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感悟文本理性之美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50KB
约5页
文档ID:532316512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感悟文本理性之美_第1页
1/5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感悟文本理性之美“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 要,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演讲作 报告要说理,与人交流更需要说理,总之,凡是需要开动脑 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要 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选入了一些说理性质的 文章这类文章是非评价鲜明,直接表达思想、观点,往往 通过副词和其他修饰限制成分的运用,来实现说理严密、客 观的目的 即使有生动的语言, 也是为说理服务, 以“服人” 为目的, 无论是描写事例, 还是运用修辞, 往往是抓住特征, 点到为止在处理这类文章的时候,怎样针对文体特征与学情研制 合宜的教学策略?怎样合理利用教材,以达到应用的目的?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这类文体教学的策 略一、润物无声助生长——文体特征初把握说理文首次出现在中年段,四年级的《说勤奋》一文 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 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年段学生初次接触这类文体,教学时的重点就应该放 在了解文体特点和结构上,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知道 说理文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密、表述准确。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阅读本位入手,让学生试着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 事例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着重理解“古今中外”的意思, 明白举事例要有代表性最后概括说理文的写法“摆事 实一一讲道理”,知道在写事例的同时,也可以加上一点自 己的感想通过扎实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支起说理文的框架, 知道说理要充分,明白举例的重要性,从而为以后学习同类 文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高屋建瓴意深远一一对比阅读细品悟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两篇说理文, 《谈礼貌》与《滴水穿石的启示》,再次接触这类文体,教学时重点的把握要 有所转变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为例,这篇文章先是讲安徽 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 人因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 示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主题教学法,即对比教学教学伊 即开头结尾说理, 中间举例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 加以印证, 知道本文举的例子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个人的正 面事例和雨水这个反面事例;说的理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 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 理想始,让学生回顾第一次学习的说理文《说勤奋》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加以感悟,比如:1. 引入观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说勤奋》 一文用的是 设问句式,《谈礼貌》一文是借古训,而本文则是借一个自 然现象引入2. 列举事例要有代表性,具有说服力 《说勤奋》一文举 了司马光、童第周的事例, 《谈礼貌》一文举了岳飞牛皋、 普通小朋友、周恩来的事例,而本文则举了三个正例和一个 反例,体现出了“古今中外”的特点3. 三篇课文的语言都同样简练、鲜明,但写作方式上略有不同有的先叙后议,有的先议后叙,还有的夹叙夹议…… 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运用迁移、勾连的方法,通过多次 反复比较, 识别论点、 论据, 研究结构方式, 揣摩论证逻辑, 最终达到训练思维的能力三、匠心独韵设计精一一叙议结合巧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目标在不同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教学时应正确把握学生的年段特点 ”这说明, 在不同年段接触到同类型的文体,教学时应依据年段特点, 对教学内容作取舍六年级的《学与问》一文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说理文,这 篇文章通过写哥白尼和沈括二人的事例,告诉人们学与问是 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高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末再次接触到说理文,课文的脉 络及表达顺序理解起来不是难事,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了 解文体的表达方式,并能尝试运用。

从写作本位入手,重点 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教学时先通过阅读、交流,回顾说理文在语言、结构上 的特点,整理写作思路,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这篇文章的 除了结构特点“提出观点一一举例证明一一得出结论” ,更要关注语言间的衔接,比如关联词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为严 密,层次更清晰以哥白尼的事例为例,这段文字先写事例,再加议论, 是典型的先叙后议事例用寥寥数语,写出了哥白尼小时候“多问”的特点针对这一事例,我拓展了伽利略小时候 “善 问”的故事,并补充诸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等名言警句,让学生仿照课文 试着写一写,注意写的时候文字要简洁、准确,可以使用叙 议结合的方式,从而达到为写作服务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实用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聚 焦思维’即能够从文章的写作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 写作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学习在这里,阅读理解文本是基 础,言语训练和运用是终极目标,两者相得益彰,也就印证 了课标上的“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句话说理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应用文体,它不重在对文字是否优美的涵咏,应重在品味文字的 准确性,严密性在教学时,只有正确把握文体特征,合理 利用教材,制定合宜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感悟文本的理性之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