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道堰柏条河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27KB
约9页
文档ID:534841001
三道堰柏条河_第1页
1/9

三道堰柏条河2012-07-01 18:04:15郫县三道堰柏条河上着名的堰桥全景 三道堰镇街道二(流经镇上柏条河上的永定桥) ?由于我们如今去时是枯水季节,在堰桥头上游不远便是供应成都生活用水的成都自来水六厂为保证成都生活 用水供应,上游下闸储水,故下游河内看不到多少水,有的地段甚至河床干涸这时河两岸的茶园内也没有多少 茶客,但一到夏天,这里便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柏条河是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的二江之一,属岷江内江水系,起于都江堰蒲柏闸,止于郫县石堤堰,全长 44.76 公里柏条河是成都市供水大动脉 都江堰与成都二江没有“成都二江”都江堰怎能滋润天府成都二江”是指哪两条江呢?司马迁没有点明,常璩则明确指出是郫江 和捡江南北朝任豫《溢州记》称:“二江者,郫江流江也学术界对“成都二江”的诠释尚有争议,见仁见智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流江(捡江)即流经成都的南河,其上游为走马河;郫江即流经成都的府河,其上游河段,有的学 者认为是柏条河,有的学者认为是走马河分支油子河也就是说,成都二江即府南二河二江”又是怎样流经成 都的?历史上是二江并流,“双过郡下一、成都市水环境概况成都市位于长江上游,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有大小河流150余条,总长约1500公里,水域面积8323公顷, 绝大多数为岷江、沱江水系,少数为清衣江水系,均为长江中上游水系。

岷江干流自汶川县流入成都市后,经都 江堰工程分成内江和外江两大水系岷江内江水系由在都江堰市分水而成的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及 其人工建造的农田灌溉渠和分布于平原上的大、小自然河道组成流经城区的“三河”(府河、南河、沙河)源 于柏条河和走马河府河在城区汇集了南河和沙河后,在双流县黄龙溪流出成都市域进入眉山市境,于彭山县双 江镇汇入岷江干流;岷江外江水系主要由岷江干流金马河及发源于西部山区的黑石河、沙沟河、出江河、西河、 斜江河、蒲江河等支流组成,金马河在成都市境内汇集这些支流后在新津县岳店子流出成都市进入眉山市境沱 江水系分布在成都市与德阳、资阳毗邻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由北河、中河和毗河三条上游支流在金堂县赵镇以 下汇合为沱江的干流,沱江干流于金堂县五凤进入内江简阳市境沱江上游右岸支流清白江是岷江分水流入沱江的主要水道,上段为岷江内江水系的蒲阳河,蒲阳河在谭家场人民 渠渠首以下称清白江,自此划入沱江流域,于赵镇汇入沱江2009年岷江水系水质污染的主要特征为岷江(外江)水系良好,岷江(内江)水系上游段水质良好,达到划定的水 域标准,中下游段水质污染较重,主要污染项目为• ••力争岷江外江水系新津岳店子出境断面水质全年基本达到III类水域标准岷江水系干流岷江是长江上流左岸一级支流,自古即为着名大江之一,又是穿越成都市域中部的最大河流。

岷江干流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南麓的弓杠岭和郎架岭,流经松潘、茂县、汶川等县,过汶川县漩口镇后进入成都市 境在都江堰市二王庙附近有都江堰引水工程引其水源,在左、右岸布设成内、外江两大渠系,岷江中游干流在 此改称金马河,至新津县南河汇合口以下复称岷江,干流在新津县邓双乡董坝子出成都市境入乐山市属彭山、 眉山、青神等县,至乐山市有最大支流大渡河自右岸汇入干流再过犍为县,于宜宾市与金沙江汇合,进入长江 岷江干流全长711 公里,总流域面积135840平方公里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河长341 公里,占全流程的48%, 平均比降10.5%流域面积23037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17%,都江堰至乐山市一段为中游,河长为216公里, 占全部流程的30%,平均比降1.7%,流域面积10155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75% (其中大渡河流域面积占本区 间的89%)乐山市至宜宾市一段为下游,河长为154公里,占全流程的22%,平均比降6.2%,流域面积11253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8%,岷江干流上游河段大部流经高山峡谷区,流向基本上自北向南,河澜衔 9 隹铮虫息 接缮角 盹皆 V杏魏佣未厂啥计皆 用婵舷 韻交骸?/SPAN〉岷江干流自都江堰市与汶川县分界处(即成都市与阿坝州分界处),至新津彭山分界处(即成都市与乐山市分界 处),河段长度为96公里,是为成都市域内的干流长度,其中自都江堰境内都江堰外江闸至新津县境内南河汇合口之间的河段称金马河,河段长81公里,平均比降3.5%。

河宽300~500米,最宽处广滩达1200米 岷江进入成都市地域后(即进入都江堰市龙溪乡境内),流向由东北转东南,再折向西北,环茅亭娘子岭余脉呈 一大河曲,于楠木堰处接纳左岸支流龙溪河,干流又折而向东至麻溪乡后流向折南,又偏东南,在白沙乡接纳 左岸支流白沙河继又流向东南,形成韩家坝江心洲,以下即为都江堰鱼嘴所分内江经宝瓶口向东略呈扇形, 分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大干渠,形成平原上的灌溉水网,覆盖市属各平原县外江则基本沿南 偏东方向而下,较大分支有沙沟、黑石、羊马等河此段外江习称金马河,左分大朗堰后,即于江家渡入双流县 境,于双流崔家林入新津县境,于新津白溪堰接纳右岸支流西河,继而过新津县城,于通济堰处接纳右岸支流南 河以下仍称岷江,河道先略向东转折,再折向南,于新津董坝子出成都市,进入乐山市境内岷江成都市段都江堰以上15公里左右河道,保持着天然河流的特点,河道曲折,以汇纳为主,而金马河一段, 则具有平原河流特征,河道广阔,以分流为主金马河平面位置及水系分布经历了较大的历史变迁据紫坪铺水文站1937-1985年的资料统计分析,岷江成都市段年平均流量46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45.70 亿立方米;最大年平均流量619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195.10亿立方米(1937);最小年平均流量367立方 米/秒,最小年径流量115.60亿立方米(1959),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约1.69倍;最大洪峰流量5480立 方米/秒(1964),最枯(瞬时)流量为74.7立方米/秒(1979);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56公斤/立方米,年 输沙量760万吨。

水量丰沛且较为稳定,为成都平原的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支流岷江支流众多,进入市域后,左岸主要支流有龙溪河、白沙河、府河、杨柳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西河、南河等一、 龙溪河龙溪河是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古名龙溪发源于都江堰市龙池岗西南,初名龙池水,曲折向西南行进,右纳 源于铁杉包山的两条山溪,转而向南,左纳自东而来的一条山溪,继行10公里而至南岳,再西南流1公里到东 岳,再行2公里至新星,继行1倒里至栗坪,再行3公里右纳来自娘子岭的山溪,至龙溪乡流向转南,过广福再 转向东偏南,最后于楠木堰汇入岷江龙溪河全在都江吟芯衬冢 映?/SPAN〉18公里,流域面积77.6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3.4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00立方米/秒龙溪河上游有一龙池,系天然湖泊,池水清澈, 风景秀丽,附近的森林公园为国家一级保护区二、 白沙河白沙河是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古名湔水、白沙江发源于都江堰市光光山南麓,上游称关门山河,流向南偏 西,接纳油罐山西麓诸条山溪,在和尚桥(海拔1509米)接纳自西北而来的右岸支流正河(从筷笼子至崩山, 河长26公里)干流又南行4公里,于桃子坪接纳自东北而来的左岸支流小河(源于包袱石梁子,河长15公里)。

再南行2公里,于广金坝接纳右岸支流二道河(源于角棚子,河长16公里)再南行1公里,接纳右岸支流头道 河(源于大尖峰西麓,河长14公里)再转向东南行1.5公里,左纳出自东面黄青桐梁子的两条山溪,又南行3 公里至联合,接纳自西而来的右岸支流磨子沟继而转向东南,行5公里至高原,又向西南行4公里至都江堰市 虹口乡,再西南行4公里至王爷庙,接纳自北而来的右岸支流深溪沟(源于狮子坪东麓,河长12公里)再西南 行1公里,右纳燕岩沟,继行4公里过棕花,再行6公里至都江堰市白沙乡,汇入岷江白沙河长48.2公里, 流域面积364平方公里据河口附近杨柳坪水文站实测资料,白沙河多年平均流量16.2立方米/秒(1954~1985),年径流量5.11亿立方 米,径流深1450毫米;最大年平均流量21.6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6.82亿立方米(1964);最小年平均流 量9.59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3.03亿立方米(1974),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2.25倍;最大洪峰流量 1450立方米/秒(1972),最枯流量1.5立方米/秒(1983);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6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 31 万吨三、 西河 西河,岷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崇庆县西部山区火烧营,上游蜿蜒于苟万山区的深山峡谷中,河源至鹞子崖河 段称文井江,鹞子崖至味江河口段称朱崇河。

在元通场附近与干五里河、味江河、泊江河、沙沟河相汇,以下始 称西河经崇阳镇至集贤乡后,入大邑县境,在沙渠与白马河汇合后,于蒙渡入新津县境,又于顺江与黑石河、 羊马河相汇,至白溪堰注入岷江正流(金马河)干流河长108公里,平均比降4%,总流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 据鹞子崖水文站1968年至1985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西河年平均流量14.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4.68亿立方 米,径流深1328毫米;最大年平均流量19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5.59亿立方米(1975);最小年平均流量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10.6 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3.35 亿立方米(1969),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1.79 倍实测最大洪峰流 量 1170 立方米/秒( 1975),最枯流量 2.45 立方米/ 秒( 1972) 1951 年至 1956 年曾在元通镇设水位站,1957 年在马家磨设水位站,1982年水位站又迁元通镇上场以西,控制河长64 公里,流域面积758平方公里,实测年 平均流量 52.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7.45 亿立方米西河支流干五里河,属岷江二级支流清乾隆年间(1736~1796)修《崇庆州志•山川》载:“干五里河两头皆水, 惟中五里独干,故名。

究其原因,大概在地穴中,有一段为暗河干五里河发源于和平乡(三郎镇)山区大崩 槽老顶南坡与六顶山东坡之间,西北流向东南,经大瀑布后,名响水沟,再下数里为龙石岩,即九龙沟,继续东 南流,出山区后经何家场、上元乡味江村,至胥家河坝汇入味江干流河长27公里,平均比降5.8%流域面 积107平方公里上游九龙沟是成都市名胜之一,沟内生态良好,风景宜人据和平水文站1981 年至1994年实 测资料统计分析,年平均流量2.8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89亿立方米西河支流味江河,属岷江二级支流《槐轩杂着》载:“唐安西北有味江,泉洌而甘唐安即今崇州市《太平寰 宇记》载:“味江出青城县长乐山下,水味甘美,故名味江河发源于崇州市和平乡(三郎镇)以北山区大崩槽 老顶东坡,东北流入都江堰市境,上游河段称太安河,流至坪乐村后折向东南,经泰安乡至东河村,折向东流, 经西河乡后再入崇州市镜,又经街子、上元,纳干五里河后于胥家河坝汇入西河味江河干流河长42公里,平 均比降3.9%,流域面积172平方公里四、 南河古名邛水、赤水,岷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邛崃县西部山区,上游分二源,源于镇西山的称火井河(又称文井 江),源于天台山的称夹关河(又称白木江)二河于齐口相汇后始称南河。

流至白鹤乡出山谷入平原,至临邛镇 西石灰包纳出(chu)江,至回龙乡两河口纳蒲江河,到羊安镇合江寺纳斜江,于戴林出邛崃县入新津县境,再 经商隆场,最后于新津县城五津镇汇入岷江干流河长135公里,平均比降1.06%,流域面积3640平方公里据南河水文站实测资料,年平均流量28立方米/秒(1965~1970),年径流量& 52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4毫米; 实测最大洪峰流量5500立方米/秒(1980),最枯流量0.6立方米/秒(197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