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黑工程地质样本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85KB
约4页
文档ID:535956492
黑工程地质样本_第1页
1/4

3工程地质3.1工程概况寿溪河水磨黑土坡段堤防工程位于汶川县水磨镇,寿溪河水磨黑土坡段堤 防工程位于水磨镇黑土坡段的寿溪河河段内,寿溪河水磨黑土坡段堤防工程与 三江至汶川公路与三江至都江堰公路和三江至映秀公路连接,交通较为方便为了论证该堤防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比较准确可靠的工程地 质技术参数在对已有地质资料全面地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外,对工程所在河段进 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及部分山地踏勘工作,并对堤防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 重复的分析研究,基本上查清了主要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设计提 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完成的工程地质勘测工作量如下表序号工作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区域地质复核(1: 20万)KM21821/平面工程地质测绘KM20.213工程地质剖面测绘m/条830/44坑、槽探M3/个10/33.2区域地质概况3.2.1地层岩性工程建设区河段内出露的地层,除有各种成因类型的全新统和更新统第四 系松散堆积物分布于沟谷、斜坡、平台、山顶夷平面外主要出露地层为中 生界泥盆系中统养马坝组(D2y)岩层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中生界泥盆系中统养马坝组(D2y)工程建设区内主要为深灰色薄一中层泥质灰岩夹深灰色页岩、岩屑砂岩、 粉砂岩。

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有更新统和全新统的河流冲积层、洪积层、崩坡积层等,分布于测区 流域及其大小沟谷、斜坡、平台及山顶夷平面上等地带1)、河流冲积层(Q『l):为漂卵砾石夹粗砂,卵砾成份为泥质灰岩、粉 砂岩、页岩、岩屑砂岩、脉石英等砾石分选差,颗粒磨园度一般较低,疏 松砂质充填,粒径一般为0.05〜0.40m,最大可达1m以上,砂为粗粒,主要成 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岩屑等,颜色为灰、灰黑等杂色,厚度大于20m,分 布于河床及边滩⑵、洪积层(Q4Pi):分布于支沟沟口,呈扇形,并以10°〜30°坡向主河 谷倾斜,主要为泥质灰岩、粉砂岩、页岩、岩屑砂岩、脉石英等碎块和砂 土组成,从其垫面看,表面为砂土夹少量块碎石,下部为块碎石夹砂土,块碎 石粒径一般为0.10〜0.40少数达1.00m以上,洪积层堆积厚度从主河谷向支河 方向,由薄变厚⑶、崩坡积层(Qjoi+di):由泥质灰岩、粉砂岩、页岩、岩屑砂岩、脉 石英等岩石的块碎石与亚粘土组成分为亚粘土夹块碎石、块碎石夹亚粘土 和块石堆积体三类,三者厚度因地形地貌不同而有所变化,块碎石大小具垂直 分带(上小下大),粒径一般为0.10〜0.40m,最大可达2.00m以上,厚度约为 10〜40m,呈松散状,主要分布于缓坡和槽形坡鹿。

3.2.2地质构造及地震本测区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青藏歹字型构造的东部边缘与北东向龙门山 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测区主要受九顶山华夏系构造控制,各 主要的构造形迹特征如下:茂汶断层:是一条北东向的压性大断裂,经汶川三江耿达、草坡、绵虒、 玉龙、威州、雁门等地,上盘(北西盘)向南仰冲,下盘(南东盘)向北俯冲 扭动方式为逆时针从宝兴县向北经芦山县北端羊子岭,延伸到汶川耿达,至绵 虒后分为两支,一支沿牟托〜十里铺复背斜经威州、三尖山等地延伸入茂县; 另一支沿该复背斜南东侧经威州、雁门到茂县,断层走向北东30〜45度,总体 约40度,倾向300〜330度,倾角45〜80度,长156公里以上在汶川县境内 展布长113公里断层自古生界以来一直在活动,已致受其影响的地层十分破碎, 羽状节理裂隙极为发育,是龙门山构造带主要发生地震的断裂之一映秀断裂:自白水河-映秀-三江以南分为两支,北支沿九里岗与磨房沟- 五龙大断裂相接,南支沿宝兴杂岩北侧与黄铜尖子-盐井大断裂相接,长117公 里,走向北30-60度东,倾北西,倾角45度左右,为压扭性斜冲断层白水河 以东断层线平直,挤压破碎带发育,上盘彭灌杂岩有几米至80米破碎带,挤压 破劈理密集,断层泥及绿泥石化均可见到。

虹口-映秀段断裂分为二支,震旦系 下统火山岩组出露其间北支向北西倾,南支向南东倾,至映秀又合并插入三 江二王庙断层:该断层从天全县北东向经芦山、邛蛛、崇庆县入汶川经三江、 白石、水磨、漩口、映秀和灌县二王庙,延伸至绵阳区域断层走向北东30 —6Q度,倾向310〜330度,倾角40—53度断层线略有波状弯曲,具压扭、反 扭性特征断层有的地段被懒板凳〜白石飞来峰掩盖上盘为须家河组,下盘为 须家河〜沙溪庙组,断层有多条向北西倾斜的张扭性断层错断,常引起滑坡现 象工程建设区位于映秀大断层的南东侧,映秀大断层距工程区4.5公里左右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表明,斜贯全区的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挽近时期以来, 仍在不断活动当中,只是不同地区强度,频度表现不同而已本区属松潘〜龙门 山地震带范畴,外围受磨西〜鲜水河地震带和石棉〜安宁河地震带波及影响松 潘〜龙门山地震带,历史和现代地震活动都比较强烈,是四川省的主要地震活 动带之一据历史地震记载,沿茂汶断层的草坡〜汶川〜茂县地段中强地震活动 频繁,该断层带从1597年有历史地震记载以来,曾发生13次4级以上地震, 1748年汶川南发生5.5级地震;1933年茂汶较场迭溪发生7.5级地震;1940年 茂汶一带发生6.5级地震。

1957年汶川发生6.5级地震;1958年茂汶东南一带 发生6.2级地震中强震主要集中在茂汶〜汶川〜草坡一段,其南北两段地震活 动相对较弱,可见中强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断层最新活动是趋于一致的 四川省”5.12”里氏8级特大地震是区外与茂汶断层近于平行的映秀断层活动引 发的场内分布的断层主要有映秀断裂及次生断裂带根据国家地震局发布的地 震潜在危险区划资料及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草坡〜汶川〜茂县地段,茂汶断 裂带属潜在地震危险区,震级上限为7级,地震烈度N训度,工程建设区紧邻 汶川且位居断裂带上,其最大地震烈度也可能达到训度以上,区域地质构造稳 定性差5月12日的8.0级大地震,区内烈度达10度,房屋大部分损坏、倒 塌,因此,场地区域稳定性较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及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查证,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3.2.3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建设区属高山地区,山高谷深,山岭海拔高度均在3000m以上,河谷 深切,相对高差在1000m以上,地貌的发育形态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按其成 因类型,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和浸蚀堆积地貌两类。

属于前者的主要有构造剥蚀 高山,地形坡度为50°〜85°,常构成悬崖绝壁,当地形坡度小于50时,冲 沟较为发育;分布于河流两岸的一些地区,后者则为河谷地貌寿溪河两岸悬崖绝壁山势高耸,其流向南西向北东流经工程建设区,河床 宽24〜40m,河床坡降可达18%左右,急滩跃水,河流弯曲,河谷多呈” V”字 型其形态受构造、岩性和物理地质作用控制在基岩裸露的地方形成陡崖峡 谷,河床蜿蜒,边滩交错,沿线阶地密布,一级阶地至五级阶地都有分布,宽 度不等,多在50〜200m之间,谷底堆积物深,多为河流冲积之漂卵砾石夹粗砂 组成,估计厚度达20m以上工程建设区内现代物理地质作用不甚强烈;主要表现为山体卸荷、蠕变、 崩塌、泥石流及滑坡等3.2.4水文地质工程建设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零星分布的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1、基岩裂隙水:以泥质灰岩、粉砂岩、页岩、岩屑砂岩裂隙水分布最 广,但含水性弱,主要埋藏于这类岩层的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融雪水及上层 孔隙水补给,排泄河谷多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坡角、谷底或崖壁浸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