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9页
文档ID:535854247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9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7页的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变换视角观察周围物体的形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阶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是:“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也就是能运用图形现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及相应的平面图形,对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有初步的认识2)学生的年龄小,空间想像能力比较差,所以要从不同位置观察大量的实物,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知,然后慢慢过渡到图形,即由观察过渡到想像资源利用从学生的身边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各种活动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想象、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通过体验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电脑显示一位学生背面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呢?(基本上没有人能猜出来,再显示这位学生侧面的照片让同学们猜,此时有部分同学能猜出来,最后显示这位学生正面照片,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猜出这位同学)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摄影师是从哪几个角度给这位同学拍照的?生:是从后面、侧面和前面,师:观察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生:喜欢!师:那你最喜欢什么玩具?你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样的生1:我家的机器人,头是方形的,身是圆柱体的,脚是长方体的生2:(描述了巴比娃娃)生3:……师:由于时间关系,下课后大家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玩具是什么样的,老师也带来一个玩具――汽车模型,你想观察吗?2、有序观察将汽车模型放在中间,同学们分成四小组围坐在其四周,然后分三步进行观察1)定位观察:师:每位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你看到了车的哪一面?你还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说说所观察的形状如何?进行体会。

生:我只能看到玩具汽车的一部分;生:我看到了玩具汽车的前面有两个车灯,看不到车尾和侧面;生:我看到了汽车的前玻璃是长方形;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后面,它有车牌,还有两个灯;生:我看到了车的侧面有车门……(2)换位观察:师:四小组同学顺时针交换座位进行观察,你在这个位置上,再仔细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明白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生:我在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车的前面有两个雨刷;生:我看到了车的侧面有两个轮胎;生:我看到车后面的颜色和车侧面不一样;生:我看到车的侧面和前面不同,它的侧面还有一个反光镜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大家想一想,你们从刚才位置上看到的和现在位置上看到的小汽车模型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小组讨论生:车的每一个面有每一个面的形状生:车的面不同,换个位置观察肯定就不一样生:从不同角度去看,所看到的形状当然就不一样3)再交换位观察并相互交流:师:请与对面同学交换位置进行观察,与刚才观察的有何不一样,请小组交流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人在观察汽车的两个侧面时,从一个侧面观察时车头在人的右手边,从另一个侧面观察时车头是在人的左手边生:我看到车的两个侧面是一样;师:真的一样吗?请第一组同学帮助第三大组从一个侧面观察,请第二大组帮助第四大组从另一侧面观察,可以转到不同侧面进行比较观察,再请大家互相交流,生:我看到车的两个侧面是不一样;师:你说有什么不一样;生:我看到车的这一面有天线,那一面没有;生:我看到车的这一面有反光镜,另一面没有;生:在这一边我看到车头在我的右手边,而到那一边看到车头在我的左手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站在汽车模型的两侧时,车头和车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3、辨认位置:老师出示小汽车模型的共四张照片(包括前面、后面各一张、不同侧面各一张)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师: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哪一幅图是你现在位置上所看到的生:我看到的是第一幅图;生:我看到的是第二幅图;生:我看到的是第三幅图;师:你为什么看到的是第三幅图而不是第四幅图呢?生:因为我站在这边车头在我右手边,如果我站在那边的话,车头就在我的左手边师:如果我想看到第二幅图,应该站在哪个位置上,如果我想看到第四幅图又应该站在哪个位置上,请你走一走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1、连一连:利用书本例题一,让同学们将小亮、小明、小红三位学生所观察到的恐龙图形连线,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订正答案设计意图:一方面充分利用书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一方面进一步练习让同学们辨认从不同角度(包括后面、侧面、前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2、议一议:(见课件)(1)电脑出示小青、小华、小红三位孩子观察茶壶的情况让同学们分小组先议一议,想一想他们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电脑出示三幅图形,让大家分辨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3)老师向每一个组的同学发一个茶壶,让组长组织验证,小组交流;(4)请每一组派三位同学来摸拟小青、小华、小红三位孩子观察茶壶的情况,进行全班交流。

5)请同学来摸拟小青、小华从上面和下面观察茶壶的情况,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会除了能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而且还能从上面和下面去观察物体,同时,也加强了小组合作及全班交流意识和能力3、听一听:师:同学们,最后老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好吗?(课件演示并有配音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师: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生:因为每一个盲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生:因为他们说得都不对;……师:所以,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只凭片面的了解来判定事物,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作出全面的判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物体前面 物体侧面 物体后面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不一样 教学反思:我在完成这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1、 在观察物体中培养学生兴趣 《观察物体》是学生在学习《位置》后编排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了观察物体主题图――这里是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玩具恐龙我在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环节时,一方面我没有直接采用书本上的主题图,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像“认照片、辨同学”,这样注意创设情境,从境到物来导入新课,我认为更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时,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模型――-就是玩具汽车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观察汽车,我重新编制了学生上课的座位,将全班同学们分成四小组围在汽车模型的四周进行观察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由看到想,又由想到看,整体感知具体实物模型,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特定的数学活动模式中,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呢?我设计了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和交流观察等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先感受定位观察物体的“点”和“面”;再感受换位观察物体的“面”和“体”;再进一步感受“面”和“体”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3、 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感悟数学 在教学过程特别是练习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连一连、议一议、听一听等活动充分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我利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物体的交流过程中由境到物,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强化了对观察物体的感受和领悟,从而感悟到数学无穷的乐趣4、提问的技巧有待加强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如对某些教学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还不够,像针对“通过体验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应再设计一些活动或练习来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老师提问时还需更严谨,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课后专门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关资料,它们对课堂提问阐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问的指向性、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灵活性、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巧妙性和提问的逻辑性。

如何处理好提问的开放性和指向性的关系,如何在提问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对于这些课堂提问的技巧还需不断同老师们一起认真思考与探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