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将教学活动定义为学生主体主动认知客体的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认知行为的指导,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激励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为出发点,探索该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际应用,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关键字:建构主义;中学数学;教学研究;1、引言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里爱好数学、又觉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学生平时数学学习态度不认真,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还有就是学习很认真刻苦,但成绩并不理想,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学水平和能力,这其中可能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也有教师水平不整齐,教学质量达不到的原因;也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更有现行评价体制的原因,应试、要考高分的牵制力是很大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带来了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之间的剧烈冲突,以至于现行教育中的传统知识观和教学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世界范围内一种强调进行意义建构与知识创新的建构主义理论开始盛行 [1],其中影响较大的便是建构主义知识观,它着重强调学习的过程不是接受“理性”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当前教育教学的现实环境下,要积极的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的知识观进行变革,使其更加有利于认知者健康、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目前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借鉴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此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从而获取更多有益的启示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就是要改变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传统教育,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为目标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2.1建构主义概述建构主义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动地建构他对客体的认识[2]首先,当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自身的认知结构相适合时,主体即把所认知的对象整合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称之为对客体认识的“同化”过程;其次,当新的认识对象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也就是说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识结构进行分化、异动或重组,使之与新客体相适应,即所谓的“顺应” 2.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是教师把知识从学生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即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还有一种观点是,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任务”、“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即学习者的知识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下,为了完成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借助于与他人之间的协作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3]3、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育模式注重同化和顺应之问的动态平衡.实现认知主体和认真客体之间相互转化和平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对认知内容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引导学生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诱发和开拓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己开发出比较成熟的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教学方法3.1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着眼“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成本会计课在讲到共同费用的分配问题时教师不要像传统教法中那样先把公式展示给学生,然后再举例说明可以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研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3.2任务驱动教学 建构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
它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的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导下,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3.3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及共享成果两个环节,学生不但了解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而且头脑中已有了初步的框架教师指导学生返回课本内容,了解课堂内容的安排,学习本次课的知识点,完成意义建构这个过程中,圆满完成了课堂教学,并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本次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自信心3.4质疑教学以设置疑问为出发点,并进行提问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将旧的知识与新学知识进行很好的融合,达到有机的结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顺应当然,还可以在教学开始进行设疑,激发学生探知真相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效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结束语本文以中学数学的教学研究为目的,探索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现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教育模式是符合中学课堂有效性教育的教学模式。
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从主要角色退下来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的“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建构主义教育模式的学生认知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认知过程的课程设计者是认知过程的引领者和监督者教学应大胆改革和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使学习和创新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参考文献:[1] 曹灵字.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8(158):104-105[2] 王喜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研究性学习理论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1-72[3] 李宗卉.建构主义理论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