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2402022白玉菇和蟹味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0KB
约5页
文档ID:532379102
42402022白玉菇和蟹味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1/5

ICS65.020.20CCS B31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 4240—2022白玉菇和蟹味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actory production of Hyjpsizygus marmoreus 2022 - 03 - 18发布2022 - 04 - 18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T 424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苏省园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润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熟理工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冀宏、郑雪平、宋驰、龚雪、郑华荣、朱月明、谢巧泉1白玉菇和蟹味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白玉菇和蟹味菇工厂化的生产场所与设施、原料要求、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和菌渣处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玉菇和蟹味菇工厂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75号)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生产场所与设施4.1  场地环境厂区周围300 m内无规模化禽畜养殖舍,垃圾和粪便堆积物,无污水、废气、废渣、烟类和粉类污染源4.2  接种室按日生产量及生产周期设置接种室面积,接种室需密封、无死角、可调温,宜采用多种净化方式以达到无菌的目的4.3  养菌室和出菇房按日生产量及生产周期设置养菌室和出菇房面积,需配置调温、调湿、调光及通排风等设施设备并放置培养架,培养架间留有过道5  原料要求5.1  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5.2  栽培基质栽培料应符合生产要求,木屑、甘蔗渣、玉米芯、棉籽壳、麦麸、玉米粉、石灰粉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无泥沙木屑最好为山毛榉、抱栎、天师栗等阔叶树木屑,需堆制1至3个月,堆制过程中,要定时翻堆和浇水。

6  菌种制作6.1  母种母种质量应符合NY/T 528要求6.2  原种将母种转接至三角瓶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5 d~6 d后接入发酵罐扩大培养6.3  栽培种6.3.1 培养基配制棉籽壳50%,预湿发酵料25%,麸皮19%,玉米粉5%,石灰1%预湿发酵料指的是木屑、玉米芯和甘蔗渣等原材料提前预湿堆积,配方要求颗粒比例合理通过搅拌使各种物料混合均匀,培养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1%~63%袋栽采用(18~19.5)cm×(35~36)cm×0.005cm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00g~1450g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 9693的规定装袋要求上紧下松,中间预留接种孔也可采用瓶栽种植模式,塑料瓶选用850 mL和1100 mL两种规格,装瓶重量宜在520 g~550 g和660 g~700 g6.3.2 装筐与灭菌制作完成的培养基整齐排放在周转筐或专用塑料筐内,塑料周转筐尺寸宜为(38~39)cm×(48~51)cm×10.5 cm,每筐12个移入高压蒸汽灭菌柜,在压力达1.2kg/cm2~1.5kg/cm2灭菌2h,结束后自然降压为0,冷却至20℃时待用6.4  接种养菌6.4.1 接种移入接种室内在22℃以下采用液体菌种枪定量接种,确保无杂菌进入。

6.4.2 菌丝培养接种后放入黑暗或微光的养菌房内培养,10 d内尽量减少库房内空气流动;10 d~60 d,加强空气内循环;60 d~120 d,需补充大量新鲜空气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为60%~70%早晚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培养料的颜色由土黄色转为黄白色,标志后熟结束7  栽培管理7.1  栽培方式采用层架床式栽培7.2  催蕾后熟后开袋、翻袋,通过注水或者搔菌,使现蕾整齐通过温差刺激、增加光照、增加通风量,刺激子实体形成7.3  出菇管理催蕾后调节控制温度和光照,温度在13℃~15℃,光照6 h/d~8 h/d,促进菌丝扭结形成芽原基;当芽原基形成后,加大通风量和湿度,温度在14℃~16℃,光照2 h/d,发育分化成菇柄、菇帽菇蕾慢慢伸长;壮蕾期后,减少通风量,将CO2浓度提升至5 000 mg/ kg~6 000 mg/ kg,湿度90%~95%,促使菇柄快速地被拉长,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当菇柄长度至8 cm~15 cm(依据销售市场需求),菇帽微微张开,即可采收8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发现杂菌感染,及时拣出集中处理栽培期间不得向子实体喷洒任何化学药剂9  采收与包装9.1  采收标准当子实体长至13 cm~15 cm以上或菇盖内卷时,及时采收。

9.2  采收方法采收时双手握住菌柄基部拔起,注意不要碰坏菌盖9.3  包装包装前要先将整丛菇放入冷库3℃~6℃预冷12 h~14 h,包装时去掉菌柄基部的杂质,拣出伤、残、病菇,并根据市场需求的规格,分拣后,称重或归类堆放9.4  储存运输包装后及时放入冷库保存,冷链运输10  菌渣处理菌渣可用于再次出菇、土壤改良、有机肥料生产、育苗和栽培基质、动物饲料等方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