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设计要点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18KB
约6页
文档ID:531803230
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设计要点_第1页
1/6

1一般规定1 、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条件:(1) 与场所环境的特征相适应;(2) 与建筑 物和构筑物的特征相适应;(3) 能承受短路可能出现的机电应力;(4) 能承受安装期 间或运行中布线可能遭受的其它应力和导线的自重2 、配电线路的敷设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的热效应带来的 损害;(2 )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的侵入或因进入固体物带来的损害;(3) 应防止 外部的机械性损害;(4) 在有大量灰尘的场所,应避免由于灰尘聚集在布线上对散热带来 的影响;(5) 应避免由于强烈日光辐射而带来的损害;(6) 应避免腐蚀或污染物存在 场所对布线系统所带来的损害;(7) 应避免有植物和(或)霉菌衍生存在的场所对布线系 统带来的损害;(8) 应避免有动物的情况对布线系统带来的损害9) 室内线路敷设 宜避免穿越潮湿房间或场所;此处的电气设备管线应成为配电回路的末端或采用独立配电管 路敷设3 、除下列回路的线路可穿在同一根导管内外,其他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导管内1) 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回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2) 穿 在同一管内绝缘导线总数不超过 8 根,且为同一照明灯具的几个回路或同类照明的几个回 路。

4 、在同一导管、槽盒里有几个回路时,其所有的绝缘导线应采用与最高标称电压回路 绝缘相同的绝缘5 、电缆敷设的防火封堵,应符合下列规定:(1) 布线系统通过地板、墙壁、屋顶、天花 板、隔墙等建筑构件时,其孔隙应按等同建筑构件防火等级的规定封堵;(2) 电缆敷设采 用的导管和槽盒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 第 1部分:通用要 求》GB/T 19215.1、《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第2部分:特殊要求第1节:用于安装在 墙上和天花板上的电缆槽管系统》GB/T 19215.2和《电气安装用导管系统第1部分:通用 要求》GB/T 20041.1的耐燃试验要求,当导管和槽盒内部截面积等于大于710mm2时,应从 内部封堵;(3) 电缆防火封堵应按耐火等级的要求,采用防火胶泥、耐火隔板、填料阻火 包、防火帽等方式和方法;(4 )电缆防火封堵的构成方式和方法,应满足按等效工程条件 下标准试验的耐火极限6、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保护导管最大外径不应超过楼 板厚度的 1/3暗敷设在垫层内的保护管最大外径不应超过垫层厚度的 1/27、 电缆敷设 时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应根据电缆绝缘材质及制造标准确定。

2绝缘导线布线2. 1直敷布线 1、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除建筑物顶棚及地沟内外,可采用直敷布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敷布线应采用护套绝缘导线,其截面积不宜大于6mm2; (2)护套绝缘导线至地面 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 当导线垂直敷设时,距地面低于 1.8m 段的导线,应 用导管保护;表 护套绝缘导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4) 导线与接地导体及不发热的管道紧 贴交叉时,应用绝缘管保护,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应用钢管保护;(5) 不应将导线直接埋入墙壁、顶板的抹灰层内2.2瓷夹、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1、 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屋外场所可采用瓷夹或塑料线夹布线2、 采用瓷夹、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和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屋外布线时,导线至地面的距 离,应符合 2.1 节第1条(3)中表 护套绝缘导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 的规定3、 采用 鼓形绝缘子和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屋外布线时,其导线最小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屋内、屋外布线的导线最小间距4、 导线明敷在屋内高温辐射或对导线有腐蚀的场所时,导线之间及导线至建筑物表面的最 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导线之间及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净距5、 屋外布线的导线至建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 导线至建筑物的最小间距2.3 金属导管、金属槽盒布线1 、对金属导管、金属槽盒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金属导管、金属槽盒布线2、在 建筑物吊顶内或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应采用金属导管、金属槽盒布线3、 同一回路的所有 相线和中性线,应敷设在同一金属槽盒内,或穿于同一根金属导管内4 、暗敷于干燥场所 的金属导管布线,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 1.5mm 的金属导管;暗敷于潮湿场所金属导管布线, 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 2.0mm 的金属导管;明敷于潮湿场所或直接埋于素土内的金属导管布 线,其金属导管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的规定; 当金属导管有机械外压力时,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用导管系统第 1 部分:通 用要求》GB/T 20041.1中耐压分类为中型、重型及超重型的金属导管5 、金属导管和金属槽盒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 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方;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方;其相互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下列数值:1) 敷设在热水管下方时为0.2m,在上方时为0.3m; 2) 敷设在蒸汽管下方 时为0.5m,在上方时为1.0m; 3) 对有保温措施的热水管、蒸汽管与金属导管或金属槽盒 的净距均为不宜小于0.2m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 )金属导管及金属槽盒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 0.1m;(3) 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方;(4) 管线互相交叉时的距离,不宜 小于其平行的净距。

6 、暗敷于地下的金属导管不应穿过设备基础;金属导管及金属槽盒在 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采取补偿措施7、 导线不宜穿金属导管在屋外直接埋地 敷设;对非重要用电负荷且线路长度小于15m时,可穿壁厚不小于2mm的金属导管埋地 敷设,但应采取可靠的防水、防腐蚀措施8、 同一路径无防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 一金属槽盒内;应急配电线路与正常配电线路宜分槽盒敷设;电力线路与非电力线路宜分槽 盒敷设;金属槽盒内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宜超过其截面积的 40%,且载流导线不宜超过 30 根 9、 控制、信号等非载流导线敷设于同一金属导管或金属槽盒内时,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宜超 过其截面的 50% 10、除专用接线盒内外,导线在金属槽盒内不应有接头;内有专用接线盒 的金属槽盒宜布置在易于检查的场所,且导线和分支接头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该点槽盒内截 面积的75%11、 金属槽盒垂直或倾斜敷设时,应采取防止导线槽内移动的措施12、 金属槽盒敷设的吊架或支架,宜在下列部位设置:(1) 直线段不大于2m〜3m或槽盒接头 处;(2) 槽盒首端、终端及进出接线盒 0.5m 处;(3) 槽盒转角处13、金属槽盒的 连接处,不得设在穿楼板或墙壁等孔处。

14 由金属槽盒引出的线路,可采用金属导管、塑料 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软导管或电缆等布线方式;导线在引出部分应有防止损伤的措 施2.4 可弯曲金属导管布线1 、在正常环境屋内场所的建筑物顶棚内,可采用双层金属层的基本型柔性金属电线保护套 管;明敷于潮湿场所或暗敷于墙体、混凝土地面、楼板垫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内,或直 埋地下时,应采用双层金属层外覆聚氯乙烯护套的防水型可弯曲金属导管2、 可弯曲金属 导管布线,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宜超过套管内截面积的 40%3 、可弯曲金属导管布线, 其与热水管、蒸汽管或其他管路同侧敷设时,应符合 2.3 节第 5 条的规定4 、暗敷于现 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内的可弯曲金属导管,其表面混凝土覆盖层不应小于15mm5、在可弯曲 金属导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冲击处,应采取保护措施6 、可弯曲金属导管布线, 导管的金属外壳等非带电金属部分应可靠接地,且不应利用导管金属外壳作接地线 7、 暗 敷于地下的可弯曲金属导管的管路不应穿过设备基础2.5 地面内暗装金属槽盒布线1、 正常环境下大空间且隔断变化多、用电设备移动性大或敷有多功能线路的屋内场所,宜 采用地面内暗装金属槽盒布线,且应暗敷于现浇混凝土地面、楼板或楼板垫层内。

2 、采用地面内暗装金属槽盒布线时,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导线敷设在同一槽盒内3 、采 用地面内暗装金属槽盒布线时,应将电力线路、非电力线路分槽或增加隔板敷设,两种线路 交叉处应设置有屏蔽分线板的分线盒4、 由配电箱、分线箱及接线端子箱等设备引至 地面内暗装金属槽盒的线路,宜采用金属管布线方式引入分线盒,或以终端连接器直接引入 槽盒5、 地面内暗装金属槽盒出线口和分线盒不应突出地面,且应做好防水密封处理 2.6塑料导管、塑料槽盒布线1 、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宜采用塑料导管和塑料槽盒布线,但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 所不宜采用明敷2 、布线用塑料导管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041.1 中非火焰蔓延型塑料导管;塑料槽盒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用电 缆槽管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9215.1中非火焰蔓延型的槽管系统;塑料导管暗 敷或埋地敷设时,应选用中等机械应力以上的导管,并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3、 塑 料导管和塑料槽盒不宜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4 、塑料导管和塑料槽盒布线,应符合 2.3节第 8 条、第 9条、第 10条的规定。

3钢索布线1 、钢索布线在对钢索有腐蚀的场所,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2、钢索上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应符合2.1节第 8 条第 2 款的规定3、钢索布线应 符合下列规定:(1)屋内的钢索布线,宜采用护套绝缘导线、电缆、金属导管及金属槽盒或 塑料导管及塑料槽盒布线方式,可将其直接固定于钢索上;(2)屋外的钢索布线,宜采用电 缆、金属导管及金属槽盒布线方式,可将其直接固定于钢索上4 、钢索布线所采用的钢索 的截面积,应根据跨距、荷重和机械强度等因素确定,其最小截面积不宜小于10 mm2 ;钢索 固定件应镀锌或涂防腐漆钢索除两端拉紧外,跨距大的应在中间增加支持点;支持点间距 不宜大于12m5、在钢索上吊装金属导管或塑料导管布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持 点之间及支持点与灯头盒之间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 的规定: 表 支持点之间及支持点与灯头盒之间的最大间距(mm)(2)吊装接线盒和管道的扁钢卡子宽度,不应小于20mm;吊装接线盒的卡子,不应少于2 个6、 钢索上吊装护套绝缘导线布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铝卡子直敷在钢 索上时,其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500mm ;卡子距接线盒不应大于100mm; (2) 采用橡胶和塑料护套绝缘导线时,接线盒应采用塑料制品。

7、 钢索上采用瓷瓶吊装绝缘导线布线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 1.5m;(2) 线间距离,屋内不应小于 50mm; 屋外不应小于 100mm;(3) 扁钢吊架终端应加拉线,其直径不应小于 3mm 4裸导体布线1、除配电室外,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m ;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现 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208规定的IP2X的网孔遮栏时,不应小于2.5m 网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不应小于100mm;板状遮拦与裸导体的间距,不应小于50mm2、 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方3 、裸导体与需经常 维护的管道以及与生产设备最凸出部位的净距不应小于 1.8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8m 时,应加遮栏4 、裸导体的线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净距应符合2.2 节第 4 条 的规定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5、桥式起重 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平台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5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2.5m时,起 重机平台铺板上方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栏;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裸导体不宜与起 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