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72.41KB
约12页
文档ID:533080707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1/12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学情教材分析】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学段课程标准】1. 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2.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单元学习目标】1.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2.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3. 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单元学习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单元学习难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单元课时安排】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104-105例1【课标描述】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学习目标】1. 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 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预测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学习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习难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预测评价方案】呈现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统计表,结合以前统计知识的回顾,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是否能借助条形统计图的分析方法,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评价目标1通过绘制、分析折线统计图环节,是否能够结合数据,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能合理进行数据的分析与预测,以评价目标2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统计图的问题解决中,是否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以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 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 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 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三、 探索新知1. 认识折线统计图(1) 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 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2.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思考:从图中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追问:从2006年到2011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08年)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小结:从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11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归纳: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 绘制、分析折线统计图1) 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 你有什么感想? 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预测2012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 绘制折线统计图将2012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4. 比一比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一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四、 巩固新知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1) 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2) 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3) 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 下面是一位病人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1) 护士每隔(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 图中的横虚线表示( )(3) 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 )摄氏度,最低是( )摄氏度。

4) 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摄氏度5) 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恶化还是好转?3. 选一选1) 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 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五、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六、 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1. 某市2014年上半年各月的最高气温如下表:  (1)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2) (   )月份最高气温最高,(   )月份最高气温最低3) (   )月份最高气温比上个月最高气温增加最多4) 该市上半年平均每月的最高气温是(   )2. 下面是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请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1) 上图呈什么变化趋势?(2) 请你预测一下的2011年人口情况3. 下面两组数据,选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树种杨树柳树松树其他总量/棵50405050(1) 绿荫小学2016年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选用( )统计图因为:(2) 绿荫小学2013——2016年校园内树木问题变化情况统计表年份2013201420152016总量/棵120140160190选用( )统计图因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6页例2【课程描述】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1. 结合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2. 借助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师生交流,制作过程中学会制作统计图的过程,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3. 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评价方案】1. 通过对比前面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评价目标12. 通过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明确观察的方法,能进行对比观察,以评价目标23. 通过观察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观察学生能否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交流,以评价目标3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 谈话: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 提问:要想了解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预设:调查,统计。

3. 追问:怎样统计呢?(预设1:先调查一下近几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数据,然后再做分析预设2:全国的数据肯定很大,我们可以从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开始调查预设3:要想了解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应该多调查一些年份,至少要10年预设4:用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体现变化的情况二、 探究新知1. 单式折线统计图体验必要性,认识特点(1) 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且制作了折线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 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折线统计图3) 提问:这幅折线统计图给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呢?请你们仔细观察,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组里同学交流一下4)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5) 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们获得的信息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监控:名称是什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等6) 出示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7) 提问: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8) 交流:谁能把你获得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监控:每个年龄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和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追问:他说的是什么?是不是这样呢?一起回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