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高的画看艺术的情感表现形式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活跃于法国,是后印象派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对生活与艺术同样充满炽烈感情的画家他以高昂激烈的心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强烈的个性气质他不满足只要轻松愉快的题材,也不投入那些缺乏内容和情绪的纯色彩性的创作他的绘画观念不在于构图而是在于色彩,火焰般的笔触下出现的向日葵,好似射出万道光芒他的调色板实际是太阳的光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化在对太阳的热烈追求之中他画笔下的树木仿佛在萌发100棵树苗,他的神经在激荡,热血在沸腾,他用极度鲜艳的色彩,甚至是血红的色彩,来点染阿尔的强光烈日他的画笔下流泻出来的黄色,是那样的艳丽多姿、感人心魄,从他最喜欢的题材——向日葵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追求真理、渴望生活的痛苦灵魂他喜爱画向日葵,用黄绿色的地面作陪衬画成的向日葵,真是光彩照人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画家,在他画中,我们非常容易的体验出各种情感,本文试着从凡高的画及情感表现的角度,分析艺术的情感表现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期望对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有所推动,对人们的创作实践有所帮助一、情感的对象化布洛克说过:艺术与人类的情绪和情感有关。
在艺术表现中,一个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便通过画布、色彩、文字、乐曲、泥土等创作一件艺术作品以便把他们释放或者宣泄出来,这件艺术品又能在观看和倾听它的人心中诱导或唤起同样的感情或者情绪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凡高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释放出他自己的内心情感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空》,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凡高说,艺术是自我心灵的表现能表现凡高心灵的就是阿尔天上的太阳当他到了阿尔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上旋转着柠檬黄色的大火球,悬在蓝得耀眼的天空中,空中充满着令人目眩的光天空浓烈的蓝色,那么凝重,那么深沉,甚至感到不是蓝色,而是黑色,田野是最纯粹的绿色,浮云是洁净的白色,大自然把黄、蓝、绿、红搭配得多么和谐!凡高面对令人目眩的色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推动着他不停的作画,甚至使他忘了自己在绘画他在一封信中描写了自己当灵感袭来时的创作状态,他说:“感情有时非常强烈,使人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工作……笔划接续连贯而来,好像一段话或一封信中的词语一样。
总之,用色彩来表现情感,这是凡高最重要的艺术观点而所谓艺术,就是感情的表现,表现既意味着使情感外部事务中获得解释,有时通过具有表现力的线条、形式、声音、文字或色彩排列由这一定义可以推知,艺术品的价值来自于它表现的感情“质量”,最终归结于创作这件作品的艺术家的“质量”情感评价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把“善”的内涵具实化,意味着评价作为“善后”二、情感说的表现传达在凡高的作品中,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是情感的表现他曾说: “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 “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奥夫沙罗夫编《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95页)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每次看他的画,我内心都有一种激动,正是梵高的这种情感传达,让我真实体验到了画家情感的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重新唤起自己心中的这份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苏珊·朗格的“艺术情感论”可谓饮誉世界对于艺术, 她多次解释为: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她说, “不得不强调指出的一个事实是: 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对于“情感说”, 西方美学中曾经有克罗齐和科林伍德为代表的主观情感论他们强调艺术品的情感是对艺术家自我主观情感的流露与表现科林伍德甚至提出“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每一次讲话和姿势都是一个艺术品前面看来还有一定的合理性, 而后者则走向极端这和我们当下许多人评论书法艺术所持的观点有些类似, 也和一些行为艺术的追求相吻合朗格曾经对其审视和批判后认为: “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 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
在我看来, 每一种艺术都以不同程度的纯粹性和精巧性表现了艺术家所认识到的情感和情绪, 而不是表现了艺术家本人所具有的情感和情绪它表现的是艺术家对感觉到的事物本质的洞察, 是艺术家为自己认识到的机体的、情感的和想象的生命经验画出的图画所以, 朗格的这种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当代艺术情感拓开了新视野另一方面, 曾经在西方艺术界流行一时的客观情感论代表奥托· 巴恩施则提出, 艺术像科学一样, 目的在于理解, 通过艺术可以认识到人类世界的某种内容艺术的内容是情感, 这种情感并不是主观随意附加上去的, 而是蕴涵在艺术品的整体之中这种情感是客观的, 可以脱离我们人而存在客观情感不具备感觉特征, 却与感觉性质具有相似性从朗格的理论观点看, 她对这一派思想继承较多, 但她又扬弃了其客观僵化的一面,如“脱离人而存在”, “不具备感觉特征”等观点, 从而肯定了情感是具有可识、可感特征, 与人是不可分离的所以, 今天看来, 朗格的情感论是较为科学的艺术本质理论尽管她的理论也有一些瑕疵, 比如用她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阐释文学艺术, 但是我们用她的这一理论来阐释绘画、雕塑、装置等众多现代艺术都是比较适宜的 二、 情感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进行表现表现一种情感,它不需要包含任何涉及生气或者高兴等词语,事实上,只要那些语言真正单独的表现了愤怒,他们就可能包含任何说明了,正因为如此,文学批评家都知道在诗歌里,甚至在散文中,为追求表现力而去用形容词是一种非常大的危险。
如果你要表现快乐的事情,你绝对不可以用“高兴”等形容词,因为那是描述情感了,而不是表现情感,而且你的语言马上变得很直白,一点都没有味道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写作诗歌的时候,从不直说的表现他的那种情感作为情感的表现,真正的艺术家尽力去表现某一情感的问题,但有时候我们也会想,情感可以区分为适合艺术表现的情感和不适合于艺术表现的情感其实不然,凡是可以表现的东西就可以表现,没有这种区分凡高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阿尔炙烈的阳光下完成的,《向日葵》就是这期间的作品《向日葵》不是传统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装饰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颂歌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彷佛“背景上迸发出燃烧的火焰”凡高表现向日葵的手法,也是别出心裁,他采用了简化的手法描绘物象,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和装饰的意味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绿色与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胆恣肆、坚实有力的笔触,以不同的走势,在明亮、灿烂的底色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色调,把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热烈奔放,正如凡高有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气质在作品中,凡高以《向日葵》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
在他看来,地上的向日葵升到天上就叫太阳,天上的太阳落到地上就叫向日葵你看,画面上,向日葵那金黄刺眼的色彩,葵叶和花瓣像燃烧的火苗,那就是天上的太阳,也就是凡高的心,凡高的思想感情,凡高的灵魂向日葵、太阳、凡高的心,三者是同一的所以,当他画向日葵时,不是客观如实的描绘向日葵,他画的向日葵就像燃烧的火,就像天上的太阳,那是他心灵迸发的感情那些黄色的花朵艳丽得颓废,弯曲的枝干,快要凋零的花朵,展现了生命烘烘烈烈的过程,也预示着一朝繁华鼎盛之后,终将走向沉重的衰败从他的作品,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他对苦难的生活无奈,对残酷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希望的无限渴望苏珊·朗格所谓艺术之“情感”是一种抽象的情感, 是一种“非实在的艺术幻象”, 是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广义的情感, 即任何可以被感受到的东西, 包括各种各样的感觉另一方面, 艺术符号所内含的情感不是一般的情感, 不是艺术家创作时所拥有的真实情感, 而是艺术家所认识到、所理解的人类情感, 是一种情感概念, 一种情感本质这种情感唯有通过抽象的方法才能获得 如鲁讯的“痛定思痛”,华兹华斯的“平静中的的回忆”,都说明,艺术家所表现的情感,绝非一时的“真情实感”,而只是一种虚拟的或想象的情感。
三、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唤起与释放在凡高的《星月夜》中,星、月、夜,共同织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黄色的星星,橙色的月亮,紫色的天空盘杂交错无声无息地,似乎我已随着黄色的星月一起卷动,跟着紫色的群峰一起摇动画中一切的一切都在动,仿佛有一个极欲解脱的精灵在挣扎,在疯狂地寻找情感释放宣泄的归宿情感的放松以某种方式与情感的表现相关联,这种方式和情感的净化即情感通过释放在某种虚拟情景中的情况相类似以语言来表现一种情感,可能是向着某人说的,但是即使如此,其意图也并不是在某人身上唤起同样的情感,如果说我们希望听着身上有什么效应,那效应只能说是让他明白我们是如何感受的,但是,我们早已看到,这正是我们谈话的人和我们自己都明白的如何感受的一个唤起情感的人,在着手感动观众广州的方式种,他本人并不一定被感动,他和受众对该艺术行为处于绝然不同的关系种,非常象医生和病人对药物的的关系一样,一个是开药,一个是服药,与此,相反,一个表现情感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对待自己和观众,他使自己的情感对观众显得清晰,这也正是艺术家要做的事情从这我们可以发现,情感的表现,但就表现而言,并不是对任何具体观众而发的,它,首先是表现自己的,其次才指向观众的。
古人所谓“达其性情, 形其哀乐”,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 或托以散郁结之怀”的情感表达, 如果从书写活动过程来理解是可以很好体会的人是有丰富情感的, 而这些情感又都需要发泄比如怀素的“醉来信手三两行”, 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 张旭的“有动于心, 必于草书焉发之”都是情感发泄的传神写照书法家往往在内心不能平静,或喜、或怒、或悲、或怨时都会起而执笔, 以书写活动来宣泄内心的郁结难平而在这种书写活动中各种点画就是书法家的“心语”通过一些或快或慢, 或激宕奔放, 或舒缓婉转的书写节奏来表达种种情感当然, 这种内心发泄的书写活动, 我们一方面仅把它看作是作者情感的释放活动总之,作为凡高的永远追随者,为他的艺术得到承认,是我欣慰不已的事情他的传记不同版本的看了又看,他的作品翻了又翻他的〈〈向日葵〉〉总是叫我振奋那种人生的激情使我知道如何看待生活与艺术虽然他走了,但他永远在我的心里----那个永远激励我的伟大的高贵的艺术家凡高,那永远灿烂的《向日葵》堪称凡·高化身的《向日葵》仅以黄色调为主,加上一点青色和绿色,奏响了一支黄和绿的交响曲画家用抖颤、飞动的笔触和欢快的色彩来描绘心爱的花儿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