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3500254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75241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大家下载阅读! 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第四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一、潜在出口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 B. Linder)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一部著作论贸易与转型(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中提出的。林德尔认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初级产品的贸易模式,更为一般地说是解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模式,但是这一理论不足以解释制成品的贸易模式。林德尔认为,一种产品要成为出口品,首先必须是满足本国需求的产品,然后再出口,及产品被本国生产和消费是其成为出

2、口产品的必要条件。原因在于:(1) 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企业家对国外市场不可能像对国内市场那样熟悉,不可能想到一个国内不存在的需求。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而不是开端。 (2) 产品发明来自于国内市场需求。一国本身的需求才是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推动力。(3) 出口的工业品必须先有一个国内市场,才能获得相对优势。因为要使一种新产品最终适合市场需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必须反复地交流信息,如果消费者和市场在国外,取得信息的成本将是高昂的。二、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人们对收入变动所作出的需求反应称为需求的收入弹性(),通常以需求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来表示:=对商品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 /

3、收入变动的百分率1,表示对商品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收入增加的比率;1,表示对商品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增加的比率;1),必需品(10)和劣等品(0)。在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作出估值之后,人们便可根据收入的差别来说明需求的不同,根据收入的增加情况来预测需求的变动。恩格尔(E. Engel)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他的这一结论,已被许多事实证明,经济学中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恩格尔法则。恩格尔法则在贸易理论中的意义不只局限于分析食品需求,我们可用这一法则来说明整个初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需求的变动。当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各国对

4、商品的需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消费品。这不仅说明了为什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需求模式,也说明了整个世界的贸易为什么会有从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以工业产品为主的变动。三、重叠需求一国的新产品首先必须满足本国的需求,然后再出口到国外以满足外国的需求。因此,两国的需求结构(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决定于该国的收入水平。平均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其需求结构是不同的。因此,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量也就越多。一国的平均收入或人均收入将决定一种特定的偏好方式。人均收入高的国家会需要高质量的制成品(奢侈品),而人均收入低的国家

5、则会对低质量的产品(必需品)存在需求。那么一个国家最可能与哪种类型的国家进行交易呢?林德假说给出的解释是,人均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需求结构存在重叠之处,可能会消费相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富国(工业化国家)将希望同其他富国进行贸易,穷国(发展中国家)则可能与其他穷国结成贸易伙伴。由于林德尔从重叠需求(overlapping demand)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模式,其假说被称为重叠需求理论。图7-15 重叠需求图7-15在中,横轴表示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所需的商品越高档,则其品质等级就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消费者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也就越高,二者的关

6、系由图中的OP线表示。设A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YA,则A国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处于以D为基点,上限点为F,下限点为C的范围内。假设B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YB,则其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处在以G为基点,上下限点分别为H和E的范围内。对于两国来说,落在各自范围之外的物品不是太高档就是太过低劣,是不能或不愿购买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出发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林德尔理论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国特有的偏好模式和需求结构。而这种需求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生产结构。因此,一个国家生产的各种产品均反映着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些特定的商品构成了出口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人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大家下载阅读! 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