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课程目标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 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进一步瓦解2、政治: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建立封建专制统治3、春秋战国的争霸或兼并战争,使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理论武器1)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权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的改革: ①公元前445年,魏国李悝,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注意加强法制②楚国吴起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使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李悝和吴起变法都加快封建化进程,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4、落后的秦国急需改变弱小的现状二.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法家理论三.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四.商鞅变法的内容:变法领域具体措施作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增强秦国经济实力。
统一度量衡推动经济发展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政治普遍推行县制有利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什伍连坐制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思想文化焚烧诗书;制定秦律,鼓吹轻罪重罚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内容习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目的是增加税收和征兵的需要五.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其法保留六、商鞅变法特点: 1、背景:发生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3、内容:主张重农抑商和法治 4、影响深远特别是重农抑商和推行县制七.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总:壮大秦国实力,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基一)积极政治: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开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军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④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变法改革二)局限性: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③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八.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可以不讲)1. 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历史潮流;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3.商鞅坚定信念,不畏权威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