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依据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会脱离中国的国情,就不能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们都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本质上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顺应了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只有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依靠力量第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实践证明,无论用哪一种所有制经济去套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只能是阻碍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的发展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它不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纯而又纯的,也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与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而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在于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两个毫不动摇”是指: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个统一”是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所有制性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不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坚持这一条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在改革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实行“私有化”我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以下两点为基本前提的: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以不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当然,这是就全国的总体情况来说的第二,我们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要否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是要否定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是要实行“私有化”。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是把纯公有制经济才看作是公有制经济,而不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纳入公有制经济范畴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在社会范围内的扩展,其性质仍然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从量上看,公有资产与非公有资产相比要有数量上的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光有数量优势还不行,国有经济必须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对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界定就公有资产本身来说,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具体是指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阶段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所有制形式,也都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要求在经济制度上的体现,就是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所有制经济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这一标准出发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就应该把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的经济因素纳入到制度之中来要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上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这也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定要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成为统一的力量必须确立这样的新的观念,即不能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相互排斥的,而应该把两者看作是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为此,必须营造能够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缺一不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统一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公有制成分控制力的加强,而并不是占有率的上升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是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如电力、石油等)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为了发展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应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使其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出应有的力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并且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地位相同论怎样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各种所以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优化其质量,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具体要做到:(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2)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结构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选择4)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6)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7)积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以国内需求为主促进经济发展,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