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方法述评[权威资料]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KB
约7页
文档ID:533378551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方法述评[权威资料]_第1页
1/7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方法述评[权威资料]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方法述评摘 要:马修?阿诺德(MatthewAi-nold, 1822 - 1888)结合创作实践等因素,构 建了一个严密的批评体系,提出了 “人生批评”、“超然无执”、“试金石”等 一系列批评理念,这不仅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现实沉痢的揭示与反抗,也是对英 国文学的一种敦促对其文学批评方法从涵义、进行简要的述评,既能够加深对其 文学批评、诗学理论的认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发展也极为有 利关键词:阿诺德;人生批评;超然无执;试金石作者简介:张明旭,男,吉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西方 文论[]:1106 □: A[]:1002-2139(2015)-18-0-02对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而言,马修?阿诺德(MatthewAi-no 1 d, 1822 — 1888)无 疑是一颗使得英国在整个西方文学理论世界中绽放光芒的明星这位生活在维多利 亚时代的理论巨匠依托于自己的创作实践,秉持知识分子的不朽信念,为当时的英 国文学批评乃至整个西方批评注入一剂“强心针”R?韦勒克(RenG Wellek , 1903-1995)在巨著《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四卷写到“阿诺德的批判精神辩护、强调真实评 价的批评理论、乃至于他论述的诗歌概念(固然受教谕态度的限制)则是他对英国批 评的巨大贡献。

儿乎单枪匹马,阿诺德使英国批评走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盛况之后 所陷入的低潮 [1]无论是从其生活时代的横向对比,亦或是对于漫长的西方文学批评史的述评与考量,马修?阿诺德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家, 深入研究其理论能够汲取到对当代文学发展有益的养分一、批评理念的涵义解读基于丰富的创作实践和一个知识分子、国家官员对于社会的良知和担当,阿氏 提出诸多批评理论方法,其中以“诗歌是一种生活批评”、“试金石”以及“超然 无执”最为突出,流传最广在是一位优秀的批评家的同时,阿诺德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所以其批评理论 往往就诗歌而论特雷?伊格尔顿写道:“在阿诺德的时代,传统的、胸怀宽广的 文人正日益被作专门的学问的学人和市场导向下的商业写作所替代,而阿诺德作为 维多利亚最后一代的文化伟人,既非学人亦非以文谋利者,而是穿越于诗歌、批 评、期刊杂志和社会评论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发自公众领域内部的声音阿诺德表 现出知识分子的两大古典标志而与学术知识分子形成对照,他拒绝被绑缚在单一的 话语领域内,他寻求使思想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2]从中可以看出阿氏对诗歌 的社会功能的青睐,也就可以理解缘何阿诺德会提出“诗歌是一种生活批评”的批 评理念,这不仅包含着他本人对于诗歌本质的理解,其中更蕴含着一个社会公民的 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

在阿诺德的一生中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对他的影响非常 大,二者虽在某些部分呈现相异,但在终极关怀上却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人类 的完美或者说是为了趋向完美的救赎如果说,同时代的批评家还局限于文学视野 来对诗歌进行讨论,那么阿诺德则是站在更高层次的文化(或文明)范畴来建构自己 的文学理论,这也是阿诺德获得推崇的一个原因,因为他破冲了以往文论研究的自 身束缚基于这种“完美精神”的驱使,阿诺德结合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学现 实提出这样一种理论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一理论观念贯穿于阿诺德的大部分论文 中,无论在表述上有何出入,究其实质,阿诺德心中的诗歌就是对于生活本身的一种批判,而这种批判并非为了炫耀和证明诗歌的伟大,在其看来,诗歌最重要的价 值是一种指向或解释作用,对活着的人们关于生活、生命的种种疑惑进行一种诗意的解答,为活着的人们带来一种源源不断的奋进的力量和心灵 慰藉“超然无执”是阿诺德批评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 是阿诺德的批评态度和一种作为伟人的开放与包容,1864年10月,在牛津大学的 一次演讲中他明确提出这一观念而在这一理念明确提出之前,我们就可以从他在 诗歌中对于莎士比亚、歌德等一系列伟大诗人的赞赏中窥探一二。

它是对批评家所 提出的要求,批评家在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客观且公正,超越个人、民族、国家的 局限和任何外在的、功利的衡量,将偏见与狭隘放在一边,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 解读和评价作品,不夜郎自大,向他族、他国学习,尊重却不盲从于权威或是前 辈以“比较”为基本方法,立足于具体直到今日,阿诺德的这一观点仍在广泛 的意义上得到认同和接受,尤其是在比较文学领域内执着于批评的他所追寻的不 是个人的扬名,而是出于诗歌(文学)如何才会更好的深度思考以往自身的生活和 学习经历使得这种思考获得了一个最简单但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答案一一 “超然无 执”阿诺德希望评论家能够以这种态度或是意识来完成对于作品的解读,在界限 之上看到共性之光,从而实现多国、多民族文学的活力迸发,进而促使本民族,本 国家的文学完成质的转变和E跃在他眼中诗歌本身就是一种包容,诗歌创作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风格修辞之别的观点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有一点应该引起我 们的注意,那就是坚持在批评中遵循客观公正并非是阿诺德的天才首创,在其之前 的夏尔一奥古斯丁?圣勃夫(Charles-AugusinSainte-Beuve, 1804 1869)就已经在相关作品中加以阐述,但是阿诺德则是将其体系化并随之应用于批评实践中的关键人物。

基于“超然无执”这一个核心概念,阿诺德乂提出了 “试金石”理论我们知 道阿诺德提出“超然无执”这一批评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能够让他族、他国 的优秀诗歌(文学)作品得以传阅,而面对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想全部引入只能是痴人说 梦,因此必须建立起衡量的准则那么这一标准是什么呢,阿诺德认为就是以往那 些伟大诗人的作品在其理论专著《论诗》中,他指出“把大诗家的一些诗的字 句,牢记在心,并用它们当作试金石应用到别人的诗上,是能帮助我们发现什么是 属于真正优秀一级的,因而对我们是最有好处的诗;其实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在把这些诗句放在心里以后,便会看出它们确是很灵验的试金石,能检查出放在它 们旁边的别人的诗,是否含有这种崇高的诗的品质,或含有多少这种品质的份 量 [3]而这些备受阿诺德推崇的伟大诗人的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 有高度的美感,尤其是内容上,往往呈现极强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从思想上给人一 种启迪或安慰这一理论恰与“诗歌是一种生活的批评”相应成和,使其批评体系 从逻辑与方法上形成回还二、对其批评理念的评价“诗歌是一种生活批评”,是一种基于诗歌的社会功用的一种考量,其实质可 以看作是一种道德批评和公众批评。

作为诗歌的守护者,阿诺德对于诗歌的推崇和 信奉是极为虔诚的他认为从遥远的古代一起流传下来的诗歌、宗教与哲学三者 中,在十九世纪宗教与哲学不复往昔辉煌,流落至尴尬境地的时候,诗歌不仅没有 衰颓,反而以更为坚定的态度向世人传递信念、传递力量、传递安慰,这足以说明 诗歌的伟大阿诺德是时代维多利亚时代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没有被时代洪流淹没 的独立的知识分子,而之所以做到这一点,同其坚定不移的相信诗歌对生活、对大 众具有改变的力量有巨大的关联,对于当时种种社会现实的不满使其坚定的相信只 有诗歌才能救社会,救民众,因为具有指向作用的诗歌,会指引民众向真、向善、 向美这里不免对诗歌的功用有一种失限的夸大,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除了对于现 实社会的忧虑,还有就是神学思想的潜移默化阿诺德本人的诗歌理论受到中世纪 以来的神学思想的影响,这从其对于欧洲文明源头的两希文明的推崇备至就足以看出当然这并不是说阿诺德的这样一种 对于诗歌的维护只是如王婆卖瓜般引人发笑维多利亚时代拜金主义、科学主义以 双面夹击的姿态对诗歌发起挑战和总攻,两种主义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甜 头儿”的同时也使人们丢失了最初的美好,人性掩埋于罪恶与肮脏的泥沼。

阿诺德 的这样一种批评理念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批 评家和诗人,他提出这样的理论不仅合情而且合理超然无执”的这种批评观点则更多的和他本人的经历和学习所涉猎的范用有 关,阿诺德不仅学习文学,还广泛涉及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还能放下架子与 面子,走出象牙塔的牢笼,脚踩大地,向广阔的世间的一切去学习,这就注定他的 理论会跨越许多人为设定的藩篱,瞩LI更开阔的视野但我们也不得不给伟大的阿 诺德泼一盆冷水,因为这完全就是一种建立于最广泛意义或是要求之上的乌托邦式 的快感和幻想我们的批评家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的社会人,他具有独立的个体 意识和经验系统,要想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完全脱离掉个人主观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民族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其次在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上不仅需要语 言能力还需要他土文化背景的熏陶,否则出于好心的比较最后总会沦为笑柄至于争议最多的“试金石”理论,我们也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在运用“试 金石”理论之前,在批评家的头脑中必然要有一个伟大诗句的储藏室,否则就无法 对一首诗歌进行批判,那么能够进入储藏室的诗句必须经过一个标准的筛选,哪怕 是一个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否则“试金石” 乂谈何而来,但是如若有了这样的 一个标准乂何必来铭记金句呢,再有,阿诺德提出伟大的诗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上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美感,那么这个高度的美感乂如何界定和发现,阿诺德乂强调,在形式与内容上他更为重视内容上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诚然,如此强调诗歌的 真实性与严肃性,与他对当时社会与文学发展状况的担忧和警示分不开,可真实性与严肃性的界 定限度乂在哪里,曲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看似严密的体系中实则充满了含混不 清的界定,这在实际操作上很容易给操作者造成干扰其至是困惑。

当然,这都不算 最大的问题,阿诺德的“试金石”理论最大的致命点是对这样一个在诗歌中最普遍 的现象一一诗歌结构的忘却,即呈现的标准是有句无篇,使评论者很容易脱离语 境、断章取义,而遗漏和曲解诗句本身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再有,一个诗人的诗句 储藏室的钥匙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这个时候体现的除了作者自身的文学才干之 外,体现更多的则是挑选者的眼光和素养,而这其中乂会面临很多问题,所以'‘试 金石“理论本身在为诗人指出道路的时候却也毫不犹豫的熄灭了这条路上所有的 灯当然这也绝不是说这一理论是一无是处的,我们要加以肯定的是这样一个事 实,那就是记住一些优秀经典的诗句无论是对诗人还是批评家都是有益的,因为这 样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鉴赏力和审美能力阿诺德的理论有其创新之处,可是局限性也很突出,但无论怎样,阿诺德作为 西方十九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理论对于西 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三、结语对于马修?阿诺德,众人的评价是不同的,然而有争议的背后却恰恰说明这位 批评家是有价值的有人认为阿诺德是连接近代与现代的桥梁,将其视为现代文学 批评之父,视为促进比较文学发展的大家,对其大加赞赏;还有人认为他不过只是 一个“批评”的宣传家,对于批评的影响远没有这般大。

但是无论评价如何都表明 阿诺德的批评理论中仍然存在诸多谜团等待我们去探索和释疑,二者间的争论与博 弈必将对于中国当代文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具有莫大的帮助注释:[1] 雷纳?韦勒克著,杨自伍译.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四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97:210.[2] 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7[3] 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M].韩敬中译,北京:三 联书店,2002:89—90文档资料: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方法述评完整下载完整阅读全文下载全 文阅读免费阅读及下载阅读相关文档:唐代入蜀诗文研究论略《金字塔》的女性主义解读 荒诞中透 露着真实《一位女士的画像》之戏剧化解读峨山彝族花鼓舞与乡村文化保护《双城记》如何正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