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姜夔词在南宋的影响摘要:姜夔词运质实于清空,在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之外,另立“清雅词”一宗,用健笔写柔情,以江西瘦硬之笔救传统婉约词的软媚作为南宋后期词人的姜夔,虽然一生没有涉足官场,一生浪迹词人深情不渝,爱情的失落、相思,便成为他词中至死不渝的主题白石笔下的女性形象是融情的、象征的,是轻盈如燕而不质实的白石写景,善于遗貌取神,从虚处着笔,追求意外之意,避免了直接表露姜夔词景中含情,虚笔侧重弦外音,移情于景,融虚入实,依稀绰约,扑朔迷离,形成空灵之境情意可谓波澜开阖,婉曲深情姜夔词声情并茂,相得益彰,音节文才冠绝一时关键词:清空、深情不渝、遗貌取神、婉曲、音律精美 《辞海》云: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倚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 词至宋时,主要是一种融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其与音乐曲调的配合主要是以“依声填词”或“因声度词”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里的调是指音乐的曲调和曲谱,是先有曲谱后填词,由乐定词。
这种创作方式既转变、突破了汉魏六朝乐府歌辞的创作方式,又与宋以后已脱离音乐歌舞、而仅以书面文学形式——按谱填词的创作方式相区别 清空雅致的词境——姜夔词历代综评 姜夔,号白师道人,南宋后期词人之一,历代对这位高洁清旷的词人评价不一但前人论述时,常以:清空、清虚、清劲、清刚、骚雅、峭拨等词语加以概括,所未能道出姜夔词的全部风格,但大体上还是比较接近的 杨万里曾赏析白石之词“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戈曼玉之奇声”张炎《词源》称白石词“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来无迹”,“不惟清空,且有骚雅,读之使人神观清越”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天籁人力,两臻绝顶”陈锐《包碧斋诗话》称白石词“结体于虚”郭《灵芬馆词话》云“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罄,人过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许昂霄《词综偶评》云:“深情无限,觉少游‘此去何时见也’浅率寡味矣”陈郁《藏一话腴》谓白石词“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无穷哀怨,都在虚处”,“清虚骚雅,每于抑郁中饶蕴籍”,“声情激越,笔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伤,真词圣也”。
《乐府馀论》:“词中之有姜白石词,犹诗中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寄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 如果宋词可分豪放、婉约、清雅三派姜夔词就是刚柔并济的“清雅”派开山祖师他运质实于清空,在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之外,另立“清雅词”一宗,用健笔写柔情,以江西瘦硬之笔救传统婉约词的软媚在南宋词坛,姜夔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立 “太湖西畔随云去”——南宋脆弱的时局、浪迹无定的生涯、情不深渝的个性对姜夔词作主题的影响 宁宗开禧北伐,是南宋前后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隆兴北伐迄于开禧北伐,金由以往的攻势变为守势,南宋统治区中的志士仁人依然其志不衰,发为诗文,自然气势充沛,或抒写与强敌不共戴天的愤激之情,或慨陈规复中原,这在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的作品中都得到可验证 而在开禧北伐失败后,政治加速腐败,军事屡屡败退,文人墨客发而为文,自然衰气越来越甚南宋后期词人的词作主要表现在辞采典雅、意格高远方面,歌唱他们自身的哀怨悲伤,并无南宋前期词作思想的深刻、题材的广泛、气韵的充沛其稍高者,也只是在蒿目时艰、难挽狂澜的情形下,发出几声悲凉的叹息。
作为南宋后期词人的姜夔,虽然一生没有涉足官场,但他同样如此关切而悲观地看着南宋逐渐衰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言厌兵”(《扬州慢》)尽管他亦向往、尊崇、抒写着稼轩“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的毫纵进取,奈何时局如此颓废,希望渺茫,词人也只有“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之消沉了 姜夔一生浪迹,虽以诗文游于名人公侯之门,结识了许多文人骚客,但他超于世俗,张平甫要为他“输资以拜爵”,被他谢绝了一个淡薄名利,忠于艺术、友情、爱情的人,却一生布衣,死后至贫不能葬谁念飘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白石抒写身世飘零之作,看后直让人深深叹息然而“仗酒祓清愁”,白石在潇洒酒醒后,是否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呢?“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纵然飘零身世“一声声更苦”,想白石亦能“飘然引去”,不曾后悔过 王国维《人间词话》尝极强调白石“词人之忠实”词人深情不渝,爱梅至深,所作咏梅词共十七首,在《白石道人歌曲》所存一百零八首词中,占了六分之一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花焉?人焉?“又片片吹尽,几时见得?”这一问,不禁让人想到他在合肥的情遇,虽然别后成一生之悲、一生之憾,然若白石无情,又何悲、何憾之有?白石对歌妓之深情,不似一些花间词人对歌妓的游戏、娱乐之情。
他是刻骨铭心地思念着无缘再见的恋人,“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他以阮籍醉卧酒垆侧的典故,喻说了他少年情遇的纯洁美好,这样的美好完全超越了世俗的游戏娱乐而别后经年的相思,直令他“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并梦里醒后都期盼着重逢——虽然重逢无期爱情的失落、相思,便成为他词中至死不渝的主题然而“诗穷而后工”,他若没有这段与合肥女子的情错,可否能写出清澈虚灵的爱情词来? 对友谊,白石何尝不如此真挚?“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西竹,珠泪盈把”(《探春慢》)从汉阳去湖州之时,他与朋友叙别,这样的分别又会另他内心怎样的凄恻与怀念呢? 命运如此安排,白石只能随聚随分,“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他领略了一生飘零、离愁的“清苦” “燕燕轻盈”——姜夔词作中的形象、意象 意象的感性、直觉性提供了经典审美经验及象征意味生成的可能性白石词多融情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白石词以爱情词居多,而作为他所思念的合肥女子的形象亦反复出现于词作中,幽咽萧笛、月下花开、鸿雁南飞、春去春来,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她的情怀她情怀真挚,并非只有娱人的声色容貌:“离魂暗逐郎行远”(《踏莎行》)。
她娇嗔可爱,并非积愁成恨:“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鬲溪梅令》)她们才艺绝伦:“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她亦非常美丽:“化作西楼一片云”(《鹧鸪天》)她似梅非梅:“东风冷,香远茜裙归”白石笔下的女性形象,融注了作者的深情,亦成了深情的形象,与词人相知、相思;也融注了作者的幻想,成了似梅、似芍药的花之真身不象花间词人温庭筠笔下的女子大多是客观描述、实写白石笔下的形象是融情的、象征的,是轻盈如燕而不质实的 白石善于写景,有些构思和描绘往往出人意表,却又极其尖新如:“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言厌兵”(《扬州慢》)采取了拟人化手法,以景烘托词人的心境年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又用了象征手法,以物的无情来反衬人的多情这些匪夷所思的联想扣人心魄白石写景,善于遗貌取神,从虚处着笔,追求意外之意,避免了直接表露 “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词的抒情手法 白石曾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白石道人诗说》)白石深情,其情全在虚处写感慨,全在婉曲处赋情,开阖抑扬,似清波荡漾,而其情却如“冷月无声”,于语不深处而见深,潜气内转。
我素喜白石自度曲《扬州慢》,试以为例分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景中含情,虚笔侧重弦外音,移情于景,融虚入实,依稀绰约,扑朔迷离,形成空灵之境上片起三句,承两句,皆似客观描述,至转处三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稍借它物以点出作者感伤,似国画技法之“点染”,这里只“点”未“染”上片结处三句又拓开一笔写景,而不再言情下片起三句一个“惊”字,开始渲染上片之“点”,承之“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句中情思转折,见白石情深若何!转三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又写景,此为抑,结句又稍稍发力,反问“红药”,又见情深一层 白石词情意可谓波澜开阖,婉曲深情比某些豪放词人句句发力,句句见情要含蓄味厚的多 我曾因此而填《扬州慢》一调,二零零三年以沁越为笔名首发于榕树下文学网,然空灵、波澜的情趣终远不及白石: 疏野萦回,雨荷低敛,浪萍冷落流萤。
渐秋声已近,更婉转风声暗惆怅、流年意绪,几番荣谢,无定阴晴月悬冰,尘俗微茫,高韵分明 墨痕岂在?算文期,难似曾经纵彩笔依然,韶华正茂,慵觑虚名荡漾楚江千里,思还到、落雁沙汀料飞霜,飘渺归来,因解幽情 依声填词——论姜夔词的音律、字法 白石性格耿介清高,精通音乐,擅长书画他对于词的选调制腔和审音协律都极当行出色在选调制腔方面,他既采取先有谱而后填词的方法,又自创新谱,即“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的自度曲由于开始时是“率意为长短句”,故所作以内容感情为主,而职是故,这些自制新腔在协律时又“前后阕多不同”,在字声的平仄上,当守者守之,可通融者通融之,从而使其所作能够做到声情并茂,相得益彰,音节文才冠绝一时这与方千里、杨泽民、清真词者依调死填、因乐造文、因文选情迥异其趣 试以自度曲《暗香》为例分析: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此调十三仄韵,韵脚较密,节奏较快。
入声激越,这对于借咏物而怀人,无疑是增添了效果上片感情内敛,下片感情凄恻,入声韵脚将声情与词情推向高潮,音韵辞藻协恰,足见白石韵律之精 我曾填《暗香》——黛玉,却不能企及白石词之抑扬顿挫,篇中用力过多,反似无力,声韵个个激越,反倒失之激越,缺少开阖抑扬之笔力: 落花绮陌,叹素波淡荡,湘灵无迹婉转佩环,惯与清吟度寒夕千种思情欲断,争解得,韶华堪惜?想玉宇,几许微茫,何处寄孤戚? 休忆,柳絮笔.任冷月葬魂,雅会难觅绝尘锦瑟,弦断萧然倩谁识?空令知音感旧,诗帕冷,犹闻长泣奈竹径,风曲过,死生咫尺 石词练字奇警无匹,试看“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一个动词“荡”,一个形容词“冷”,将战乱后二十四桥月夜寂寥无人的景象生动再现了又如《一萼红》“池面水胶,墙角雪老”,一个“老”字,既写积雪久未融化,又联系了下句“云意还又沉沉”,写新雪即将降落,可见“老”字下得是何等的贴切而形象其它如“枕簟邀凉”、“琴书换日”、“千树压西湖空碧”中的动词“邀”“换”“压”等等,都因用字的精美而使全词生色此练字之妙,白石用辞自创自铸,笔笔落虚,用宋诗笔法入辞,可是说是对婉约词的变革。
互为表里、意趣横生——论姜夔词的小序 姜夔词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词的小序也往往写得引人入胜 词的内容和词牌名称本来是一致的,如《渔歌子》之写渔夫的生活,《女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