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doc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50KB
约4页
文档ID:532806717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doc_第1页
1/4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翻译、背诵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2.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课前准备】1.通读课文,标画自然段;2.学生勾画生字词,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常见的、常考的、易错的、容易混的字词;3.解决作者、时代背景、文体常识等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四十一岁时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二、目标导航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阶段预习要求与方法:1.认真朗读课文至少3遍,圈画、查阅疑难字词(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了解作家、作品可以查阅参考相关资料书)3.翻译课文力求信、达、雅)4.完成导学案若有难度可与组员合作解决)5.整理考点 四、自学成果交流1.作者与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所做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隐居民间已经十六年他拒绝同刘格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本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象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2.读字词便舍船  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  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   及郡下  诣太守  刘子骥  3.翻译重点句子j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k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三、疑难探究1. 讨论:桃花源美在哪里? 景美——优美的自然风光人美——淳朴、热情友善社会生活更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 安居乐业 陶渊明在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作者厌恶这一现实,向往美好社会,但又无法实现,就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但这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四、总结全文五、作业熟读背诵课文,完成《导学案》练习题,整理考点板书设计桃花源记 陶渊明 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发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景美:平旷、俨然、良田、美池…… 理想社会进入 人美:种作、怡然、皆出酒食…… 再寻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