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的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以及其她措施,对病伤残者进行训练或再训练,以提高其活动能力康复过程中常用并发症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痉挛、跟腱挛缩、肌肉萎缩骨骼系统:骨质疏松、骨折、骨髓炎呼吸系统:感染、误吸、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神经原性膀胱、尿失禁排便障碍:便秘、腹泻心血管系统:心搏骤停、积极脉破裂、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静脉炎、深静脉血栓脑:癫痫、继发性脑出血、脑梗塞内分泌系统:应激性糖尿病、低血糖、糖尿病酸中毒其他:高热、 过敏、消化道出血、压疮、植物神经紊乱康复小组的构成康复医师负责组织和协调成员:护士,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治疗师(ST),假肢与矫形器治疗师,文娱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体现为肌张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长度发生变化,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等速收缩: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ROM: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是指关节活动时可以达到的最大弧度,是衡量一种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常以度数表达。
被动检查:依托外力作用使关节运动达到最大弧度积极检查:依托关节肌肉积极收缩达到关节运动最大弧度ADL:平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和独立的社会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必须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一般用于中风病人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达到60分表达患者可以生活自理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对象广泛,一切病人局限,有功能障碍者病情多变:简朴,复杂稳定,波动小目的找出病因,理解病理过程,治疗疾病自身找出功能障碍,涉及:性质、部位、范畴、限度、发展趋势、预后及转归范畴局限在个体内: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由个体外延:个人-家庭-社会检查诊断-实验室评估-量表、观测、实验解决药物,手术,移植等功能训练,代偿,适应运动治疗的分类:根据运动来源:积极运动、被动运动、主力运动、阻抗运动能源消耗:放松性运动、力量性运动、耐力性运动作用部位:局部运动、整体运动与否使用器械:徒手运动、器械运动组织形式:个人治疗、小组治疗肌肉收缩形式:等长运动、等张运动、等速运动低频(脉冲)电(0-1000Hz)中频电(1k-100k Hz)高频电(100k-300G Hz)综合多种刺激才干引起反映的是中频电单个电刺激就能引起反映的是低频电(脉冲)有温热效应的治疗措施:超短波、蜡疗、红外线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属于低频电小儿咳嗽:超短波和紫外线急性扭伤:冷疗法光疗:重要是热效应电疗法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于导入疗法、电化学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0 < f < 1000Hz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体操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间动电疗法、感应电疗法(法拉第电流)、脊髓电刺激疗法等中频电疗法(1KHz < f < 100KHz ): 等幅中频电疗法(音频电)、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高频电疗法(100KHz < f < 300GHz ): 达松伐尔疗法(共鸣火花、长波电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分米、厘米、毫米波)物理治疗的重要作用(1)消炎:等幅正弦调制中频电、共鸣火花、 急性炎症:直(阳极)、超短波和微波(无或微)慢性炎症:直(阴极)、短、超短和微波(温热量)(2)镇痛:直(阳极或大剂阴极)、感应、间动、 TENS、中频和高频(3)镇定、安眠:直(下行电流)、共鸣火花、 短 波、微波(大剂量)(4)兴奋:直(上行电流)、感应、间动、功能性电刺激、干扰电、正弦调制中频电、微波(5)改善血液循环:直流电、感应、间动、TENS、中频和高频(6)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膀胱肌、膈神经)、TENS(减少术后恶心)、中频、短波、超短波(7)增进肉芽组织生长、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直(阴极)、音频、等幅中频电疗法(8)破坏组织细胞:直(电解拔毛)、共鸣火 花 (外痔)、中波(电灼、电凝固)(9)增进骨折愈合:直(阴极)、TENS、干扰电(10)治疗静脉血栓:直流电(阳极)(11)杀菌:抗生素离子导入可直接杀灭细菌。
12)治癌 :直流电、高频透热禁忌症严重的心脏病和动脉硬化、动脉瘤、出血倾向、高热、恶液质、活动性肺结核等均属理疗的禁忌证某些理疗尚有其特定的禁忌证肌张力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有痉挛和强直两种痉挛多见于锥体束疾病,体现为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检查者在被动活动患者肢体时,起始感觉阻力较大,但会在运动过程中忽然阻力减小,此现象称为折刀现象强直多见于锥体外系病变,体现为在肢体的被动运动过程中,积极肌和拮抗肌同步收缩,各方向上的阻力均匀一致,与弯曲铅管的感觉类似,因此成为铅管样强直;若同步伴有震颤则浮现规律而持续的阻力减少或消失,呈齿轮样现象改良Ashworth量表用来判断痉挛限度0级 无肌张力增长Ⅰ级 轻微增长:ROM之末忽然卡住或浮现最小阻力Ⅰ+级:轻度增长:ROM后50%卡住或有最小阻力Ⅱ级:明显增长:>50%ROM阻力较明显增长Ⅲ级:严重增高:进行被 动ROM检查有困难Ⅳ级:被动ROM时不能活动徒手肌力检查 MMT肌力分级原则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相称于正常肌力的0%)1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10)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畴运动(25)3级:能抗重力作全关节范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50)4级: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75)5级:能抗重力,抗充足阻力运动(100)协调功能评估:(1)指鼻实验(2)指-指实验(3)轮替实验(4)示指对指实验(5)拇指对指实验(6)握拳实验 (7) 拍膝实验 (8) 跟-膝-胫实验 (9) 旋转实验 (10)拍地实验言语(speech) 是体现语言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呼吸、咽喉、鼻、口腔、舌等器官的协同运动,用说话的方式体现出来。
言语行为是一种综合力很强、体现力很丰富、很集中的大脑现象语言(language) 是由抽象的词语,按一定的逻辑排列形成词汇,以说话、书面、手势和表情等方式,体现一种思维、理论、行动和需要的内容,从而进行交流是人类的交流工具失语症(Aphasia)是指患者正常获得语言后,因某种因素使得语言区域及其有关区域受到损伤,因此而产生的后天性语言机能障碍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由于中枢或周边神经或两者损伤而引起言语肌控制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言语障碍言语肌自身有萎缩、纤颤或协调不良;呼吸、语声、共振、发音、韵律等多种言语基本过程均可受累Rood措施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技术,强调选用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通过应用某些动作的作用引出有目的的反映温度刺激、机械性刺激、关节感觉刺激作业疗法(作业治疗,OT)为恢复患者的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从平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某些作业,对功能障碍或残疾的患者进行训练,以改善其功能水平的一种康复治疗措施病人必须苏醒,重要目的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肢体功能,改善认知和感知功能,克服心理障碍内容:认知训练中的注意力训练:猜想游戏、删除作业、时间感训练、数目顺序训练上肢功能训练: 插板训练、木工训练、自助具使用手指精细活动训练:编织、泥塑、刺绣、弹琴辨别粗大训练和精细训练精细运动训练:与手指运动有关如绣花,捡豆子,对指粗大运动训练: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先关运动训练残疾患者的心理变化顺序:震惊阶段、否认阶段、抑郁反映阶段、对抗独立阶段、适应阶段老式治疗技术:按摩、推拿、手法。
重要作用是松解软组织粘连,消除疲劳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1、上肢为屈肌痉挛运动模式:肩胛骨后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手指屈曲内收,拇指屈曲内收2、下肢为伸肌痉挛运动模式: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跖屈内翻3、画圈步态运动疗法的训练原则:软瘫期增进肌力和诱发积极运动;痉挛期控制肌张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期增进协调增长脑卒中病人对的的卧床姿势仰卧位:患肩垫起避免后缩,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手指伸直,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患髋垫起避免后缩,患腿下及外侧放置枕头以防大腿外旋,同步保持膝屈曲健侧卧位:患肩前伸,肩屈曲90度,肘、腕伸展,上肢放在前面的枕头上患腿屈曲向内放在身前的另一支撑枕上呈迈步状患侧卧位:患肩前伸,患肩屈曲90-130度,患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自然呈背伸位健腿屈曲向前放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髋屈曲,膝委屈压疮分级Ⅰ级:皮肤完整,未受压30分钟内不恢复的红斑,体现为红、肿、浸润或深色皮肤褪色、发热、肿或变硬等Ⅱ级:皮肤不完整,溃疡表浅,临床体现为擦伤、水疱或较浅的凹陷Ⅲ级:皮肤全层破坏,真皮受损,溃疡较深,伴或不伴邻近组织破坏,但不穿透筋膜。
Ⅳ级:深部组织破坏,累及皮下的筋膜、肌肉、骨或关节,可并发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压疮的避免措施1、卧位时定期翻身:2h翻身一次2、注意体位摆放;坐位时定期变换体位:患者坐位时,每15~30min,双上肢无力通过肘分别抬离坐垫20-60s;双上肢有力双肘或前臂支撑抬离高位截瘫的患者可用电动倾斜装置4、注重宣教,常常检查皮肤,早发现,早解决,起时睡前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大小便后6、保持皮肤接触物清洁平整:7、予以维持足够的营养:8、使用辅助用品减轻皮肤的压力:9、一旦浮现压疮积极治疗,避免扩大颈椎病的分型:1. 颈型: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2.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3. 脊髓型: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导致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边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边型的发病是如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两型又分为轻重中三度4. 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化的刺激,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5. 交感神经型: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颈椎病的治疗颈型:牵引、按摩、理疗、针灸神经根型:牵引、超短波、离子导入、手术脊髓型:理疗、手术、忌粗暴推拿椎动脉型:理疗、手法治疗为主交感型:理疗、关节松动术划圈步态偏瘫患者常因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屈曲困难、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足下垂、颈后肌痉挛导致足内翻,多数患者摆动相时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侧下肢向外侧划弧迈步,称为划圈步态剪刀步态痉挛型患者常用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