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园艺植物育种技术进展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29KB
约11页
文档ID:535038586
园艺植物育种技术进展_第1页
1/11

摘要:本文简述了辣椒起源、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 段,对辣椒育种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辣椒 种质 育种 、、、、概述概述概述概述 (((( ))))起源起源起源起源 辣椒(pepper),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因在胎座附近隔膜及表皮细胞中含有辣椒 素二具有辛辣味(甜椒除外),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主产地 在印度德干半岛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公元前6500〜 5000年,在墨西哥中部拉瓦堪山的遗迹中曾有辣椒种子出土;在南美秘 鲁公殛前2000年的古墓中,发现干辣椒和栽培种子辣椒同属植物有 27种其中五个主要栽培种起源于3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是Capsicum annum的初级起源中心,次级起源中心是危地马拉;亚马孙河流域是 C.chinense和C.Fruteseens的初极起源中心,秘鲁和玻利维亚是 C.pendulum 和 C.Pubescens 的初级起源中心 ((((二二二二))))分布分布分布分布哥伦布到了北美大陆后发现了不次于胡椒的上等辛香 料一辣椒,结果吧比胡椒更为重要的辣椒带回欧洲1493年传到西班牙, 1548年传到英国,16世纪中叶已传遍中欧各国。

1542年西班牙人、葡 萄牙人将辣椒传入印度进入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 明朝末年(1640年)引入中国早在16世纪后期高濂撰写的《草花谱》 中已有记载:“番椒丛生,百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 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三) 生产现状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区域中国、印度位居全 球辣椒种植面积、产量的前2位,辣椒产品加工也在全球辣椒产业发展 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欧洲主要辣椒生产国有西班牙、荷兰、以色列、 匈牙利、土耳其、葡萄牙、德国等我国辣椒生产现状为辣椒数量增加、质量下降当前,辣椒生产迅速发展, 生产没有操作规程可依,自由式生产导致辣椒产品质量不稳,生产效益 下降生产环境日趋恶化科学技术支撑滞后辣椒生产特别是设施生产 过程中,一是缺乏适宜的优质、抗逆性、抗病性强的品种;二是缺乏适 宜辣椒生产的设施及其配套技术;三是缺乏高效无毒或低毒的农药和化 肥;四是缺乏规范的栽培技术,以及贮藏包装运输技术规程政府对无 公害农产品的推十分重视四四四四))))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 问题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产业发展趋势 及存在问题 随着辣椒用途的日益拓展,未来国际辣椒产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辣椒生产格局将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发达国 家将进一步加大辣椒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工专用型辣椒种植 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围绕辣椒育种、辣椒功能拓展等方面的研究将进一 步深入。

我国辣椒种植主要面临品种结构单一、病虫危害日益加剧、效益低下,产品耐贮性差,货架期短等诸多问题,未来将呈现以下几大 趋势:露地品种突出耐贮运和反季节栽培,大量培育保护地、出口和加 工品种;开展良种及材料引进;重视分子育种研究五五五五))))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育种目标育种目标 培育适于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的多抗、丰产、优质新品种是当前国内外辣椒育种的主要目标丰产 性育种、提高品质的育种、抗病育种、适于保护地栽培品种的选育和适 于加工和干制品种的选育将成为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二二二二、、、、 种质资源种质资源种质资源种质资源 (((( ))))品种资源品种资源品种资源品种资源 辣椒属目前确定的植物种类为27种,其中 已利用的12种,未被利用的15种主要栽培种有5个:一年生椒(C. annum L.),辣椒属中分化最多; 灌木椒(C. frutescens L);亚马逊椒(C. chinense Jacquin);长柄椒(C. baccatum);毛辣椒(C. pubscens)Bailey(1923)认为一年生椒和木本椒是同一个种(C. frutescens L),分为5个 变种:樱桃椒类(var. cerasiforme Irish);朝天椒类(var. conoides Irish); 簇生椒类(var. fasciculatum Irish);长椒类(var. longum sendt);甜椒类(var. grossum Sent)。

我国辣椒主要品种资源有:湘潭迟班椒、云阳椒、潘家 大辣椒、中江猪大肠辣椒、华椒17、21牛角椒、伏地尖、河西牛角椒、 窑嘴大辣椒、羊角辣椒、雷阳大辣椒、矮脚黄、华椒1号、华椒2号、 汉川椒、保加利亚尖椒、矮树早、枞阳“二垄”椒、三洲辣椒、海花3号、农大40、吉农方椒、红旗方椒、 茄门、吉椒2号、麻辣三道筋、于洪早椒、同丰16、同丰19、同丰37、 大同5号、选丰46、包子椒(甜椒)、铁把黑(甜椒)、巴彦大辣、双富 大辣椒、铁皮青大辣椒、一窝猴小辣椒、线辣子、中子粒、8819、二金 条、皇椒1号、攸县玻璃椒、邵阳朝天椒、虹豆辣(湘西长线椒)等 近年来,国外蔬菜种子公司纷纷进驻我国在辣椒方面,目前国内种植 的国外(或海外)品种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朝天椒类型、羊角椒类型、 长粗牛角椒型、甜椒型朝天椒类型主要有:日本三樱椒、新一代三樱 椒、天宇3号(从韩国引进)、天宇5号(从韩国引进)、绿宝天仙(从美国 引进)、圣尼斯朝天椒(从美国引进)、世农朝天椒、天雄朝天椒(从韩国 引进)、韩国天祥、天剑二号朝天椒等羊角椒类型主要有金塔、超级 金塔(圣尼斯)、多佛、新汉城贵族、红丰404 (香港益农)粗牛角椒类 型主要有:火轮(先正达)、长丰辣椒(长剑)、百圣辣椒(从韩国引进)、 美国特大牛角王、金椒佳美F1(美国)。

甜椒类型主要有:红英达、红罗 丹、美国西圆椒、黄欧宝、紫贵人、白公主、橙天使等彩椒品种二 二二二))))野生资源野生资源野生资源野生资源 辣椒除了栽培种外还 有多种近缘野生种,其中未被利用的野生种有:C.buforum、 C.campylopodium、C.ciliatum、C.cornutum、C.dimorphum、C.flexuosum、 C.hookerianum、C.mirabile、C.schottianum、C.scolnikuanum、C.dusenii、 C.geminfolium、C.lanceolatum、C.parvifolium、C.villosum; 已被利用的 野生种有:C.cardenasii、Cpubescens、Ceximium、C.tovari、C.annuum、 C.baccatum、C.chinense、C.frutescens、C.praetermissum、C.chacoense、 C.coccineum、C.galapagoense.除了栽培种的野生近缘种夕卜,辣椒属还有20多个非近缘野生种,他们至少部分可以与栽培种杂交三三三三、、 主要性状遗传特性主要性状遗传特性主要性状遗传特性主要性状遗传 特性 辣椒的农艺性状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前者是少数基因控制,性状表现为不连续、易于进行分组,且大都不受环境条件影响; 后者是那些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性状表现为连续,不以分组,易受环境 条件影响,这两类性状处分是相对的。

))))辣椒质量性状遗传辣椒质量性状遗传辣椒质量性状遗传辣椒质量性状遗传1、茎叶性状遗传Greenleaf等报道,圆叶对正常叶为隐形突变,其基因 减小叶片长度,但不减小叶片的宽度Yagishita等研究了通过嫁接诱导的多分枝性的遗传, 认为多侧枝和多节是隐性性状茸毛对光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非等位基因见互作表现为抑制作用2、果实性状遗传果实丛生性和 果实着生方向是辣椒机械化采收的两个重要性状实验表明辣椒单生和 互生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单生对互生为显性,果实着生方向由两对基因 控制,它们间有特殊的显性、隐形和上位性作用3、抗病性遗传TMV 侵染植株时,一部分会产生局部坏死斑,另一部分则会产生系统病斑, 即花叶,前者对后者为显性,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辣椒对CMV 的抗性是可以遗传的,抗性为隐形,由単隐性基因控制辣椒疫病是 世界上许多国家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辣椒疫病传播途径较多 辣搬疫病病原最早由美留学者Leonian分离,并定名为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其抗性遗传规律如下:(1)单基因遗传Saini等、Kim等 分别报道,WaxyGlobe和PI201234的抗性遗传由一个显性基因所控 制。

⑵ 寡基因遗传Guerrero-Moreno等研究表明,SCM334的抗性遗 传受两个非连锁隐性基因控制3)多基因遗传Pochard等报道, PM217的抗性为多基因遗传二二二二))))辣椒辣椒辣椒辣椒 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性状遗传性状遗传性状遗传性状遗传 1、植株性状遗传植株株高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其遗传控制以显性效应和 显性与显性互作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重要植株开展度受 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超显性起重要作用2、果实性状遗传果形 指数的遗传力较高,遗传稳定,有少数几个基因控制;果长主要受基因 加性效应控制,至少有一对基因控制果长;果宽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 制;在果肉厚度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果单重仅由加性效 应和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性质为部分显性3、抗病性遗传植株抗病 性主要与双亲有关,可根据要求,选择一般亲和力较高的亲本四四 四四、、、、育种手段育种手段育种手段育种手段 (((( ))))引种引种引种引种引种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 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 和品种引种可以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 途径,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

1、引种驯化的原理 (1)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反应规范: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 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 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潜在基因:生物体的 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 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植物的发育调控:适宜的 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 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2)主导生态因子的分析包括温度、水 分、光照、土壤、风、生物因素3)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 植物适 应性的大小,不仅与目前分布区的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其系统发育历 史上经历的生态条件有关凡植物在系统发育中经历的生态条件较为复 杂时,其潜在的适应能力也会大些,引种工作较易成功2、引种的程 序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的分布区;气候相 似性;主导生态因子;引种地栽培技术条件选择引入材料:本地没 有的新材料;与引入地植物有系统发育关系;以往有相关引种的技术记 载;对改良本地植物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引种试验:试种观察、种源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

引种材 料的检疫:危险病虫害;疫区植物的消毒处理;隔离种植3、引种方 法种子引种;逐渐迁移;弓I种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弓I种结合选择; 引种结合育种4、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在与原产地时比较,不需要 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 赏品质;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进行正常的繁殖5、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植物材料的适应性;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 似;植物材料的利用目的;引种结合育种的工作程度6、引种中应注 意的问题: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注意植物习性类型的特点; 注意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注意保护当地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