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3300457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之我见白菊内容摘要 网络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有生动活泼的一面,也有反语言规则的一面。语言根基不牢固的中学生们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它,他们把作为现实语言在网络上的变体当成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随意使用的新奇语言。给现实生活中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作为中学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们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让他们知道网络语言使用应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应该使自己语言的应用逐步趋向于国家对语言的规范。(这个摘要就能看出你写文章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要写什么都还不明白。)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言环境 语言规范 引导 措施一、网络语言是什么作为一个现代人,网

2、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网络中要进行沟通,便出现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关于网络语言我对这样的表述比较认同:“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同时也指网民在网络上使用的具有一些鲜明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与实际的语言相比,它很“另类”,于是它成为网民在聊天室、论坛上的标志。“现代显示器越变越薄,但可聚集的网民却越来越多。”网络的世界里到处都是异彩纷呈的网络语言。想要在这个地方推行某种“正统”的表达方式是困难的,网络的自由空间注定了它的语言表达将无拘无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在聊天室、BBS、讨论组里,

3、网络语言漫天飞舞。二、关注漫天飞舞的网络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网络语言我很关注。为什么会关注,这还要从我有一次批改学生的周记说起。我还记得那篇作文周记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昨晚,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妈PMP,那酱紫真是好BT,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跟他们886,到QQ上给我的MM打贴子去了”以上“字母数字汉字”你也许根本不懂,弄得你丈二金钢摸不着头,它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但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却又经常出现;有些虽是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三、从网络语言的来源引导学生对网络语言有一个正

4、确的认识网络语言的产生并非偶然,它的产生和社会思潮、传播媒介、使用群体的特质密切相关。首先,实用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特征。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更多地追求“有用”和“简约”。年轻人是网民中的主体,热衷于追逐时尚。他们对传统语言进行了大胆改造,创造出随性而又简约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简单易懂,让学生一见倾心”,“网络语言辞约意丰,含蓄精致,用于作文,可化腐朽为神奇”,“网络语言构思奇巧,标新立异,凝聚了创造者的智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等。(你在这里使用了“实用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等名词,你懂吗?答辩

5、的时候老师问起来你怎么办?不懂的东西不要随便使用。)其次,网络语言的传播媒介具有特殊性。网络交际是一种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设备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的交际,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网络交际应该是一种口头谈话式交际。在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中,身处天南海北的人可以同时在一起讨论、聊天,但交际者在同一时间却不在同一空间,只能以“我手写我口”的方式通过键盘和屏幕进行“笔谈”,既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也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因而,丧失了传统口头交际中的许多语用优势。当然,键盘和屏幕的存在,也为网络交际者提供了传统的口头交际中不曾具有的可资利用的许多新的表达手段。语境因素的变化,导致了语言特点和语用特点的分化。不少网络

6、语言,从网络小语境的角度看,可能是积极的,可能给网民“带来了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而从社会大语境的角度看,则可能是消极的。如“可爱”(可怜没人爱)、“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之类,从网络小语境的角度看,确有风趣幽默的表达效果,但如果用在普通语境里,不仅不能收到风趣幽默的表达效果,而且还可能造成误解。又如“风趣”(疯疯癫癫没有趣)、“偶像”(呕吐的对象)之类,如果用于普通语境,不但会造成误解,而且还可能引起用字混乱,就更缺乏积极意义了。再次,网络语言是特定的群体在特定的环境下所用的语言,它的使用环境就是网络,对网络有极其严重的依赖性,脱离了网络,大部分的网络语言就会让人无法理解,再加上青

7、少年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比较强,网络语言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势必愈演愈烈,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主流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网络时代的到来产生变化。主流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它有兼收并蓄的能力,使自己常新以适应人们交际的需要。因此,它吸收作为一种“新新语言”而存在的网络语言的优点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必然的。(这一段可能就会让你答辩时惊慌失措)但是,当下的网络语言从造词和使用都没有一整套规范来加以约束,还存在着不少缺点。有些人造网络词语时一味追求新奇、便捷而罔顾后果,导致一些网语辞不达意,令人费解,甚至造成误会。由于它缺乏规范性,目前在正式场合中很少使用,一般用于非正式场

8、合如聊天室、论坛、QQ和青少年的口语中。毋庸讳言,现在某些低俗、晦涩的网络语言对主流语言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完全排斥网络语言,要取其长去其短,以丰富主流语言。四、网络语言的形式网络语言主要是以下几种方式构成的:一、英文原写形式 二、字母缩写形式 三、汉字谐音四、英文简写谐音五、数字谐音 六、数字与字母合写谐音 七、语义变异 八、符号与字母合写谐音 九、别字新意等等。网络语言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富于个性和简洁。即使当它进入到传统载体纸质印刷品和电子传媒上时,我们仍能看出它轻松活泼、谐趣幽默的叙述方式和个性张扬的语调。作为推崇个性、追求时尚的的第四媒体,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了

9、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自由空间,这种空间因为没有强制性的“约束”与“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宽松。网民们往往会有意独树一帜,力求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己在语言上的创造力。争取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为了不要继续在主题外彷徨,建议删去这一段)五、网络语言的影响(这里改为“四”)网络的语言富有个性和简洁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但是它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对于中学生们来说就不是好事啦! “青筋”竟然是请进!怪词、别字变成了幽默,规范的语言变成了调侃,外国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变成了字意表达。这些叫人看不懂,瞧不明白的“网络语言”与正常的汉语杂糅相间,就好像西餐的开胃沙拉上浇的不是千岛汁,而是王致和的臭豆腐,

10、不仅生猛过头,并且消化不良。中学生是可塑性最强的,但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和精神上一样,从小就看着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痴迷上了网络,还为自己所感知的语言为荣,相反却讨厌那些乏味的文字,把一种错字、一种感受、一种心得用一种图案去表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对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而且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风气。面对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身上担子的重量。现在学生上网越来越多,年龄在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群体,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于创造,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母语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够,判断是非模糊,而他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

11、,他们很可能成为不规范网络语言的受害者。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语言根基不牢固的中学生们面对网络语言往往就是好奇、模仿,而不懂得网络语言是现实语言为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变异。他们口头上在用,作业中在用,甚至用到作文里面。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们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要一分为二地看,有网络语言中的一些词汇可以让我们的沟通更加地生动和便捷,可以使用。但是要注意语境的问题,网络语言十分依赖网络。脱离网络去使用就要就具体情况去分析,不可滥用。遵循两个原则:1 、不盲从原则:网络

12、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而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或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影响对规范语法的理解,影响对母语和外语的掌握。民族语言体系需要大家自觉维护,媒体应提倡自律,对于一些不规范的用语要慎重;应加大网络空间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也要提倡自律,不盲从不逐流,自觉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2 扬弃原则 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对那些“雅”、“俗”的,充满生命力的就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

13、语言,对那些类似江湖黑话性的语言,对那些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只有丢弃,只有坚决制止。六、如何引导学生面对网络语言具体措施:1对于网络语言采取一种包容但不纵容的态度。我们不提倡学生频用网络语言,尽管网络语言有很多的优点,学习中尽可能使用通用语言,写积极向上的内容,避免使用网络语言,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语境学知识和语体学知识,使他们了解什么是语境,语境对语言使用有怎样的制约作用;什么是通用语体,什么是文艺语体,通用语体与一般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文艺语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怎样;为什么一般网络语言既不能进入通用语体反映生活,也不能进入文艺语体服务于创作;等等。同时,我们要

14、尽力挖掘课文中文学语言的魅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学的高雅、艺术的优美、政论的沉雄、科普的光灿,这才是他们成就自我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坚持这样做,不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家的眼光,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文艺美学知识、贯通古今的文章学知识和科学而实用的语体学等方面的知识。2 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尽量做到文艺,美学、文章学、语境学、语体学知识丰富,有东西讲,会讲,投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让语文课更能吸引学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网络语言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汉语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非常活跃,非常富有弹性的,我们应感到自信和自豪。语文教学只要能正确面对网络语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网络语言为语文教学服务。参考文献:略论网络语言 惠天罡网络语言与教学2007年第十期本来由于你“引用”别人的东西太多,文章已经很乱了。由于时间关系也基本可以定稿。但要记住加上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