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复习方法谈.docx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25KB
约5页
文档ID:532367799
古诗词复习方法谈.docx_第1页
1/5

古诗词复习方法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灵石中学 毛建铭【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精 华古诗词鉴赏虽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推崇,但在实践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文化底蕴薄弱, 鉴赏技巧掌握不力,这往往成为一个教与学难以逾越的高峰本文正基于此,对占诗词的复 习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关键词】古诗词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感受・鉴赏”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 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可见,古诗词鉴赏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 地位古诗词鉴赏自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也已成了必考题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极力 推崇的同时也深感为难,因为考生的文化底蕴薄弱,加上鉴赏技巧掌握不力,很多同学把它 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却步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崩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 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精华复习古诗词,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那一篇篇绝唱佳作,像一杯杯 千年佳酿,绵香醇厚复习时.,大家通常的做法是:在读读背背中把握内容,了解表现手法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古诗词复习之 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和能力。

1 .平时积累,知人论世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慈朱光潜主张青少年应培养一点诗歌的趣味中国是一个诗的国 度,唐诗宋词,华彩篇章,珠矶文字,灿假设银河,焉能不爱?培养对诗词的趣味,就是要培 养真正的文学趣味语文老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诗词鉴赏知识,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1)注重诵读与感悟的结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诵 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 课文中,与诗词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心灵对话,体味文本的情理,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 心灵的震撼在诵读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语文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诵读中,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名篇,不用多分析各种语法、词类活用的现象以及各种特殊句式,就 能认知和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心中积蓄了大量的优美诗文,涵养了 人文气息,提高了语文素养,继承了民族精神,弘扬了灿烂文明,为将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 素质全面人才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读”是深化体验最有效的途 径之一边读边悟,读有助于悟,悟也可以进一步调整读在这基础上的背诵,有一种“自 动化”的味道,不易遗忘。

在诵读的过程中应特别抓住关键语句,从而深刻体会诗词的思想 感情例如,《蜀道难》是一首乐府诗,具有歌行体的特点,节奏回环往复,情感渐次升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 第一段出现,是开启全篇;在第二段出现,是承前启后;在第三段出现,是曲终奏雅每次 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在古诗词的边读 边悟中,学生还体会到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的“杨柳 岸晓风残月”的缠绵,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沉郁……反狂地诵读比起老师 的分析更形象,更直观,可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文的美学感受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诵读积累增强了我们的语文功底,”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脱口成章,就是诵读的结果高中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 学都是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 累,开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学生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对古诗词的感知、理解、鉴赏和 吸收2)注重鉴赏字词与体会全篇的结合①动词: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一 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连”字写出塞外之凄凉景色, “向”字写思汗孤苦之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一个 “念”字,紧扣上文的“无绪”,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 “念”字贯注到下阕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②修饰语:大局部修饰语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中一个“瘦”字,以花喻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 术境界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应格外重视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出了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强调 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道出了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几个登词的使用即已把整首词 概括了b)表示颜色的词:颜色i般表示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复习时,应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清沙白鸟飞回”,一个“清”字,一个“白”字,营造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从而表达作者 的悲凉心境。

3)注重总结表现手法与体会思想感情的结合①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表达、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 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 种方式如《杜甫诗三首》里三首诗都是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抒发沉郁厚重的忧伤,愁思②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开门见山、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等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句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 感情基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从 前面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做了铺垫;而《定风波》 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用最后一句概括了词人宠辱皆忘、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③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衬托、比照等白居易《琵琶行》 运用了很多比喻和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纯熟和曲调中的感情,从而抒发自己被贬 的悲凉、凄苦、惆怅之情李清照词里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学生平时的古诗词积累是提高鉴赏水平的前提学生平时要多积累古诗词的名词术语, 如古典诗歌类别、表达技巧分类、语言风格类型、意向的文化内涵、意境常用词等等。

尤其 是表达技巧(主要指表现手法),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对其分类、种类模糊不 清学生经常将表达技巧误认为只有修辞,这都是平时不注意储藏诗歌鉴赏常识所致高考 命题的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学生平时要对一些知名作者的风 格烂熟于心,对他们的重要经历、作品等了然于胸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仓縻有杰,心中有数,有米之炊,能为巧妇2 .教给方法,掌握鉴赏技巧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所有的知识中,方法最重要良好的学习方 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古诗词复习中,教师不仅 要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还要传授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1)审清题干,留意注释这是窥探鉴赏题隐含的重要信息命题人在设题时一般要在题干中给出一点提示,这屿 提示或者指定考查要点,或者说明问题指向,或者暗示解答枢纽,而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 往往透露出诗歌的背景、内容、风格、意境等如2009年全国I卷姜夔《次石湖书扇韵》, 从第二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大成的品格”和注释। “范大成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己能窥见写景诗中隐含的主旨答题时弄清题干要求,问什么答什么,直奔中心话题,不要 游离题干。

2)巧抓诗眼,搜索感情这是擒获诗歌的主旨或灵魂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它有两种表现 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 词句子,是•篇诗词的主旨所在传神字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主旨句可以从诗歌的议论 抒情局部入手,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很多唐诗的主旨句都在结尾如2009 年全国卷II严武《军城早秋》中由“更催”、“莫遣”两个半含感情的词看出作者全歼敌军的 斗志和决心3)强化表达,谨慎采点这是精心组织答案的必要技巧教师往往能发现,学生的思维一旦述诸语言往往大打折 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需自己的看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阅 卷老师总是青睐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考卷考生应遵循“意在 笔先”的原那么,先构思,后落笔,切忌涂涂改改结构方面宜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 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答案要有理有据,简洁而充实,一定要结合作品,持之有 据,提到作品内容时宜采用复述式语言,防止直接翻译,当然,个别关键词可引用适当运 用鉴赏术语,平时多积累诗歌形象、语言、技巧、思想等方面的专用术语,把握采分点,这 是得总分值的关键。

鉴赏技巧只是为学生提供•条应试的捷径,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规那么和套路,还需灵活 运用,更多的需要学生平时多诵读、多感悟、多鉴赏、多探究3、精编习题,学会迁移迁移意识是能力提升的主导意识之一,诗歌学习中这个能力表现得尤为明 显,学过一篇课内的诗歌之后,马上出一篇课外的相应的诗歌鉴赏题,文段中有 与课内刚学完的诗词风格相似的诗词,有意识地让学生迁移,慢慢地学生就会形 成这样意识,并能养成一种迁移习惯,久之,便会形成能力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阅读- -消化一一迁移一一应用”步骤如:《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 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指出,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其设题的角度从问〃折柳〃的寓意切入,考查诗歌的形象鉴赏本诗的关 键就是正确理解〃折柳〃的含义及其作用解题时如能联系课本中学过的〃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淋霖》),联系汉代霸桥送客,折柳赠别的 习惯,就不难理解柳的形象中所寄寓的惜别怀远之情联想迁移的能力的缺失,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短路,无法使自己的知识 储藏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是非常遗憾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吃透 知识,只有对知识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在需要之时呼之即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的复习教学尚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和 研究爱诗词、品诗词、背诗词、赏诗词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把学生引入诗词的殿堂, 引领学生畅游中国文化的大花园,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就是古诗词教学的主旨所在参考文献】[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王宇红.朗读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