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摘要(含关键字) 2ABSTRACT(含关键字) 2前言 3一、1.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的创作背景 3二、《菩萨蛮▪黄鹤楼》的音乐分析 4(一)曲式分析 4(二)钢琴伴奏分析 4三、《菩萨蛮▪黄鹤楼》歌曲的演唱处理 5(一)呼吸的运用 5(二)力度的掌控 6(三)情感的表达 7四、《菩萨蛮▪黄鹤楼》歌曲的艺术处理 7(一)气息的深、稳、通、活带来的稳重感 8(二)声乐的刚、柔、动、静带来的丰富感 9(三)气、声、字、情的关系的协调带来的活力感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 要《菩萨蛮▪黄鹤楼》是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在黄鹤楼面对着涛涛江水而写下的词阙这首歌曲有钢琴伴奏,唱法中融入了美声唱法以及中国戏曲唱法内容上富有革命气息,体现出了毛泽东这位革命领导者面对革命困境的悲壮及对革命胜利的期待本文首先对该首歌曲进行内容背景的分析,接着对其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着重于对该首歌曲的演唱处理以及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待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情感处理的分析结果,促进自己的声乐学习能力,为声乐理论发展提供一份参考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Abstract "Bodhisattva, Yellow Crane Tower" was written by comrade Mao Zedong in the yellow crane tower in 1927. The song has piano accompaniment, singing and singing and Chinese opera singing. The content is revolutionary. It reflects MAO zedong's solemn and stirring expectations of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and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tent background of the song and then analyzes its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erformanc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ng are analyzed. I hope that by analyzing this song, I will improve my self-cultivation of music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my future study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Art Songs; Singing skills; Emotional Expression 前 言由毛泽东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实现了音乐领域的中西结合,不仅将中华艺术的深邃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其中添加了新鲜的西方元素,使得整首作品既不失东方含蓄之美,又体现出西方自由开放的风格。
除此之外,该曲作为我国民族声乐领域的优秀作品,一定程度促进了我国艺术的繁荣发展,成为音乐爱好者一窥瀚无边际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在此研究中,笔者选择歌曲《菩萨蛮▪黄鹤楼》为研究对象,究其自身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达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从作曲、美学表达等不同角度作为分析的切入点笔者希望,可以将本研究的理论成果运用在日后的实践中,指导自己演唱技术的进步一、毛泽东 毛泽东于1936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在辛亥革命之后曾经当过兵在1914年到1918年期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革命团体在五四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于1920年创建在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主编各种革命报刊并鼓励、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在组织主编革命报刊的同时,他也进行诗词创作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是《沁园春.雪》以及《菩萨蛮▪黄鹤楼》《菩萨蛮▪黄鹤楼》于1927年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毛泽东登上黄鹤楼所作的诗词词中,毛泽东抒发了革命事业停滞不前的抑郁,表示了对革命胜利的期待,反映了他对于团结中国人民反抗祖国分裂的雄伟之心歌曲《菩萨蛮▪黄鹤楼》作曲家是叶枫,作词者是毛泽东他是一个伟大的领袖。
在这首词里,他表达了他要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而就乐曲的训旋律而言,其既结合了诗词的清新自然,又体现出了革命者的豪迈意志,同时能够一定程度展现伟大任务的坚定信念1.创作背景《菩萨蛮▪黄鹤楼》写于1927年在军阀势力强盛,蒋介石得以临王位的时候毛泽东登上黄鹤楼,面对涛涛江水而心怀愁闷悲切,期望胜利到来,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愁困但是又向往革命之词写这首诗词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疯狂时代,毛泽东北伐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蒋介石在得意洋洋地登临王位,毛泽东面对革命的停滞不前而感到抑郁、惆怅该首词借江水抒发了自己对革命生理的向往之情在《菩萨蛮▪黄鹤楼》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通俗元素等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部分除此之外,该作品还很好的将不同艺术风格融合起来,体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在关注面前二、《菩萨蛮▪黄鹤楼》的音乐分析<一> 曲式分析 《菩萨蛮.黄鹤楼》是一段式结构,前面四个小节为伴奏,后面5-38小节为歌词的重复不管是从旋律还是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这首歌曲都具有极高的水准,而且其是一首单段式加尾腔在歌曲的上半部分,作词者 “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描写寄托自己对于军阀的鞭笞,同时对于国山支离破碎的痛心疾首。
在后半部分,则是以 “心潮逐浪高”展示自己对于革命的无限憧憬在结尾环节,则是很好的承接前文,将自己坚定的理想融入其中而在艺术表现方面,整首作品没有过大的起伏,在音调的选择方面还是以平缓的节奏叙述性为主,在其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乐观主义<二> 钢琴伴奏分析《菩萨蛮▪黄鹤楼》钢琴伴奏作曲者是罗斌该首歌曲是抒发革命情怀的歌曲纵观整首作品,4/4曲调几乎贯穿始末,并且在其中注入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演唱环节,演唱者时而沉静似水,时而慷慨激昂,使得整首作品具备极强的穿透力在11-18小节,旋律都是以低沉的风格为主,所带有的也都是压抑的情感;而在18-22小节则出现了不同,这部分占据大量篇幅,作曲者意图转调的心理得到体现,还运用来反复的方法达到强调的目的;24小节以后,从沉思般的话语慢慢加快节奏这是全首歌曲的高潮,表现了歌唱者对革命的热切之心而在进行钢琴伴奏时,沉重缓慢成为前11小节的主旋律,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对国家民族的沉重心痛之情从30小节开始,为衬托歌词“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则是将其希望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急切心情得以体现钢琴伴奏对于推动歌曲的发展以及对歌曲情感表达起到了很大的衬托以及补充的作用。
由于歌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力,因此在感情伴奏的时候,只有通过多元化的音色才能很好的展现其特点,表达作品的主体而在一些特定的内容部分,必须按照要求选择针对性的音色进行表达,否则很容易造成钢琴伴奏环节失去作品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在伴奏环节,要以作品本身的旋律为参考因素,按照旋律进行伴奏,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展现作品的旋律感而且就整体布局而言,整首作品既有荡气回肠之处,又不发细腻生动的刻画,而且对于段落的划分清晰明了,对于不同声乐技巧的运用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于是乎出现了观众眼前呈现的艺术精品三、《菩萨蛮▪黄鹤楼》歌曲的演唱处理<一> 呼吸的运用在演唱环节,呼吸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演唱者能够知识维持机体活力的直接载体在声乐环节,为了实现将作品的主体完整呈现给观众,演唱者需要根据作品表达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予以配合,例如跃起、开摆等一般情况下,对于演唱者来说,其艺术整体水平可以通过演唱能力一窥究竟,如果演唱者在演唱环节就可以表现出较强的功力,那么其艺术水平就不会低,反之亦然,而且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彼此互相促进《菩萨蛮▪黄鹤楼》这首作品一方面有很明显的抒情色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能够发现其蕴藏的对理想的坚定,展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在发音环节,机体的活力程度直接决定了演唱者的发音水平,只要机体活力处于良好状态,演唱者就可以根据作品需要,针对性的调整声音的柔韧度、延伸度等,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声音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不需要对声息进行有意的调控,往往是让其顺其自然运行但是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则刚好相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演唱水平只有声息的调控达到一定程度,演唱者才能在高低音之间进行自如的切换,将自己的声音完全交给作品,作品需要高音就马上演唱高音而具体到《菩萨蛮▪黄鹤楼》这首作品的演唱中,到了“穿南北”这一内容时,演唱者就要选择通过快吸调整自己的声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身体不同的器官的作用,进而形成合力,发出想要能够和作品主题相呼应的声音(如谱例1所示)谱例1 <二> 力度的掌控一般情况下,在演唱环节,演唱者的嘴唇和力度直接决定了其高低音的具体质量而具体到本文所论述的这首歌,在演唱 “茫茫九派流中国”这一内容时往往需要很强的气息,而到了 “沉沉一线穿南北”时,气息的运用发生变化,以平缓为主;最后,到 “把酒酌滔滔”时,又要求演唱者运用很强的力度来进行演唱,下一句相同的,又采用一种比较强的力度,这叫把握歌曲演唱的力度见谱例2。
谱例2在演唱环节,演唱者需要有意识的去配合以及运用伴奏音乐,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增强歌曲的表现力,给观众呈现出清晰的演唱逻辑,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将歌曲的一字一词都当做表现的载体,给观众体会到彻底的韵律之美比如在本首歌曲中两次出现的“龟蛇锁大江”,前一个需要表达的是深情,而后一个则需要表达强烈的控诉,为观众呈现一种很强的音乐震撼感<三> 情感的表达《菩萨蛮▪黄鹤楼》是毛泽东同志写于长征胜利、准备进行抗日之时因此,演唱者也需要注意到这个特殊的创作背景,在演唱时将毛泽东同志当时对革命的胜利势在必得的霸气体现出来,将其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体现出来《菩萨蛮▪黄鹤楼》这首词是作者站在黄鹤楼上,面对涛涛江流而写下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热切为祖国的统一而施展革命的迫切愿望因此,在歌唱的时候,需要采用不同的音高和特性来表达江水、革命工作停滞不前的沉重以及对革命胜利的期待乐篇的整体质量往往会通过音高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对于演唱者来说,要重视演唱环节音色的灵活运用,通过具体的音色表现,在歌曲的不同内容、不同环节选择针对性的音色,通过音色将不同演唱物的差异体现出来,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养成“黄河知何去”时,要将重点集中在营造“黄鹤”这一意向方面,同时其在整首歌曲中则是扮演着主体的角色,演唱者在演唱到这一内容时,就必须咬字清晰见谱例3谱例3 一般情况下,声线的灵活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了在演唱环节,歌唱者会选择相应的抒情方式来表达作品主题,引导观众进入歌曲所描绘的世界,并引发相应的联想,让观众深切会体会到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全面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四、《菩萨蛮▪黄鹤楼》歌曲的艺术处理究其本质,声乐往往是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是演唱者营造艺术氛围的直接表现手段而对于演唱者来说,要想实现声乐作用的最大化,让声乐彻底表现出自己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就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