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一专题七.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28KB
约4页
文档ID:535800018
必修一专题七.doc_第1页
1/4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德、美、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近代:1640—1917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权力中心议会皇帝总统议会确立背景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一工:1760—1840王朝战争(1864—1871)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大革命及其后共和制和帝制的较量(1789—1871)确立标志1689《权利法案》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最终形成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1787《联邦宪法》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国家元首元首:国王产生方式:世袭职权:统而不治元首:皇帝产生方式:世袭职权:掌最高权力元首:总统产生方式:间接选举职权:行政权军权元首:总统产生方式:议会选举职权:行政权军权政府首脑行政权政府首脑:首相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职权: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政府首脑:宰相产生方式:皇帝任命职权:行政权对皇帝负责政府首脑:总统产生方式:间接选举职权:行政权对选民负责 政府首脑:总理产生方式:总统任命职权:行政权对参议院负责 议会立法权上议院、下议院拥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拥有部分立法权参议院、众议院拥有立法权和弹劾总统的权力参议院、众议院拥有立法权司法权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特点①国王统而不治;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③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实行责任内阁制。

①皇帝拥有国家最高权力②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③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①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拥有部分自主权②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均有选举产生①总统和议会拥有较大的权力②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妥协的产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皇帝)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其形式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1945年以来的日本)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年~1945年的日本)两种,在当代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式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区别于封建君主制的根本就在于国会立法主宰国家,国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须执行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是国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加强的过程王权与议会的关系)1.确立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相互斗争的两种势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VS 封建势力3)主要事件:①爆发——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②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49年③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1653年 ④封建王朝复辟——1660年⑤“光荣革命”(革命结束)——1688年1688年“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

国王从此变成服从议会的立宪君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也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诞生2.确立的标志(权力从国王转移到议会)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君主立宪制在此基础上建立 ⑴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⑵内容:君主虚权;议会掌握实权议会分上院和下院,普选产生的下院掌握实权)⑶作用(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3.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责任内阁制形成:①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② “光荣革命”后小密室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③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不出席会议成为惯例;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当选为第一任内阁首相,开创了由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⑥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利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历经了:形成→发展→完善→黄金时代结束——内阁专横△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项目中国英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君主立宪制政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两党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议会行政机关国务院内阁(首相)国家元首国家主席国王 行政权 形式任命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内 阁 君 主 负 多数 任 英国君主立宪制 责 组阁 命 关系图 下 院 组 成 议 会 上 院 选 权力中心 立法权 贵族世袭 举 司法权 选 民 司 法 独 立二、全面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1.内容:美国实行联邦体制;中央政府三权分立。

2.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原则: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拥有部分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均有选举产生3.评价:进步:①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③联邦制的实施,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既有利于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 义的迅速发展,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总之,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局限: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存在,黑人奴隶制度未废除,未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行政权 总统 美国三权分立(民族共和制) 关系图 分权制衡 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法官任命 国会 联邦法院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司法复审权) 立法权 司法权△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七月王朝 (1830-1848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年)法兰西第一共国(1792-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194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948-1852年)1871 巴黎公社 1946—1958 第四共和国 1958—至今 第五共和国①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有特赦权,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②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行使;众议院有立法权,参议院可否决众议院决议和牵制行政权 间接选出 普选产生、权利很小△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背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普鲁士王国占有特殊地位,拥有极大行政权力;⑴国体——联邦制国家各邦成为联邦政府地方自治单位,失去独立性但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⑵政体——君主立宪政体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国家元首,拥有任免权、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外交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其中普鲁士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三、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①概念: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最早产生于英国(“议会之母”),后被许多国家效仿。

②特点:选举和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政党政治局限性: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③影响: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是人类文明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既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又有无法实现真正普遍人权的局限⑴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否定了君主专制体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顶梁柱⑵有利于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⑶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四、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公有制私有制行使权力的主体全体人民资产阶级原则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性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相同点两者都是国家的管理形式,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