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郑州市地理学科高考质量分析会发言提纲一、2010年文综全国卷(I)地理试题分析1.试卷总体评价2010年文综全国卷(I)地理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的能力目标与具体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以及地理学科所占的分值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尽管是老课程卷,但试卷充分还是展示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着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今后的教学与复习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2.考查知识点及能力层次分布知识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值1-2,国土整治(盐碱地的治理)中所采取的措施√√83-5,(网络商业模式)区位选择的原则√√126-7,等温线的判读及影响气温的因素√√88,城市热岛效应√49-11,利用晨昏线判读季节及自然现象√√√1236(1),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因素√1236(2),流水作用形成的沉积地貌√836(3),气候类型、特点以及冲积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639(2),中国河流名称√439(3),河流对人类活动(交通运输)的影响√163.试题特点第一,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从地理试题看,主要考查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国土整治、等温线判读与温度差计算、区位条件分析、地球运动状况分析和光照图判读、河流地貌的形成及水文特点对航运的影响分析、气候特征描述等内容试题易、中、难比例合理,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现象与2009年相比,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但区分度更大选择题第1~5题难度比较适当,第6~7题难度稍大,第8~11题是中高难度题综合题看似容易,但难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得分情况不佳,如第36题的第(3)问和第39题的第(3)问失分率很高试卷考查知识过分集中于高中必修上、下两册的内容,选修1基本没有涉及内容自然地理中的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空间物体投影与经纬网、晨昏线相结合)、气候、河流、地形成因等涉及较多;人文地理重点考查影响农作物种植的自然因素、交通运输等第二,突出能力考查1)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如第6~9题,根据城市不同时段的气温检测结果,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实在考查学生对地理要素时空整体性关系的动态分析能力再如第9~11题,通过空间R点所观测到的晨昏线与纬线视形状,考查学生对光照图相关知识的理解,局部空间图与无图空间的结合,实则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转换分析能力。
2)突出考查考生的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如第36题和第39题第(3)问,要求考生从区域图中获取地理位置、地形状况、水系水文特点、气候类型等有效信息,运用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规律和原理,探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图表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突出考查考生对地理要素间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3)强调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如第6~8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又如第36题,题干告诉学生“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提出来的问题,体现高中新课程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4)注重考查学生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如第36题,以法国罗纳河流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和下游葡萄树、鹅卵石景观图为材料呈现,考查区域中自然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对社会经济要素(农业生产)的影响,答题前要根据试题给出的信息,联系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多层次(气候及其要素)、多角度(光、热、水、地)进行分析回答,集中体现出考查学生对区域综合性的分析能力。
第三,图文并茂,地理学科特点鲜明地图是地理信息最佳载体,也是地理学科所拥有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试卷共有5幅图,图型形式多样,内容也相当广泛,尤其是在全国卷开始出现了景观图,使地理的学科特点得到极好的体现把地图作为丰富信息载体,既考核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还考核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注意考查生活中有用的知识第一组选择题考查的是国土整治中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改良土壤第三组选择题考查了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图和城市“热岛效应”,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第36大题考查的是法国的葡萄种植园,与区域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第39题(3),说明古代黄河的水文、水系特点对粮食运输的影响,这四组题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考生明白地理学科是一门广泛用于农业、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的学科,在指导社会生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五,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二组选择题以网购商业活动为背景,考查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活动以及考查商业的区位选择这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刚刚出现的新的购物方式——网购,说明地理知识是生活中有用的总体来看,今年高考地理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体现了全国卷I的一贯风格。
4. 答卷总体分析(1)各种题型得分情况选择题综合题总分满分平均分难度满分平均分难度满分平均分难度全卷14068.50.489160650.406300133.50.445地理4421.90.4965622.740.40610044.640.446(2)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第二,审题不清,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36(1)题目要求很明确,请学生分析有利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但仍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在作答时列出全部有利与不利条件有很大一部分的考生对地形、气候理解模糊例如,地形与气候颠倒回答,很多学生将甲地日照时间长、光线充足的原因归结为河谷地形,而不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形成;将夏季光照强烈表述为全年光照强烈36(2)学生没有审清题意就下笔书写答案,结果答非所问,导致出现了很多零分或无效答题如题中要求“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很多同学回答的是“地表鹅卵石堆积对葡萄生长的有利影响”,或者是“鹅卵石形成的原因”等等39(3)撇开题干,不分东西两河段,错答成“孟津附近黄河整体水运对粮食运输的意义”(此类错误较多)位置描述用语不专业或偷换描述对象,例如:“上段、下段”,“左段、右段”,“前段、后段”,“以上、以下”,“左侧、右侧”等等。
第三,答题用词不准确,描述能力差36(1)如将地形平坦,位于河谷表述为平地、峡谷;将光照充足表达为光照好、太阳照射好、阳光毒;将利于糖分积累表达为利于葡萄质量提高,使葡萄更甜等把“灌溉(排水)条件好”写成“河流众多”、“河流丰富”、“紧挨河流”、“川流不息”;把“昼夜温差大”答成“昼夜温差正好”、“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昼夜温差适宜”“有温差”等39(3)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影响描述模糊,地理语言不规范,不会表达,如“有一定影响”、“对运粮影响大(小)”等等水运对运粮影响分析不全面,不能从利弊两方面分析问题第四,思路不清36(1)同一要点多次重复;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混着答,层次不清;既答不利条件,又答有利条件;既答自然条件,又答人文条件;既答甲地又答乙地多个要点罗列,因果关系不对应,如答成“夏季炎热,利于糖分积累”、“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第五,错别字多地形(型);地势低(底);炎(严)热;温(湿);⑤糖(唐);“冲积作用”写成“冲击作用”,“堆积”写成“堆集”,“上游”写成“上流”等等导致失分二、2010年文综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分析1.试卷结构与分值权重今年的课标卷同全国Ⅰ、Ⅱ卷在能力的考查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同时延续了去年的宁夏卷命题规律,只是试题形式上略有变动,增加了选做题。
选择题:1—11题,每个4分,共44分;综合题:36题(学科内综合),26分;37题(学科内综合),20分选做题,三选一,41题(旅游地理);42题(自然灾害与防治);43题(环境保护),每题10分,任选一题2.考查知识点及能力层次分布知识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值1-3,降水量、气温与融雪量之间的关系,天气系统与天气√√124-5,人口的自然增长√√86-8,工业的区位选择√√√129-11,降水量的分布及其变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36,地形分布特点、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影响土壤侵蚀度的原因分析√√√2637,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区位分析√√√√2041,旅游地的区位优势分析√√104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1043,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分析√√103.特色亮点(1)从课程目标上看,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生态度表现:试题取材脱离教材,如第二组题(4—5题),首先引入两个基本概念: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用年龄对概念描述这是教材中所没有的内容考查则立足试题信息,要求学生考场自学,并理解概念,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例如,第4题要求计算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考生若抛开材料答题,将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因此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弄清楚2001年对该国的转折性意义新出生的人口在刚好达到18岁时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刚好达到65岁时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照应的题目已知的“定义”信息这样的思维过程,不是教材所能给予学生的,它需要学生的主动思维、正确思考2)从新课程设置来看:新课程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表现:今年试题中增加了选修模块,试卷中就选修教材《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分别设计了一道分值权重相同的综合题,供考生选择不同省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教材,决定了考生选做的题目,当然随着选修课程开设范围的扩大,考生的选择余地也会更大考场上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优势选择,也可忽略课程的影响,以得分为最终目的从选修试题的题量来看,由于是第一年在文科综合中增加选修模块,只有一个设问,而且三个问题难度相当但注重学生的思维的质量,学生得满分的机会还是比较小的,因此也有一定的区分度另外,在第37题的第(3)问探讨“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从所给答案来看,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3)就新课程内容来看: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表现:①注重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如第36题的题图背景为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的空间分布,很明显这属于气象研究资料第1题的题干”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聚升,出现了洪灾这是建立在天气实际观测基础上的再现②侧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查如,强调地理知识的主干性,以及基本地理技能的考查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天气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