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对花》广元市利州区嘉陵一中 胡晓雯教学内容:演唱与欣赏黄梅戏《对花》教学目标: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的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能区别于川剧、豫剧、京剧等其他剧种2、 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感受和体验黄梅戏音乐的唱腔特点,感悟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戏曲唱腔片段,熟悉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并能分角色有表情地表演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演唱和表演唱《对花》教学难点:装饰音(倚音)和一字多音的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教学内容分析:《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讲的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猪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早上好!大家看出老师今天是有备而来的,那么接下来老师将带同学们遨游什么音乐海洋呢?拭目以待吧!老师整装表演唱:黄梅戏《采花》片段,引出戏曲艺术并介绍师:大家知道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我国有360多种地方剧种,刚刚老师带来的这段戏曲属于什么剧种?什么剧目?(生:黄梅戏、《采花》)好的!师:接下来我们四个组,就是四朵花开始挑战赛,做好准备!二、 学习新课(一) 戏曲知识简介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声腔?学生讨论发言。
昆腔、高腔、皮黄腔、梆子腔)师小结:对,昆剧《牡丹亭》是昆腔,我们的川剧有高腔,(老师清唱几句《别洞观景》),京剧是皮黄腔,豫剧是梆子腔我们今天要挑战的一个剧种是黄梅戏出示课件)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成为安徽的主要戏曲剧种活动一:用《对花》的唱腔回答有关黄梅戏的四个问题A、师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刚才我们唱的什么戏?(生唱:刚才我们唱的黄梅戏)B、源于什么县?(黄梅县)C、采用什么调?(采茶调)D、用的什么方言?(安庆方言)(二)学唱黄梅戏《对花》1、再次欣赏,音频黄梅戏《对花》师:同学们,知道《对花》是什么演唱形式吗?总结:对花就是以对唱的形式讨论花的问题,我来问,你来答,这种歌曲在我国民歌中比较常见下面我们来再听一遍《对花》第一段2、随老师的伴奏学唱:(1)难点练习:装饰音的倚音演唱以及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拖腔,师唱谱,学生填词完成2)分角色演唱:师唱陶金华,生唱金小毛3)感受唱腔特点:女腔在一个八度内活动,乐句开头为最高音,旋律活泼而流畅;男腔则避开高音,在六度音域内活动,旋律线条较显棱角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明快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4)师生接龙:红色歌词老师唱,绿色女生唱,蓝色男生唱5)轻声完整演唱一遍3、活动二:采用《对花》的第一句和其中某一句,进行对唱比赛A、(一生唱):什么开花白又香?(一生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茉莉栀子开花白又香)B、什么开花节节高?(芝麻)C、 什么开花红似火?(山茶花、杜鹃花)4、复听戏曲片段,学生边听边动师: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听,一边听,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音乐打拍请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来为音乐伴奏锣:XX XX | X X 0X | 0 0X | X |鼓:X X |0 X X X| X X | X |镲:XX XX | 0 0 X0 | XX 0X | X |双响筒:X 0 |X 0 |X 0 |(每一小节)5、分组打击乐伴奏,其余同学演唱三)创编表演1、 师:黄梅戏是一个演唱与表演并重的地方戏曲,请同学们尝试为《对花》编排表演动作2、 学生分组准备,老师指导创编3、 学生分组表演后,分组自评互评四)小结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美妙动听的曲调唱腔、举手投足间尽是故事---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黄梅戏课后寄语:弘扬民族音乐,传承历史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下课:学生在流行歌曲《对花》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