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教学设计柳娟[摘要]进一步学习理解新课改精神,认真领悟单元教学目标的精神,切实制定教学目标,注意导入课题时的设计,教学中上下环节知识的衔接,做到过渡自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关健词]教学设计、整合、主线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成度上与教学设计有关,在执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要想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体验,同时又享受美感实现快乐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音乐教学的设计一、认真领悟单元教学目标的精神,切实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同时也是检验一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准绳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课标有准确的认知,不同的课时需准确地使用不同的词句来定位如在制定一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教学目标时,只能用“初步学习”“初步了解”等词句来定位目标,制定这单元第二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以用“进一步学习”或“继续学习”“巩固”“复习”等词句来定位目标,不同的词句确立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广度目标的制定还必需是在对学生学情十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由于音乐科平行班教学的特殊性,一个年段十几个班级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状况都不尽相同,这在课堂设计上要有所不同,对素质好的班级要求可以高一些、多一些,素质稍差一些的班级可以降低要求。
如人音版第十五册中第二单元《雪域高原》中,目标要求学生演奏〈翻身农奴把歌唱〉节奏,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设计为演奏主旋律以及三个声部的节奏;素质稍差点的班级可以只演奏一个声部或二个声部的节奏,,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目标定高了,教学有难度,学生掌握不了,教学任务完不成;反之教学目标定低了,教学没有一定的难度,同样也达不到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切实地按各班级的能力来设计要求,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二、导入课题时的设计一节课的导入部分非常重要,对于学生能否在这一二分钟内安静地进入学习状态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心理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不同的人注意力的转移有快慢之分课间,学生们尽情地嬉戏,上课铃响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要快速从课间的打闹嬉戏转移到安静的上课状态,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得好的因此,教学的导入部分能否在一二分钟内抓住学生的心就显得尤其重要孙绍振教授一次到福大讲课,恰巧在同一时间里演讲会场的对面有一个青年歌手大奖赛,他看到演讲会场的外面围了一些人,可会场里的座位却空着不少,孙老认为开头的几句话要是抓不住他们的话,那些站着的人就会随时离他而去,这样的离去足以动摇会场内听众的注意力。
于是他改变了开场白说:“今天,我走进会场的时候,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要特别感谢那些站在门口和走廊里的同学因为他们是用肢体语言给我鼓气,宁愿站着,也要听我老头子讲完而且,他们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在老头子的美与少男少女的美之间,他们选择了老头子的美;在说与唱的之间,他们选择了说的,因为他们相信:说的一定比唱的好听”话音末落,满场掌声响起,欢笑声一片,那些站在外面的同学也笑着拥进了会场,一些被掌声与笑声吸引过来的大学生,只好挤在门外,有的就爬到了窗口上就这样台上和台下相互交流相互鼓舞的和谐气氛形成了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谈话法、故事、视听法、图片、儿歌迷语法、表演、游戏………不同的教材应有与之相合适的导入方式,至关重要的是导入的时间不宜太长,一二分钟为宜以视听法为例:《行进中的歌》课的导入,首先我不做任何说明地播放25秒左右的部队的阅兵式,音像中军人动作整齐伐一,并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声,学生们全都被这样的情形所吸引和震憾,他们一下子就被征服和感动了,课堂随即转入安静的教学状态三、注意教学中上下环节知识的衔接,做到过渡自然以休止符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的练声曲中就埋下休止符的引子,选用DOREMIFASOFAMIREDO四分音符的连音练声曲与同样唱名的八分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组成的短促跳跃的练声曲进行练声,练毕,教师引出问题:这二条同样唱名的练声曲唱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吗?不一样,为何不一样?原因在哪?学生便会在书中找出不一样的原因:一个练声曲带有休止符,一个练声曲没有休止符。
师:请同学们谈谈上述二条有无休止符练声曲的音乐特点接下来就自然地进入系统地学习和认识休止符的名称、书写法休止符的练习:练习(一):以拍手的形式进行无休止符的节奏练习;练习(二):将练习(一)改为带有全休止符的节奏练习;练习(三):再将练习(二)改为带有二分休止符的节奏……、由易到难,直到最后将其改成带有八分休止符的练习最后师再次提出问题:休止符在音乐作品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分别听赏带有休止符的儿童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得出结论:休止符能使音乐产生短促有力、欢快活泼、仇恨、泣不成声……等效果从练声到听赏一直围绕着一个主题——休止符这其间自然渡过,一气呵成四、充分合理地运用同一作品的其它表现形式教科书中所呈现出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歌唱的内容还是欣赏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只有一种版本,为了让课堂更加的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听觉上的需求,教师要做大量的收集资料工作,在课堂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同一作品的其它表现形式如:学习第十五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我除了给学生播放了教学光盘里的录音(成人的百人合唱)外,还播放了用童声演唱的合唱曲及张靓颖等人演唱的旋律稍加变化的独唱曲,以多种音色、不同的唱法、不同的演唱形式及旋律有变化的同一首乐曲的不同版本给学生听觉上最大的冲击,学生反应极好。
有些作品不仅有声乐曲(或曲乐曲)还有曲乐曲(或声乐曲)以及由此改编的舞曲如《嘎达梅林》,它有民歌的声乐曲形式,同时它也有交响诗的器乐曲形式,我们尽可能地收集并引进课堂,一来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二来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从多层面去感受同一个主题音乐,使学生觉得一首歌可以进行多次创作,并能有这么多形式的表达方式,启迪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于视听资料的丰富,学生们对教学感兴趣,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歌曲不同的表现方式也畅谈了自已的喜好与见解五、以单元教材为本确立一个主线,并围绕这个主线取材为了教学条理更加的清楚,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我们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单元教材为本确立一个主线,并围绕这个主线取材1.根据体裁确立主线在一节课内学习同一体裁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对这一体裁音乐作品的作用、特征、形式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如:进行曲体裁、室内乐、交响曲体裁、摇篮曲体裁……A.同一体裁同样情绪或同一场合使用的音乐作品的整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战斗进行曲……等同类风格音乐作品的整合;各种运动员进行曲的整合;各种婚礼进行曲的整合B.同一体裁不同情绪音乐作品的整合,如: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当兵的人》、《拉德斯基进行曲》整合在一节课内,《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音乐充满了激情,坚定有力,情绪比较单一;《当兵的人》音乐不仅气势豪迈,还含有舒展亲切发自内心的柔情,音乐情绪有了双重性;《拉德斯基进行曲》不仅有进行曲的风格,作曲者还赋予它圆舞曲的风格,可以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请同学用一二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来演绎乐曲的欢快情绪;通过这样的组合,让学生了解它们除了有共性外还有各自的个性。
2.根据时间确立主线A.把同一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地学习,使学生懂得同一历史背景时期的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创作手法B.把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进行对比的学习,观察其创作手法的变化及旋律节奏的特点,如学习欣赏行进的歌时,可把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每个不同阶段的行进中的歌曲进行对比,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与《当兵的人》比较为例,因鼓舞士气及战斗号召力的需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中从头至尾地运用了大调、节奏明显的四二拍子,并大量地运用使人向前奋进的切分节奏和附点八分音符,旋律采用了沉着有力的同音反复及旋律相对简单的直线条,音乐旋律常在中高音区出现,当年紧迫的形势与军人不怕牺牲的精神都在歌中得到体现而《当兵的人》是和平时期的军歌,歌曲采用了节奏相对较弱的四四拍子,在大调的大环境下,歌曲的第二部分较多地出现了小调的主和弦、完转表达细腻情感的装饰音及大量的抒发柔情的二分音符、全音符等长音,旋律除了有中高音区外还出现在低音区,音乐既有英雄气慨又蕴藏着人性的舒展与亲切,表现了在和平时期热血儿郎的军人柔情似水的一面,他们同样怀有对亲人眷恋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时代赋予行进中的军歌内涵也是不同的,这是时代的需要。
3.根据地域(或民族)确立主线A.通过学习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音乐,了解该地区的歌舞形式、演唱特征、具代表性的歌唱家、舞蹈,让学生对这一地区(或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综合的认识如学习人音版第十五册中第二单元《雪域高原》时,在欣赏西藏堆谢歌舞音乐《正月十五那一天》(此歌具藏踢踏舞音乐特点)时,可介绍藏族的舞蹈,尤其可重点介绍藏族的踢踏舞,观看07年春晚的《飞弦踏春》踢踏舞,还可做些简单的踢踏舞的练习此外,还应介绍西藏民歌唱腔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才旦卓玛及她所演唱的音乐B.通过对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同一体裁的音乐作品的对比学习,认识它们共性与个自的风格以教授中国的摇篮曲为例,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区的摇蓝曲,来认识中国不同地区摇篮曲的唱腔、旋律音调、语言歌词等特点C.通过不同国家同一体裁的音乐作品对比学习,认识它们的差异把中外的摇蓝曲进行对比地欣赏,学习和区别中外摇篮曲在旋律音调、调式与创作手法上的不同及各自的特点4.根据作者确立主线A.欣赏和学习某个作曲家的同一体裁或同一题材的音乐作品,认识作曲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手法、特点如人音版第十五册中第二单元《雪域高原》,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藏族音乐及具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喜欢、感兴趣,本单元的一节课可以设计为作曲家张千一所创作的藏族歌曲的学唱及欣赏课——学唱课本中的《走进西藏》,欣赏《青藏高原》以及《益西卓玛》电影中的歌曲。
了解作曲者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吸收了民歌的原素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可以系统地了解西藏风格的音乐特征,同时也对作曲者张千一在藏歌方面的造诣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把音乐家与其创作的音乐作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B.欣赏和学习某个作曲家的不同体裁或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全面了解作曲家创作的领域及创作手法、特征如欣赏作曲家张千一的各类音乐作品:交响音画(北方森林、大提琴四重奏……)、电影音乐(多梦时节、天路……)、歌曲(走进西藏、青藏高原、……)等六、注意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人音版教材有个特点,对音乐的一些知识与技能不作显性的要求,但这些知识往往都隐藏在音乐作品之内,如五线谱音符、休止符、大、小调式及中国音乐的五声调式与五声音阶等知识,课本不作正面的介绍在教学中遇到的音乐知识点应及时地挖掘和讲授,以五声调式为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中国的龙船调、采茶舞曲、阿玛勒火等民族音乐时,要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的五声调式和五声音阶,使他们对这一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否则教师告诉学生《阿玛勒火》这首音乐是E商调式,学生将会是云里雾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二,注意对音乐作品外延尤其是教参中没有提及的相关历史资料的挖掘,以加强学生对音乐创作背景与音乐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时间应把握在二三分钟内。
在学习人音版第十五册中第一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时,我讲述了一张脸改变世界的真实故事:1985年非洲三岁小女孩玻函-沃尔杜一张将垂死的面孔,被加拿大记者以图片的形式传递到美洲,非洲人民的饥饿受到全球的关注,也就有了《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观》此类音乐作品的产生,由此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拯救非洲饥饿人群的爱举,正是有了爱的音乐拯救了无数个象玻函-沃尔杜这样的非洲人民的生命玻函-沃尔杜至今还健康地活着,在2005年伦敦的义演会上与当代歌星麦当娜同台演出通过真实历料的讲述,让学生懂得音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样的作用是真实、有效、不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