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 科:语文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802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简短凝练的经典新闻作品,作者是毛泽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这部作品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结合文章,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把握消息的结构和特点,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形式等相关知识;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3.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特点;4.学会阅读新闻,学会提取新闻信息,学会给新闻拟标题,尝试写作消息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2.通过合作探究,结合新闻要素,抓住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3.品味语言,体会消息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培养同学们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2.了解本则消息的六要素教学难点:1.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资料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媒体或技术应用二次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 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 ;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抽生朗读,大家评议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 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学生激情朗读课文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消息的常识,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板书设计:我三十万大军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胜利南渡长江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 (标题) 主体 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课后作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