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体灭火系统检验规程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3KB
约23页
文档ID:533807142
气体灭火系统检验规程_第1页
1/23

DB 21/T1207-2000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T1207-2000气体灭火系统检验规程1 总则1.1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安装质量,规范建筑工程气体灭火系统质量检验评定行为,消防监督机构实施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本规程1.2 本规程规定了建筑工程气体灭火系统检验的一般规定、检验项目及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1.3 本规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和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的质量检验评定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的检验可参照本规程或厂家提供的企业标准执行本规程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火工品等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气体灭火系统的检验评定1.4 本规程检验项目的分类是根据被检项目在整个气体灭火系统中,对系统运行的起作用的重要程度确定的 A类项(关键项):系指直接关系到气体灭火系统运行功能和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目B类项(主要项):系指对气体灭火系统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气体灭火系统功能的项目。

C类项(一般项):系指对气体灭火系统工程质量有轻微影响,消防规范、标准中规定需要检验的项目1.5 本规程规定的“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设计要求”,系指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或规范无明确规定但经消防监督机构审核批准的设计要求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2-25批准 2001-03-01实施2 一般规定2.1 在施工单位对气体灭火系统调试检验合格后,建设单位方可提出竣工验收检验申请2.2 检验前,申请检验单位必须提供下列文件资料:a)检验申请;b)设计图样、设计变更单及竣工图;c)建筑工程设计消防监督审核意见书;d)地下及隐蔽工程记录;e)系统调试报告;f)系统主要设备、材料的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2.3 检验过程中,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检验单位有权中止检验a)系统功能不全,不能联动b)系统主要设备、零部件损坏,建设(施工)单位不能及时提供合格设备、零部件3 检验项目及分类建筑工程气体灭火系统的检验项目及分类见表1表 1项 目 编 号检 验 项 目类 别3.1系统组件—3.1.1灭火剂贮存容器—3.1.1.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A3.1.1.2外观、标志C3.1.1.3规格尺寸C3.1.1.4色标C3.1.1.5灭火剂充装量和充装压力—a)充装量B表1(续)项 目 编 号检 验 项 目类 别b)充装压力Bc)同一防护区B3.1.1.6称重检漏装置B3.1.1.7安全泄压装置A3.1.1.8安装—a)位置Bb)间距Cc)压力表朝向Cd)固定方式C3.1.1.9备用贮存容器A3.1.2容器阀—3.1.2.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A3.1.2.2外观、标志C3.1.2.3手动操作装置B3.1.3选择阀—3.1.3.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A3.1.3.2外观、标志C3.1.3.3手动操作装置B3.1.3.4安装—a)位置Cb)连接方式C3.1.4单向阀—3.1.4.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A3.1.4.2外观、标志C3.1.4.3安装B表1(续)项 目 编 号检 验 项 目类 别3.1.5连接管—3.1.5.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A3.1.5.2外观C3.1.5.3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B3.1.6集流管—3.1.6.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A3.1.6.2外观、色标C3.1.6.3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B3.1.6.4泄压装置B3.1.6.5安装C3.1.7驱动装置安装—3.1.7.1电磁驱动装置C3.1.7.2拉索式手动驱动装置C3.1.7.3机械驱动装置C3.1.7.4气体驱动装置—a)规格尺寸Cb)固定方式Cc)标志Bd)管道安装Ce)气密性试验B3.1.8喷嘴—3.1.8.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A3.1.8.2外观、标志C3.1.8.3防护罩C3.1.8.4安装—表1(续)项 目 编 号检 验 项 目类 别a)间距Cb)位置Cc)方式Cd)密封C3.2灭火剂输送管道—3.2.1管子及管件—3.2.1.1检验报告及合格证B3.2.1.2外观、标志C3.1.2.3色标C3.2.2管道安装—3.2.2.1连接方式C3.2.2.2泄压装置B3.2.2.3压力讯号装置B3.2.2.4管道坡度、坡向C3.2.2.5管道穿越墙壁、楼板C3.2.2.6管道穿越变形缝C3.2.2.7管道支、吊架安装—a)最大间距Cb)末端固定Cc)防晃支架C3.2.2.8分流出口安装C3.2.2.9管道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a)水压试验Bb)气压强度试验Bc)气密性试验B表1(续)项 目 编 号检 验 项 目类 别3.2.2.10管道的吹扫B3.2.2.11防静电接地B3.3防护区与贮瓶间—3.3.1防护区—3.3.1.1疏散通道、出口B3.3.1.2应急照明、疏散指示B3.3.1.3声光警报、防护标志B3.3.1.4机械排风B3.3.1.5空气或氧气呼吸器C3.3.2贮瓶间—3.3.2.1设置C3.3.2.2疏散出口C3.3.2.3温度、湿度B3.3.2.4应急照明C3.3.2.5机械排风C3.4系统控制功能—3.4.1控制盘—3.4.1.1电源A3.4.1.2报警功能—a)接收、发出火警信号Ab)故障报警A3.4.1.3控制功能—a)自动、手动启动Ab)延时启动Ac)紧急阻断A表1(完)项 目 编 号检 验 项 目类 别d)反馈信号显示Ae)控制外部设备触点A3.4.2系统联动功能—3.4.2.1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联动试验A3.4.2.2控制室过程启动试验A3.4.2.3防护区外紧急按钮启动试验A3.4.2.4紧急阻断试验A4 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4.1 系统组件4.1.1 灭火剂贮存容器4.1.1.1 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技术要求:贮存灭火剂的容器应是经国家消防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并有出厂合格证。

检验方法:查看检验报告及产品合格证等有关资料4.1.1.2 外观、标志技术要求:灭火剂贮存容器应无明显碰撞变形,表面无锈蚀,保护涂层完好灭火剂贮存容器应设耐久性铭牌,标明灭火剂名称、容器皮重、总重、容积、充装量、充装压力、充装日期及贮存容器出厂编号检验方法:目测4.1.1.3 规格尺寸技术要求:同一防护区灭火剂贮存容器的规格、尺寸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20mm检验方法:用通用量具测量4.1.1.4 色标技术要求:灭火剂贮存容器外表面应喷涂红色油漆其下面应用其它颜色标明灭火剂名称和贮存容器所对应的防护区的编号等检验方法:目测4.1.1.5 灭火剂充装量和充装压力a)充装量技术要求:灭火剂的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得超过设计充装量的1.5%b)充装压力技术要求: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实际压力不应低于相应温度下的贮存压力,且不应超过该贮存压力的5%c)同一防护区技术要求:同一防护区贮存容器内灭火剂充装量和充装压力均应相等检验方法:查看有关设计资料及贮存容器充装记录抽样称重贮存容器的重量并作记录,计算贮存容器的灭火剂充装量和充装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器具:荷重测量仪4.1.1.6 称重检漏装置技术要求:灭火剂贮存装置应设称重检漏装置。

称重装置应有泄漏上限报警功能,当灭火剂泄漏量达到质量损失5%或压力损失10%时,应能可靠报警检验方法:目测4.1.1.7 安全泄压装置技术要求:在灭火剂贮存容器上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检验方法:目测4.1.1.8 安装a)位置技术要求:贮存灭火剂的容器布置在不易受机械、化学损伤的场所内;管网灭火系统的贮存装置宜设在靠近防护区的专用贮瓶间内,其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有直接通往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设在地下室的贮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通向室外检验方法:目测b)间距技术要求:贮存容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维修操作面距墙面或相对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检验方法:目测并用通用量具测量c)压力表朝向技术要求:同一防护区内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安装方向和高度应一致,其压力表正面应朝向操作面检验方法:目测d)固定方式技术要求:贮存容器必须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框架应牢固可靠,施放灭火剂时不得产生晃动,且作防腐处理检验方法:目测并手试4.1.1.9 备用贮存容器技术要求:备用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备用贮存容器与主贮存容器,应联接于同一集流管上,并应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检验方法:查看有关设计资料,并用氮气或二氧化碳贮存容器作切换试验4.1.2 容器阀4.1.2.1 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技术要求:容器阀应是经国家消防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并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方法:查看检验报告及产品合格证等有关资料4.1.2.2 外观、标志技术要求:容器阀外表面无碰撞变形和其他机械损伤在容器阀明显部位应设置永久性标志,标明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公称工作压力等检验方法:目测4.1.2.3 手动操作装置技术要求:手动操作处应设耐久性标志,标明对应防护区的名称手动操作装置应有加铅封的安全销或防护罩检验方法:目测4.1.3 选择阀4.1.3.1 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技术要求:选择阀应是经国家消防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且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方法:查看检验报告及产品合格证等有关资料4.1.3.2 外观、标志技术要求:选择阀外表面应无加工缺陷,无碰撞损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