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教学设计——庐江县城关小学 王纯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2.学习简单的秧歌舞,能够用锣鼓乐器为歌曲伴奏3.知道秧歌是我国汉族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教育学生热爱、传承家乡文化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2.难点:随着音乐边唱、边舞、边奏,表现歌曲《秧歌舞》教学用具1.多媒体课件2.钢琴、鼓、锣、钹、手绢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通过歌声人们表达了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歌曲旋律简洁,情绪热烈欢快,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表现了人们打起鼓、敲起锣、扭起秧歌唱起歌来歌唱幸福生活的热闹场景学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在同学们演奏的锣鼓声中载歌载舞 教学过程一、歌舞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请看大屏幕屏幕显示傣族舞图片,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师生律动,模仿孔雀跳舞)2.提问:刚才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简单了解傣族舞特点)3.课件出示秧歌舞图片,提问:这又是哪个民族?(汉族)揭示课题:今天的这节音乐课,跟随老师走近汉族,学习汉族的秧歌舞。
板书:秧歌舞)4.老师来跳一段秧歌舞,同学们仔细看,秧歌舞和傣族舞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播放《秧歌舞》音乐,教师跳秧歌舞)5.师生总结:跳秧歌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或者绕着手绢花,跟着锣鼓节奏边唱边舞6.学习秧歌舞基本舞步:十字步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傣族、汉族歌舞图片,引入我国民间艺术,以此创设情境;通过师生律动、教师表演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歌舞的欲望二、学唱歌曲1. 初听歌曲《秧歌舞》,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走十字步,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提问歌曲情绪,板书:欢快、热烈)2.再听歌曲,用“啦”音轻声模唱要求:边唱边想,歌曲有几个乐句,它们的节奏有没有相同的地方?3.师生讨论,课件出示节奏: 教师用手拍出节奏,学生听音用“嗒”音读出来提问:前面两个音为什么前长后短?师生讨论,总结:前面的节奏两个音一长一短,长音后面有一个点,叫附点八分音符,它的时长比后面十六分音符长一半4.师:你能用这个节奏有感情地读歌词吗?(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拍手有节奏地读歌词)5.师:节奏大家已经掌握,那跟着琴声唱歌谱吧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随机纠正唱不准的音)6.师:歌谱唱准了,填上歌词再唱一唱。
教师弹琴,用接龙演唱形式检测学生演唱情况指导学生唱准歌曲的音准、节奏,尤其是附点节奏、十六分音符要唱准)7.师:男女老少喜洋洋,歌唱幸福新生活唱这首歌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啊?带着这种情绪唱歌曲放录音,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唱歌词)设计意图:在“寻找、朗读”歌曲节奏的过程中掌握附点节奏,在反复聆听、模唱的过程中记忆歌曲,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歌曲情绪,在接龙演唱的学生检测学生演唱情况,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三、扭起秧歌过渡:唱着唱着,老师情不自禁的想跳起来了,咱们一起学跳秧歌舞板书:跳)1.拿出手绢,教学拿法、绕花板书:手绢花)2.(课件出示手绢绕花图片)请看看大屏幕,手绢花有哪几种绕法?(学生观察,学习胸前绕花,两侧绕花)3.师:手绢花已经学会了,秧歌舞的基本脚步还记得吗?复习十字步(板书:十字步) 4.带领学生边走十字步边绕手绢花手5.师: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学会了,老师弹琴,同学们伴随音乐跳秧歌舞可以自由练习,也可以同桌之间面对面练习,可以模仿老师教的、插图上画的动作,也可以自创动作6.师:动听的歌儿唱起来,欢乐的舞蹈跳起来我们一块边唱边跳秧歌舞课件放录音,师生边唱边跳秧歌舞)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秧歌的基本舞步后,让学生看图自学绕手绢花,同桌练习、自创舞蹈动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锣鼓伴奏1.师:同学们,秧歌舞如此的欢快热烈,如果在表演中再添加一些锣鼓伴奏,将会更加热闹接下来咱们学习用民族乐器锣鼓钹为秧歌舞伴奏板书:奏)2.出示实物锣鼓钹,介绍乐器名称及其音色特点钹——音清亮、短促锣——音洪亮,余音悠长鼓——音高而亮、鼓点有力 小结:它们三个都是民族乐器,多出现在热闹喜庆的场景,起到烘托渲染气氛作用板书:钹、锣、鼓)3.这三个乐器如何在一起合奏呢?课件出示节奏谱:4.教师用实物引领,学生集体模仿乐器声音、演奏姿势,识读节奏谱5.分成三组,同时模仿乐器声音、演奏姿势,识读节奏谱6.请三名学生上台,伴随音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自选一种乐器模仿乐器声音、演奏姿势,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模仿乐器声音、演奏姿势识读节奏谱,从不同侧面感知乐器,感知音乐同时以小组识读节奏谱、全班合奏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五、总结展示1.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2.(课件显示)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演唱、伴奏、跳舞)表现歌曲《秧歌舞》集体展示全班同学分成唱歌、锣鼓、舞蹈三组,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完整感受,复习所学教师一直活跃在学生之中,同时负责协调、带领大家通过演唱、伴奏、跳舞的方式,三维立体地表现歌曲,完成教学任务,并多方面感知音乐。
六、拓展延伸1.师:秧歌舞是我国汉族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我们的家乡庐江也有优秀的民间歌舞请看我们城关小学同学们表演的家乡舞蹈《幸福莲厢敲起来》2.欣赏舞蹈片段,介绍莲厢舞,模仿简单打法教育学术热爱、传承家乡优秀文化课件显示:热爱民族歌舞,传承家乡文化学生齐读 )3.课外延伸:搜集、学习家乡的民间歌舞(如庐江的腰鼓舞、安徽的花鼓灯、黄梅歌舞……),把你学会的歌舞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家乡歌舞“打莲厢”,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对学生进行家乡文化渗透、传承教育板书:秧歌舞唱 欢快、热烈 跳 十字步、手绢花奏 钹、锣、鼓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演唱、演奏、律动等多方面音乐表现能力1、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环环紧扣本节课教学,我设计的环节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开始时以民族歌舞导入,直切本单元主题“民族的舞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歌舞的欲望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唱秧歌、扭秧歌、奏秧歌,三维立体地表现歌曲,完成教学任务,并多方面感知音乐最后,在拓展延伸中,接触家乡舞蹈“打莲厢”, 对学生进行家乡文化渗透、传承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我多次设计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看图自学手绢花的多种绕法,同桌互学秧歌舞动作,小组合作识读节奏谱、全班集体合奏,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走十字步时,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带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十字步”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多媒体教学贯穿始终,优化课堂教学课堂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民族歌舞图片,配上民族音乐,师生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重难点部分,我用多媒体出示歌曲节奏型、乐器演奏节奏谱,引导学生练读节奏;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看谱、看图边唱边跳边奏歌曲,抽丝剥茧,解决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在结束部分,通过多媒体播放家乡舞蹈视频,拓宽学生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歌舞,传承家乡文化教育,起到画龙点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