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 滑轮》教案2.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KB
约3页
文档ID:532384802
《第一节 滑轮》教案2.doc_第1页
1/3

《第二节 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2、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2、识别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滑轮,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互相配合完成实验任务2、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三、教学难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2、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定滑轮、动滑轮模型各1个,铁架台5个,绳子3根,钩码6个,单滑轮4个,小黑板1块,投影仪1台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等臂装置,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学生:等臂杠杆教师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如图所示,再将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这种装置在物理学中叫做滑轮,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它的工作原理怎样?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解: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要想将钩码提起,绳子的自由端应向哪个方向拉动?(2)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的位置有没有改变?(3)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呼它?(定滑轮)教师:定滑轮在这个装置里起了什么作用呢?学生: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实验:上面演示中所用的拉力大小跟被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学生实验: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自重(0.5N),然后按图所示安装滑轮,再按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分阶段别沿水平向右、斜向下和竖直向下三个方向拉绳,使钩码匀速上升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增加钩码,重复上述实验教师:通过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启发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实验证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教师: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呢?引导学生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理2、动滑轮教师动滑轮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将钩码提起,绳子自由端向哪个方向拉动?学生:向上拉教师: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位置怎样变化?学生:和物体一起移动教师: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呼它?学生:动滑轮教师:使用动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的方向与定滑轮有什么不同?学生: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教师:上面演示中,所用的拉力有多大?这个拉力的大小和被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同样可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按图所示安装滑轮,先在滑轮上挂2个钩码,并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绳使钩码匀速上升,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在滑轮上挂4个钩码,重做实验。

教师: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省一半力分析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动滑轮实际上是动力臂为阻力2倍的杠杆二、滑轮组教师:使用动滑轮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教师出示一只动滑轮和一只定滑轮,提问: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请大家先画图设计,然后选学生上黑板画出组合图学生实验: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按图甲乙所示进行实验,其中,图甲乙的实验分别提起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绳端使钩码匀速上升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各大组派1名代表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小黑板的表格中:引导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得出,当n=2时,F=1/2G,当n=3时,F=1/3G推理归纳:通过对“二定、二动”和三定、三动“滑轮组的分析可知,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分别有4根、5根和谐根、7根时,相应的拉力为1/4G、1/5G和1/6G、1/7G,由此可推知,对于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果有n股绳子吊起动滑轮,则拉力F=1/nG结论: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在不考虑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考虑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