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活中的比》.doc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7页
文档ID:532246862
《生活中的比》.doc_第1页
1/7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各部分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老师利用节假日给大家准备了一组照片,大家喜欢吗?2.课件出示照片: ① 这些照片哪几张比较像?哪几张不像?为什么?②照片像与不像可能与照片的什么有关系? 3.师:照片像与不像与它的长、宽有关系,照片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新的方法表示呢?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情境体验 情境一:为什么有的照片很像,有的照片不像 1.课件出示:将A、B、C、D、E五张照片放在方格纸上,观察每张照片的长、宽各是多少? 2.将A、B、D三张照片抽象出三个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中,学生观察A、B、D三张照片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①启发学生说出:A、B、D每张照片之间的长、宽存在相同的倍数关系;(每张照片的长是宽的1.5倍) ②用除法算式表长是宽的1.5倍关系(6÷4、3÷2、12÷8,板书6÷4) ③照片A、B、D比较像,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每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或宽是长的2/3) 3.按照要求画长方形 画一个长方形,要求长是宽的1.5倍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汇报画出的长方形长、宽各是多少?其他学生评价,长是不是宽的1.5倍。

③同桌之间比较画的长方形:大小一样吗?形状相不相同?为什么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因为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5倍) 师:比较照片像与不像,可以用除法计算长与它宽是不是存在相同的倍数关系,看来,除法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 情境二:比较谁的速度快 1.出示情境图文: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要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 2.引导学生比较 ①回答谁的速度快 ②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是多少?怎样计算?(板书:40÷2) ③骑车手的速度是多少?怎样计算?(45÷2) 3.师:“40÷2”“40指什么?”“2”指什么?路程÷速度就得到什么?(速度)在这里,我们又用到了除法,看来除法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情境三:购买苹果 1.出示境况图文:阳城的苹果:24元可以买三千克 2.请根据“24元可以买3千克”这一信息说一说: ()元可以买2千克 ()元可以买10千克 10元可以买()千克 25元可以买()千克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①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②指名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在计算这些结果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问题?(苹果的单价) ④怎样计算柑桔的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板书:24÷3) 4.师:我们无论买多少千克苹果,或者无论拿多少钱买苹果,有一样是不变的,那是什么?(苹果的单价)单价等于什么?(总价÷数量) (二)揭示比的意义 1. 引导观察板书中的三组除法算式,照片的长与宽、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都存在相除关系。

2 .讲解: 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一种新的表示两种量相除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板书:比 ②比如说,照片的长是宽的1.5倍,用6÷4,现在可以说成长与它的比是6比4,写作6﹕4(板书6比4 6﹕4) 同样:40÷2可以说成40比2写作4﹕224÷3可以说成24比3写作24﹕33. 7÷2可以说成几比几?(7﹕2) 那么2÷7、1÷3、3÷1呢?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 5.讲解并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①学生齐读 ②指出这句话中的关键字(“相除” “比”) (三)学习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1.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同桌交流学到了什么? 2.指名汇报,并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说说怎样求比值? 4.课中小练习:说出下列比的比值 8﹕2= 3﹕9= 4﹕7=9﹕4= 25﹕12.5= 0.2﹕0.6=(四)比较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1.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下表 名称 联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②指生汇报 ③用字母公式表示三者之间的联系a÷b=()﹕()=④对b的什么要求?(b≠0,说明除数、分母、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回答,名称不同,读写法不同,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表示一个数。

比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说一说 (1)说一说甘蔗汁和水的体积比是1比2,树高和影长的比是5.7比3; (2)联系实际说一说1:4的含义:合唱队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4,也就是……,新生儿头长与身高的比是1:4,也就是……3)在世界锦标赛中,我国小将王皓以4:0的比分横扫德国名将波尔,勇获冠军请问:这个比分与今天所学的比有何不同?2.填一填 2:5=()÷()=(--)=()%3.判断(下列说法对吗?) ①、小强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年龄的比是10:37 ②、一项工程,甲单独做7天完成,乙单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的效率比是7:9 ③、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④、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是4 4.读一读:你知道“黄金比”吗? 古代西方数学家曾提出过一个“黄金比”,黄金比的比值是一个无限小数,人们取黄金比的比值近似值为0.618黄金比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比2:3、3:5、5:8都比较接近黄金比 四、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呢?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比4)6﹕4=6÷4=6/4=1.5前项比号后项比值40﹕2=40÷2=206﹕3=6÷3=2教学反思 :一、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学生就能控制自己,随着学习内容步步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 “图形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就能根据目标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克服困难,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二、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

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这节课,我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