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本 课 程物 理 学 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目录爱迪生 爱因斯坦 安培 布朗 玻尔 奥斯特 伯努利 布鲁诺 惠更斯 第谷 笛卡儿 法拉第 费米 菲涅耳 阿伏加德罗 富兰克林 盖-吕萨克 高斯19、哥白尼20、哈雷21、胡克爱迪生爱迪生(Thomas AlvaEdison, 1847〜1931 )美国著名发明家1847年2月11日生于 俄亥俄州米兰镇 8岁上学只读了3个月老师骂他“小笨蛋”,因为他经常爱问为什么而让 老师下不了台,他辍学后随母亲学习他对大自然非常好奇他可以专心致志注视榆树叶芽 怎么生长,秋风如何使枫叶变色为了试验孵小鸡,他可以长时间趴在鸡窝里;为了探索蜂 巢的奥秘,他愿意被蜇得鼻青脸肿;为了试验摩擦生电,他在雄猫身上狠命搓揉直到双手伤 痕累累 9 岁那年,他得到一本帕克著《自然与实验哲学》,如获至宝,逐页研读,逐项实 验他在家中地窖里建起一座小实验室从12岁起,在底特律-休伦间铁路列车上卖报, 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火车上,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实验他还在列车上自己编印《先锋周报》, 从而认识到刚问世不久的电报的作用 1862 年他奋不顾身地从火车轮下救出一幼童,幼童 的父亲为答谢他,教他掌握了电报技术。
1873年〜1874年,他发明了同时发送二条和四条消息的发报机1876年在纽约附近的 门罗公园建立起他的“发明工厂”,一座大型实验室许多发明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他任美国海军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完成多项军事产品的发明研制1931年10月 18日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逝世他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发明2000 多项,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 1328 项人们颂扬他:“他虽不发明历史,却为历史锦上添花”这位传奇式人物取得杰出 成就的奥秘在于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学习他自己曾多次表示:“停止就意味着生锈”, “必须时常收获,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 “我要做的事如此之多,而生命又如此短促,我不 得不挤出时间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赞誉他:“他差不多已 70 高龄 了,还在阅读科学领域出现的新书,而且不断地提出问题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电学方面在他掌握电报技术后,就日夜苦心钻研,完成了双路及 四路电报装置及自动发报机 1 877年改进贝尔装置,使从传送2〜 3英里扩大到107 英里,同年发明留声机在这期间,他付出巨大精力,研制白炽电灯除电弧灯外,过去的 “电灯”往往亮一下就烧毁了,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曾对 1600多种耐热材料及6000 多种植物 纤维进行实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丝做成可点燃40小时的白炽电灯。
其后又不 断反复改进、完善,又完成了螺纹灯座、保险丝、开关、电表等一系列发明,在此基础上完 成了照明电路系统的研制在实践中提出电灯的并联连接,直流输电的三线系统,建成了当 时功率最大的发电机 1888年起研制电影, 1893年建立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是他最先提出 将电影手段用于教育,并用两个班进行试验他的其它重大发明还有铁镍蓄电池等他虽然精于实验研究,对理论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他于1885 年发现热电子发射的 “爱迪生效应”,但未能作出相应解释1931年10月21日在为他举行葬礼时,人们采用了一种独特而又恰当的方式一停电1分钟, 以悼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这“1 分钟”使人们想起他的发明给电气时代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光 明,以及他的可贵的学习创造精神爱因斯坦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和叔父开的电气小工厂和家庭的自 由派思想,使他童年就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加上音乐熏陶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还 想,例如 4 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小学时排犹 浪潮、军国主义教育方式和宗教礼仪等使他厌恶权威,他说:“我这个教徒在12岁时突然终 结了,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很快领悟到圣经里的许多故事不是真的。
我认为青年被政府用 谎言故意地欺骗了” 12岁时他一口气读完《几何学原》本,并练习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定理 他特别喜欢读《自然科学通俗丛书》中如《力与物质》等书 13 岁时读了康德的《纯粹理 性批判》,使他的思考转向宇宙、哲学和自然现象中的逻辑他的数学物理很出色,但其余 学业成绩不佳 15 岁时,即他中学毕业前一年本已准备“因神经系统状况不佳”休学,学校 却以其自由主义思想令其退学他在辗转意大利和瑞士的高校人学考试中曾因无中学文会和 外语、生物课成绩不佳而落榜 1895年在阿劳人大学预科班,过了一年愉快的学习生活 他随时将思考记人身边的小本,例如“追光问题”:观察者随光前进时,会不会看见电磁波形 成停止的驻波?1896 年,他进人瑞士苏黎世工科大学师范系(实即数理系)他喜欢在物理 实验室观察实际现象读科学原著和思考现代物理学中的重大问题 1900 年毕业后失业两 年才到瑞士专利局任三级鉴定员,这里的七年是他辉煌的科学创造时期 1902〜1905 年, 他和两个青年朋友每晚阅读和讨论哲学与自然科学著作,戏称为 “奥林比亚科学院” 1908 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 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14年任柏 林大学教授和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 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 开德国 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在美期间, 1940 年取得美国国籍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 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 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在专利局的业余时间写了6篇论文其中4月、5月、12月的3 篇是关于液体中悬浮粒子布朗运动的理论他设想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 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试图解决科学界和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 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3年后由法国物理学家佩兰的精密实验证实 3月的论文《关于光的 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的观点、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应用到光的传播,认为光是由光量子 组成的,它们既具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从而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0 年后由密立根实 验证实)因此,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6月的论体论运动物体的电动 力学中,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性理论由于这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才使他 在 1908 年有缘进人学术机构工作狭义相对论建立以后,爱因斯坦并不满足,力图把相对 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惯性质量!司引力质量相等这一事实出发,经过10年艰苦探 索,于1915~1916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随后,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整个宇 宙的时空结构1917 年发表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查》,他以科学论据推 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界的,这是宇宙观的一次革命1924 年与印度物理学家玻色提出 草原子气体的量子统计理论,即玻色一爱因斯坦统计1925 年至 1955年间,爱因斯坦几乎 全力以赴地去探索统一场论他力图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 括电磁场,即寻求一种统一场理论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成功然而,从70 年代开始,统 一场论的思想以新的形式重新显示出生命力,为物理学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与他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他坚持了一个自然科学家必然具有的自 然科学唯物论的传统,吸收了斯宾诺莎等的唯理论思想以及休漠和马赫的经验论的批判精 神,经过毕生对真理的追求和科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坚信 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相信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求得对自然界的统一性和规像姓的理解, 是他生活的最高目标统一性思想、简单性思想、相对性思想、对称性思想作为科学活动的 指导思想始终贯穿和广泛应用于他的科学探索之中他也是一位纯熟地运用思实证、想象与 逻辑、直觉与数学等科学方法的大师爱因斯坦在科学思想上的贡献,在历史上也许只有牛顿和达尔文可以媲美爱因斯坦同 时还以极大的热忱关心社会进步,关心人类命运他一贯为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 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时,爱因斯坦在一份仅有4 人赞同的反战宣言上签了名,后又积极参加地下反战组织的 活动战争结束后,他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相互谅解的活动,为此到法、英、荷等地奔走呐 喊在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促动下,爱因斯坦于1939 年建议罗斯福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 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当他获悉美国的原子弹轰炸人口稠密的日本城市时,大为 震惊,义愤填腐对于自己曾给罗斯福写信一事感到无比懊悔战后,他为开展反对核战争 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恐怖,进村了不懈的斗争他对水深火热、饥寒交迫的旧 中国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九一八”事变后,他一再向各国呼吁采用联合的经济制裁制止 日本对华侵略1936 年沈钧儒等“七君子”因抗日被捕,他热情参与营救和声援像爱因斯 沮这样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划时代贡献,在对待社会政治问题上又如此严肃、热情,是很难 能可贵的综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 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理性 相信人类进步一努为使科学造福于人类,把真、善、美融为一体他认为“人只有献身于社 会,才能找出那实标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什 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自我解放出来辽这正是爱因斯坦一生的真实写照和完美体现1955年4月 18日爱因斯坦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活动不立纪 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安培安培(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 昂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按照卢梭的教育思想,鼓励他走自学成 才之路 12 岁时就自学了微分运算和各种数学书籍,显示出较高的数学天赋。
为了能到里 昂图书馆去看接阅读欧勒、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还花了几星期时间掌握了拉丁文 14 岁时就钻研了当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编的《百科全书》没有上过任何学校,依靠自学, 他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 1793年(18岁)因其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杀,为了糊口他做了 家庭教师在读了一本卢梭关于植物学的书以后,又重新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1802 年, 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及化学教授,1808 年被任命为新建的大学联合组织的 总监事,此后一直担任此职1814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19 年主持巴黎大学哲 学讲座1824年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1836年 6月 10日在马赛逝世他的兴趣十分广泛,早年是在数学方面,曾研究过概率论及偏微分方程,他的一篇关于 博奕机遇的数学论文曾引起达朗贝尔的瞩目后来又作了些化学研究,他只比阿伏加德罗晚 三年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由于他高超的数学造诣,他成为将数学分析应用于分子物理学方 面的先驱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植物学、光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科学分类学等方面 他写出了《人类知识自然分类的分析说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