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亮点】①利用教学助手制作PPT课件,在互动试题中设计试题,录制微课,通过互动课堂进行教授②在教学过程中,将平板电脑与互动课堂相联通,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完成答题检测效果:利用教学助手进行同步备课,方便资料实时上传,不怕遗失设计试题、录制微课可直接在教学助手上完成通过互动课堂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答题检测,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让全体学生充分互动,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教材简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通过司马光破瓮救人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等品质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学情分析】本文是三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读通、读懂文言文,感悟故事发生时的情况危急,体会杨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借助孩子们所熟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讲讲,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教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课文2.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3.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注释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教学难点】 读好文言文词句间的停顿,借助注释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教学设计】一. 看图谈话导入 在中国古代,有不少名人,在他们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年幼故事的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上的共鸣,为认识本课人物司马光做铺垫,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主动感受司马光的品质二. 古今对比,感受差异1. 板书课题介绍复姓司马,及司马光名字的由来2.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初讲故事3. 介绍文言文,学生对比设计意图】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比,让学生从字数的差距上直观感受到现代文和文言文最明显的不同,从而明白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语言精简三.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 师范读,生画节奏线2. 多形式反复诵读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总是读字当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更应该读好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渐进中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对课文的大意有初步的感知四.深入解读,读懂课文1. 教授“群儿戏于庭”,引出学习方法:借助注释、一字一义。
2. 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文讲讲第一句话3. 运用学习方法自学第二句话4. 学生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师相机引导解决5. 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文再讲故事设计意图】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教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鼓励学生用现代文讲一讲这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章,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去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感悟文言文的特点五. 拓展延伸,升华理解1. 互动课堂邮票与文言文连一连2. 互动课堂:古今文章对比3. 再次对比古今文章,引导学生说出古今语言上的特点4. 再读课文,尝试背诵设计意图】第一题智慧课堂的随堂习题设计,让学生将本课文言文所学的词句与邮票上的内容连一连考查了每位学生对于本课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智慧课堂的随堂习题设计,司马光砸缸这篇故事的现代文和文言文同时出示,让学生先通过对比,而后一一对应,从而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古今文章在语言叙述上的差异六. 作业布置1.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向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2. 借助注释,拓展阅读《宋史 司马光传》的上部分板书设计】 司马光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 群儿 戏 借助注释 一儿 跌 对照插图 众 弃 查阅字典 光 持 击 儿 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司马光》教学反思 执教者: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周舒敏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旧教材的文言文大都出现在五六年级部编版的新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量,把文言文学习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司马光》是三年级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在单元课文中正式出现的文言文,目的是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走进历史先贤的文化视窗,铺就一条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阅读与思考中萌生并持续保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文言文”与“现代文”在未来语文学习的历程中巧妙相融,为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积淀文化素养打好底色我先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年幼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上的共鸣,为认识司马光做铺垫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现”,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诵读可以加深他们对文言文的初步认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反复诵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这篇文言文的整体感知中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字义,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授学生借助注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鼓励学生用现代文讲一讲司马光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文章,并且促使学生在不断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过程中,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最后通过智慧课堂的试题设计,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环节答题中,既考查了每一位学生对于本课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今文章在语言叙述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