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校:花牛中学授课教师:张建荣授课班级:初三2 班使用的教材版本:科学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1.本课题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知识范畴2.本课题是金属的核心内容,之前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本单元首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打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本节课采用先具体、后抽象的方法进行研究,要引导学生运用“物质分类”、“结构决定性质”等观念从化学科学的视角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知道氧气跟镁、铁、铜等金属的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知道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可得到硫酸亚铁和铜已有的认识水平:学习了空气、氧气、水、碳的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知道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要以实验为突破口如何通过认识、比较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和递变性是学生感觉困难的,对于一类物质的研究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通过科学探究,认识、比较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和递变性。
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认识金属的化学活动性3.从微观上解释金属化学性质存在的共性和差异的原因二)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反应观、分类观及研究一类物质的方法2.培养学生用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的思维方法认识客观事物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和递变性(二)教学难点研究一类物质的方法教学流程核心问题活动素材环节一从已知的事实出发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考并写在学案上思考回答讨论并回答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将这些反应进行分类学习过的有金属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思维导图引入学案环节二深入探究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环节三从微观上解释金属存在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归纳得出大多数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条件不同常见的金属都能与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吗?展示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视频(铁与硫的反应等)①思考、设计实验、讨论,得出结论,根据金属能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① 常见金属都能与酸(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吗?② 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相同吗?③ 根据反应现象,能否将金属进行活动性排序。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有什么规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类比金属与酸的反应思考、总结规律、提出方案、验证猜想,得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从原子结构分析金属存在共性和差异的原因思考金属原子结构分析异同,明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ppt展示: 视频录像学生实验 ppt展示教师演示实验ppt展示:常见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 环节四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布置作业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际应用ppt展示: 板书设计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的反应2、大多数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3、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