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茶道、十大名茶及传说.doc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0KB
约9页
文档ID:531610509
中国茶道、十大名茶及传说.doc_第1页
1/9

中国茶道、十大名茶及传说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下面分别予以阐释之   一、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陆羽,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二、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三、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

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马祖道一的徒孙普愿、从谂虽未创宗立派,但他们在禅门影响很大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广泛流传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沩山祜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公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听老职僧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攫头边一仰山慧寂是沩山灵祜的嗣法弟子,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慧寂认为,不须持戒,不须从禅,唯在饮茶、劳作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

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四、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1.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2.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 13.6~15万个外开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3.白毫银针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东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 “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4.君山银针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很高的欣赏价值5.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6.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 “乌龙”、“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 “百病之药”美誉7. 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8.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人云:“师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9. 庐山云雾产于江西庐山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10.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

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在其它的“中国十大名茶”说法中,一般常见到产于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产于云南的“滇红” 湖北产“恩施玉露”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普洱茶” 等另外一种说法:中国十大茗品一、西湖龙井(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二、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三、武夷岩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四、安溪铁观音(由来有歧义,不详)五、屯溪绿茶(屯绿)六、祁门红茶(祁红)七、信阳毛尖(豫毛峰)八、君山银针(金镶玉)九、云南普洱(普洱散茶,普洱紧压茶)十、云南滇红(红之上品)十大名茶鉴别方法西湖龙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