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少年王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徐州市刘湾小学 姚莉[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2. 通过诗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3. 联系课文内容,知道名文和奇才的背后是观察、构思和语言,并尝试写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诗文对照、想象画面的形式,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并背诵第三段难点: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美好意境,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奇才——都说呀,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少年王勃》齐读课题2.老师这里有几组词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1)王勃 南昌 滕王阁 宴会 《滕王阁序》(2)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指名分组读词的同时,相机提问,帮助理解第(1)组词语:联系第一自然段,运用这组词简单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2)组词语:读完这组词语有什么发现?还知道哪些表示有才华的词?第(3)组词语:这就是《滕王阁序》里最有名的一句,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味4.当你读到这句诗时,有什么感受?暂时悟不出没关系,咱们就来用心读读书,细细品一品这句诗的妙处。
二、学习活动一:诗文对照,赏读美景出示学习活动一:诗文对照,赏读美景1.自主学习: 思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习提示:先在课文中找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景色,用横线画下来,再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2、小组合作:在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相互交流阅读感受3、全班展示,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教师点拨(1)“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诗句和第三小节同时出示(2)诗文对照,理解字面意思重点理解:落霞、孤鹜、秋水、长天)(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想象画面:你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重点:水天一色的开阔、缓缓地、轻轻地写出了野鸭的自在、云霞的轻柔)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谁能把这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景读得仿佛让我们见到似的?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并请生评价读好的秘诀:感情投入、语调慢、想想画面5、学生练习背诵这么美的画面想不想把它永远留在心中?对照诗句、想象画面,练习背一背指名背、全班齐背配乐)6、这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呀!明白了这句诗的意思,知道为何她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吗?三、 学习活动二:学习表达,尝试写诗出示:学习活动二:学习表达,尝试写诗1、 自主学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何能千古传诵?学习提示:结合上下文呢,联系思考。
2、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重点: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点拨:“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重观察边看边想”,善于思考、想象加上诗句本身非常凝练,对仗也很工整,文采斐然,写得很精彩板书:观察构思语言3.小结:你看,就这样,王勃通过仔细的观察、快速的构思、再加上精彩的语言,才挥就了这样一句千古传诵的名句, 板书:名句 也难怪阎都督听到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引读):“奇才!真是奇才!” 板书:奇才4、练习写诗(师:同学们能不能也来学着王勃来当一回小诗人呢?)逐题出示,学生思考,指名回答PPT上配图)(1)下面那句诗最符合图上的景色?(B)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下面那句诗最符合图上的景色?(A)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根据图片和文字,你能试着写出一句诗吗?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根据图片和文字,你能试着写出一句诗吗?乌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跳动的珍珠般纷乱地溅入了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四、总结延伸1.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以为奇才——王勃,记住了一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尝试做了一回小诗人,知道——观察、构思、语言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愿同学们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2.布置课外作业:(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留心观察生活,创作一首小诗 附:板书设计少年王勃观察构思 奇才语言 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