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35003189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析】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符合右侧书影作者主张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答案】D考点:董仲舒的思想。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他是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以题文需要选择的是儒家学派的观点的内容。A项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所以排除。B项是宋体理学的观

2、点,所以排除。C项内容出自荀子荣辱其主要意思是:好话比衣服还温暖。形容有益的语言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所以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内容,所以应该选择D项。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 “支离”是批评对方忽略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性和统一性,独立、片面地看问题。“太简”是批评对方忽略了万事万物的独特性和联系的复杂性,不重

3、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观点是发明本心,乙方代表人物观点为存天理,灭人欲。故选A。3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B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的行为C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答案】D考点: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民本的思想为启蒙思想提供了反对专制的素材,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的儒家伦理思想是理性的体现,因此D项是正确的。4“春者

4、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答案】B考点:汉代儒学。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季节、自然生长规律与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宇宙本源的探讨,排除C;材料未强调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源于上天,因此排除D项。5.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

5、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C“人是万物的尺度”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考点:明清进步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本题综合考查了王夫之的辩证思想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相同之处。王夫之阐述 理与欲的辩证统一的观点。A 项天理与人欲对立的;B 项是李贽的思想,把欲与理等同; C 项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强调个人的感觉为成万物尺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D 项是 苏格拉底的思想,强高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

6、度,体现其对理性的推崇,但没有扼 杀人的感性。故ABCD 项比较可知,D 项最为接近。D 项正确。6“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可能出自于A亚里士多德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答案】考点:文艺复兴运动。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故选B。7“人应当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研究人类理性加以判断。”下列哪两位思想家在上述命题的研究上接

7、近 A、伏尔泰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卢梭 C、苏格拉底和康德 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答案】C考点:人文主义。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工具。故选C。8、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的权威【答案】D考点:东西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的不同点。孔子推崇贵族政治,而苏格拉底推崇民主政治,故D项符合。9、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

8、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依据所学可知,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所以C项说法正确;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灞桥纸,“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故B项错误;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故排除A;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故排除D。所以选C。10、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

9、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答案】D考点:文学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学士词”中学士是指苏轼,属豪放派的词人,与之相符的只有南宋的辛弃疾,李煜、李清照主要属婉约派,陆游主要是诗人。所以答案选D。11东晋葛洪抱朴子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答案】B考点: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这一自然现象是由太阳和月球的万有引力引起的,可以通过牛顿的经典力

10、学理论做出解释,故选B。12曾经有人向拿破仑推销一项新技术发明,以便渡海作战,攻入英伦三岛,扫除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但未被拿破仑采纳。这一新技术发明应当是A蒸汽轮船 B电报 C望远镜 D飞机【答案】A 考点:工业革命。拿破仑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开展,拿破仑极盛时期征服欧洲大部分国家,唯独对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望洋兴叹。当时美国年轻的发明家富尔顿获悉,拿破仑正准备越过英吉利海峡对英作战。于是,富尔顿兴致勃勃地向拿破仑推销自己新发明的蒸汽动力船。富尔顿说,可把法国现有战船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建立一支由蒸汽机舰艇组成的舰队。这样的舰队,不用挂帆,不管刮什么风,也无论什么天气

11、,都可以在英国登陆。然而,拿破仑却认为,军舰没有帆能在海上航行是荒诞不经的,木板换成钢板更会让船沉没。于是,没有采纳富尔顿的建议,故选A。1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答案】A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宋元以后文化发展的特征,因此从时间上首先排除C;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京剧都是文化世

12、俗化的体现,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BD两项的内容都体现的是文化世俗化倾向,排除BD。A符合题意。14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答案】B考点:古代科技的特点。由谚语“中国人的头”可知是古代科学发展史上,是中国人的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而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显然远不如中国。所以答案是 B 项。1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

13、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从巩固清政府专制统治的目的出发向西方学习发展经济的举措,结果因为对西方工业化建设和军事没有全面的深入认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16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14、,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嵩焘认为西方强大的“本”是“朝廷政教”即政治制度。反观洋务运动只学习了其“末”(器物),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B符合题意。郭嵩焘认为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排除A;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排除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奠定的,排除D。17、“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答案】B考点: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中的“近代文明之特征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可以看出陈独秀能是人心社会焕然一新的是西方的人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