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语言与音乐的融合教育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KB
约5页
文档ID:531764025
幼儿语言与音乐的融合教育_第1页
1/5

幼儿语言与音乐的融合教育语言是种文字艺术,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再 现,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音乐是一种有别于文 学的语言,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 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塑造具有特 殊艺术魅力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赢得 幼儿的喜爱,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音乐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首活泼、动听 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听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 诙谐的乐曲都好像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而一篇 篇欢快的诗歌中也蕴藏着音乐的韵律与节奏;一个个 动人的故事也有着乐曲的变换起伏音乐与语言的完 美结合,不仅能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素 养,更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扩大词汇 积累,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引入语言教学我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尝试把语言教学引入 其中,做到两者有机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首先做 到精心选材尽量选择一些比较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的、 节奏较缓慢抒情的、有歌词的音乐让幼儿欣赏,如“摇 篮曲"、“小月船”等这些曲目很适合他们,歌词能 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

此时的提问设计很重要,要 既精炼又有启发性,并让更多的幼儿有回答问题的机 会如,你听了这个音乐有什么感觉?弯弯月亮像什 么?可允许大多数幼儿有不同的答案,以丰富他们的 想象力老师对幼儿的答案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时, 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是平时在语言课上不"显 山露水"的一群,在音乐的启发下,可得到了表现自 己的机会,在鼓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很自然地提 高了二、在歌唱活动中引入语言教学女口:歌曲“颠倒歌”讲了一些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的各种特征互相相反的故事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 先把歌曲内容编成了一个“颠倒王国”的故事讲给幼 儿听刚开始,幼儿都不知道“颠倒”一词是什么意 思,但是在听完了故事后,幼儿很快理解了“颠倒” 的意思,知道这首歌为什么叫“颠倒歌”当幼儿学会 唱这首歌后,就让幼儿模仿编歌词,继续编森林里的 小动物们之间互相颠倒的事,续编日常生活中、大自 然中一些相互颠倒的有趣的事如“白天出月亮,晚 上出太阳”,“小猫汪汪汪,小狗喵喵喵”等在每次 音乐教学活动中,多给幼儿留一些机会,让他们进行 想象,进行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他们的语言 能力三、 语言活动中的音乐渲染在语言教学中,我也注意音乐的作用,有意识地 选择一些形象鲜明、节奏明快的音乐,巧妙地穿插在 教学过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大班看图讲 述《在森林里》,我选择了三段不同性质、不同节奏的 世界名曲让幼儿欣赏,分别是“四小天鹅舞曲”、“加 沃特舞曲”、“狮王进行曲”,在音乐的启发诱导下,幼 儿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创 编了一连串在森林里发生的有趣故事在文学故事教 学中,每个小动物出场前,我会用钢琴演绎出这个即 将露面的小动物的特征,孩子们在猜测的同时,感受 到了音乐的美妙,原来不同音高不同节奏的音乐里藏 着不同的小动物,他们的因为感受能力也就得到了提 高四、 语言活动中的节奏体验音乐中的节奏体验用于幼儿文学教学之中,能提 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首先,要挖掘文学作品与音乐节奏的共性幼儿 由于年龄小,他们对节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较弱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象声词能够简单、直接地呈 现出节奏因此,最初我常选择一些有象声词、节奏 感强的作品如在学习诗歌《吧喳一一吧喳》时,幼 儿很快发现其中的“哆哆”“吱吱”“嘣嘣”等象声词, 是可以用节奏“ XX ”来表示和简单的象声词相比, 故事情节的节奏幼儿相对较难体验我挑选了一些幼 儿喜爱的动画片片段作为故事情节节奏体验的材料, 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片中的一些具有强烈 情节变化的片段。

在欣赏的时候,我着重指导幼儿将 故事变化与背景音乐结合着看,引导他们初步感受音 乐背景中的节奏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作用其次,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体验作品中的节奏 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体验之后,我鼓励他们采用多种 形式将体验表现出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1. 进行简单的配器活动如欣赏了故事《大象赶 蚊子》之后,幼儿都想帮助大象赶走讨厌的蚊子于 是幼儿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我的动作伴奏,在跳跃的 节奏中我们一起拍起了 “蚊子”:拿单响筒的幼儿为我 拍腿时伴奏,拿碰铃的孩子为我拍手时伴奏,拿铃鼓 的孩子为我找蚊子伴奏,敲鼓的孩子为我拍蚊子时伴 奏音色丰富的多声部音乐背景就这样完整地呈现了 出来2. 让幼儿为声音特点设计节奏如故事《大狼喝 甜稀饭》,我以“大狼喝甜稀饭”为故事情节,让幼儿 探索故事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特点, 设计相应的节奏 如大狼喝奶奶煮的甜稀饭时发出的声音,幼儿用快的 节奏表现|xxxx| ;大狼喝熊猫阿姨煮的甜稀饭时发出的 声音,幼儿用慢的节奏表现|X?CX?C|;大狼喝妈妈煮 的甜稀饭时发出的声音,幼儿用不快不慢的节奏表现 |XX XX| 3. 让幼儿运用不同乐器、节奏展现故事中角色的 特征。

如在故事《胖胖熊和小老鼠》的活动中,幼儿 在理解了胖胖熊笨重、慢吞吞,而小老鼠机灵、活泼 的角色特点后, 他们选择乐器、 创编节奏、 合作表现: 用铃鼓表现胖胖熊走路的样子,用圆舞板表现小老鼠 走路的样子,然后再交换演奏,在体验了不同节奏的 同时,对角色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综上所述,将音乐教育与语言教育融合起来,能 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 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挖掘音乐活动 中的语言教育因素以及语言活动中的音乐教育因素, 使两者有机结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