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阅海湿地在这里游人可观赏到一种新型的立体种养模式,堤岸边种植的枸杞、红柳,浅水区种植的茭白、荷花、芦竹,深水区养殖的各种鱼类以及水上可供游客游玩的各种船只,都充分展示出独具阅海特色的四水产业荡着一叶轻舟采摘着莲子、茭白,那红的枸杞,粉的荷花,绿的苇叶,再品尝着湖蟹、鲜鱼、新鲜的水生蔬菜以及各种乡村野味,这种乡村自游的感觉是在喧嚣城市之中永远体会不到的 (通讯员 郭诚)公园简介 -------------------------------------------------------------------------------- 2006年7月31日 来源:新华网宁夏频道 景色秀美风光旖旎阅海湿地公园,位于宁夏银川金凤区,总面积2000公顷南起艾依河北京路码头,途经西湖游乐园,北通银川市最大的湿地—阅海风物变幻,气象万千,享有“银川之肾”、“城市绿肺”之美誉 景区内水域面积广阔,河道蜿蜒曲折,依山偎桥,穿街过巷游人至此,既可观赏景观大桥、斜拉桥,康居工程楼等凝聚现代文明的建筑群,倾听导游讲述艾依河美丽的传说,又可体味亭台楼阁、江南烟雨的西湖美景,当阅海那散发着原始洪荒气息的湿地风光扑面而来时,你又不得不惊叹这里的野性美:千顷蒲苇吐翠,万只水鸟飞鸣,水盛鱼肥,瓜果飘香,各大景源交相辉映,使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童话世界。
湖中有自然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小鸨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鹤等19种每年春夏季节,数十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湿地内还有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以及大量的昆虫和水生物资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里精雕细刻,使它成为鸟的乐园,人间的天堂,是西部地区一处具有湿地保护和旅游胜地共享的处女地 阅海建设工程是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塞上湖城”战略构想和建设大银川的标志性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国利民的一项“亲水”工程 近两年来,我们在积极发展水上旅游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水禽养殖、水生经济作物和水产品养殖,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四水产业”(水上旅游、水禽养殖、水生经济作物和水产品养殖)为了把“四水产业”做大做强,在水禽养殖上,我们通过招商的方式引进专业水禽养殖,建立水禽养殖基地,养殖的水禽有苍鹭、草鹭、白鹤、潜水鸭、秋沙鸭等30多种,现已有4万只的养殖规模,产值达270万元;在水产品养殖上,主要有鱼、虾、螃蟹等,总体水面养殖达到万亩以上,年产水产品1600吨,产值达1600万元;在水生经济作物方面,先后引进芦竹、茭白、菱角、莲藕等,到目前为止,种植芦竹800亩,茭白、菱角60亩,莲藕、荷花300亩,其他水生植物400余亩,通过发展四水产业,既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阅海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阅海景区内开放的旅游项目有:艾依河?阅海景观游、阅海环湖游、阅海休闲游、垂钓、观鸟、生态观光游、与景点配套的餐饮和娱乐、野禽观赏园、健身活动区;冬季娱乐项目有竞道滑雪、滑雪圈、雪地摩托车、冰车、冰上自行车、冰上拔河、雪爬梨、雪地排球、冰陀螺、冰上垂钓、溜冰、迎新春冰雪大联欢、以及冰雪花絮摄影赛等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规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客观规律和可持续开发战略思想,按照长远发展,突出特色,抓住重点,逐年推进的方针,充分发挥阅海湿地地处城市近郊和湿地资源两大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发展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水产品养殖和水上旅游项目鸭子墩生态观赏园区位于阅海湖区的东侧,由若干个错落有致的小湖组成,这里的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生植物得天独厚,各种鸟类在这里栖息,仅野禽 观赏园内养殖的鸟类就有一百多种,主要有大白鹭、苍鹭、鸳鸯、绿翅鸭、赤麻鸭、绿头鸭、灰雁等鸟类品种繁多的水生植物使这里成为花的海洋、鸟的乐园除水生植物观赏、野禽观赏外,同时还开展水上餐饮、垂钓等娱乐项目。
通讯员 郭诚) 阅海景观路北侧九号湖区,总面积1200亩,湖区内有人工的17个岛屿,四周临水,岛的造型各异,岛与岛之间由各式桥相连,水中有浪漫的休闲屋,岛上有临时宿营的 帐篷,还可向游人提供餐饮娱乐、棋牌茶艺、健身、沙滩戏水、垂钓等休闲项目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美丽的湖光山色,吸引着众多游人来这里休闲、游览、餐饮娱乐通讯员 郭诚) 水产品养:总体水面养殖规模已超过一万亩目前已投放各种规格的草鱼、鲢鱼、鲫鱼、鲤鱼等各类鱼苗近60吨150多万尾,投放螃蟹1024万尾 种植水生植物5000亩除往年引种成功的莲藕、荷花、芦竹、茭白外,今年又引进了荸荠、菱角、芡实等新品种目前,苗期恢复良好,长势旺盛 种植水生植物5000亩除往年引种成功的莲藕、荷花、芦竹、茭白外,今年又引进了荸荠、菱角、芡实等新品种目前,苗期恢复良好,长势旺盛 种植水生植物5000亩除往年引种成功的莲藕、荷花、芦竹、茭白外,今年又引进了荸荠、菱角、芡实等新品种目前,苗期恢复良好,长势旺盛种植水生植物5000亩除往年引种成功的莲藕、荷花、芦竹、茭白外,今年又引进了荸荠、菱角、芡实等新品种目前,苗期恢复良好,长势旺盛。
近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符合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于2007年12月27日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色秀美、风光旖旎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总面积2000多公顷陈广山) 宁夏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及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与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区为邻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南北相距约456公里;西起中卫县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根据边界四端点的经纬度,自治区疆域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04°17’-109°39’北纬 35°14’-39°14’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宁夏是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的穆斯林省,区内共有3000多座清真寺,营造出了浓郁的伊斯兰氛围 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地貌、特有的民俗,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绵延不绝的贺兰山、六盘山,浊流滚滚的九曲黄河,浩瀚无垠的沙漠和草原,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以及独具特色的回族风情…… 曾任银川市园林管理局局长的雷鸣说, 从银川实际出发,全市园林绿化确立了以建设“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思路,以“城乡一体、社会联动、建管并举、质量俱佳”的指导方针,以“增乔扩灌、地被多样,乡土适生、水陆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密植,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指导原则,渐渐形成了以乡土植物为主,大色块、大片林的绿化特色 2005年6月,建设部批准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公园等9个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是继去年荣成市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来的第二批公布名单至此,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达到10个 批准公布的9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唐山市南湖、无锡市长广溪、常熟市尚湖、绍兴市镜湖、东营市明月湖、东平县稻屯洼、常德市西洞庭湖青山湖、淮北市南湖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这也是《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于2005年2月2日第九个世界湿地日下发后首批批准公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与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部要求,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必须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机构,划定保护范围,编制保护规划,设立界碑、标牌,划定绿线,搞好资源监测,建立地方保护法规,严格保护管理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生态与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北,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阅海湿地水域广阔,自然风景秀丽,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今视网宁夏讯 (记者 云荣)9月21日, 第三届网络媒体宁夏行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论坛”记者来到中华回乡文化园,参观了回族博物馆秋天的阳光洒落在伊斯兰风格建筑群上,月牙、尖塔、圆拱顶、拱形门、阿拉伯纹饰,让人感觉好像到了伊斯兰的国度中,大片的纯白、圆顶上的金黄和阿拉伯装饰,让造访者的心纯净而尊贵。
回族先民———“蕃商胡贾”骑着骆驼、驾着海船从阿拉伯、波斯地区一路东行驼背上的“褡裢皮囊”盛着甘甜的清水,他们手持“股形阿文錾花银秤斗”边走边做生意,他们的驼铃不只是含金量很高的金铃,那铃声中还应该有阿拉伯及波斯树胶在中土随风散发的芬香,集市上阿拉伯商人出售手工业产品叫卖声,还有阿拉伯、波斯能人与中土有识之士交流各自的天文历法、数学、化学、医学、文学、艺术等探讨之声蕃商胡贾”异域之风从中土大地吹过时,也引起了当时文人骚客的关注,“夜听驼铃识路赊,波斯老贾渡流沙”,“无数铃声摇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等诗句记录了回族先民初入中土的勤劳 彪悍善战的大食兵协助唐王朝一举平定了“安史之乱”,开放、昌盛繁荣的唐帝国迷住了这些士兵,嘴上天天吵着要“回”去,但心里留恋着中原的荣华富贵,不肯离去随后,“蕃商胡贾”在中土大唐人数急剧增加,“蕃坊”出现了,礼拜寺建起来了,伊斯兰教平缓进入中国博物馆里陈列的镶珠八梭首饰盒、香料、玻璃器皿、药材等“舶来品”,讲述着“元时回回遍天下”的故事,伊本.白图泰与马可波罗记录着穆斯林在那个时期的历程 参观回族文化展 “錾花四系铜扁壶”、“阿拉伯文桥耳带座黄铜炉”、“阿拉伯文景泰蓝瓶”等传世文物见证了回族日常生活;泥洼喔、排萧、口弦在演绎着这个民族多才多艺的才情;礼拜、赶集、回族饭馆等雕塑模型写真了回族的音容笑貌。
郑和七下西洋、大清官海瑞拍案定是非、马本斋率领骑兵大刀挥向日本鬼子、穆青采写《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这些回族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彰显着这个民族的聪明才智 观瞻回族博物馆上千件海内外回族伊斯兰古迹资料与文献图书资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文物会把这个民族的历史进程、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告诉你,你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国回族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伊斯兰文明进程、中国回族的形成与独特的文化习俗、回族与时俱进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宁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等 据回族博物馆的专家说,回族文物遗存下来的少,征集过程异常艰难回族是一个讲求“速葬”、“土葬”的民族,墓葬中什么东西也没有,陪葬品很少,因此流传下来的不多;其次,清朝时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