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牛郎织女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加点字注音舔( ) 蒲扇( ) 牛虻( ) 笑嘻嘻( ) 梭子( )酿( )偎( )玉簪( )拗不过( )答案:tiǎn pú ménɡ xī suō niànɡ wēi zān niù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答案:依偎 喂养 执拗 山坳 梭子 骏马 牛虻流氓 牛棚 绷带3.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1)眉开眼笑:(2)日久天长:(3)成家立业:(4)无拘无束:答案:(1)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2)日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3)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一定的职业或建立某项事业(4)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从此牛郎在地里 ,织女在家里 (2)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 她的门风(3)他们就成了 两边的 星和 星(4)每年 , 在天河上边 ,让牛郎织女 。
答案:(1)耕种 纺织(2)败坏(3)天河 牛郎 织女(4)七月初七 成群的喜鹊 搭一座桥 在桥上会面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惩罚( ) 察访( ) 损害( )允许( ) 败坏( ) 勤俭( )答案:惩处 查访 损伤 答应 破坏 节俭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并造句(1)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2)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哇!(3)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答案:(1)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2)美中不足:虽然好,但还有缺陷一五一十:比喻叙述时清楚而无遗漏(3)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3.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她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解析:词语的准确运用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尤其”一词,程度加深哪怕……也”表示关联关系,有转折意味,意思是即使织女藏在最难找的地方,也一定要把她抓回来,表达了王母娘娘对织女的仇恨,显示了恶势力的强大由此可见,这些语句用词恰当,有力地表达了文章中心思想4.剖析“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的含意解析:这样的题既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对感情的作用,又要注意深层含意参考答案:“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这句话反映织女——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淳朴的是非标准:酷爱自由,不稀罕物质上的享受几个排比句,具体地揭示了织女纯真无邪的心灵:爱自由的劳动,爱美满的家庭,爱美丽的自然,爱平和的生活,爱自由幸福的田地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将这些话写下来,而是用一组蕴涵着深情的句子,作了纵情的描画情与景,言与心,自然地融合成一个整体5.依照下面问题复述课文故事梗概(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解析:既不要照抄原文,也不要脱离原文。
参考答案: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他对牛照看得很周到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与老牛共同努力劳动,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并安了家长大后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也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王母娘娘只让她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并生养了一双儿女后来织女被王母娘娘捉回天上,牛郎披上牛皮就要追上了,被王母娘娘用玉簪画出的天河挡住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织女不肯死心,王母娘娘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七月初七在鹊桥上与牛郎会面快乐时光 一天老师组织学生默写《天上的街市》原文为: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甲生写道:“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车儿来往老师批:必是牛郎织女生活改善了,鸟枪换炮下次没准能“开着车儿来往”乙生写道:“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女儿来往老师一惊,批:骑女儿?这,这,这实属虐待儿童呀!再看丙生写道:“那隔河的牛郎之女……”老师顿时呆若木鸡,批:夫妻何时变了父女?忽见丁生写道:“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牛儿来往老师无奈道:“牛郎织女果是天上星宿,好大的力气!”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1.给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彩锦( ) 梭上( )2.在人物刻画上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常常想离开,为什么?4.结合课文谈一谈织女的性格特征。
1.jǐn suō2.解析:“她常常想”提示下文为心理描写答案:心理描写3.解析:“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这句话是织女的心理活动有这句话可知织女离开天上的原因参考答案:(1)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2)想见识见识人间景物4.解析:从“劳累不用说,自由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中及课文的相关语句中都能表现出参考答案: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大胆追求爱情,具有反抗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5.第一节的“闪”字和“点”字能互换吗?为什么?6.“定然”一词在诗中出现了四次,还有一次是用了“定”,加起来是五次天上的街市”当然是子虚乌有的,用“也许”不是更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7.作者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A.描绘一幅迷人的夜景,抒发诗人的苦闷悲伤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加一层神秘色彩C.吸引读者把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对比8.对《天上的街市》的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B.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C.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D.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5.解析:“闪”字的特征是飘忽不定,正合星星闪烁的特点点”符合人的动作特征,而街灯正是人间所有的事物这两个字符合诗中想象的情景参考答案:“闪”的后面是“明星”,“点”的后面是“街灯”星“闪”灯“点”是常理,反过来不合理,换别的字也不妥6.解析:作者身处黑暗现实中渴望着美好的生活,“定然”一词将作者的向往之情表达的更加坚定参考答案:既是想象,就无需去考证,也不必担心所谓失真,而且用“定然(定)”更能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7.解析:考虑“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答案:C8.解析:通过传说中牛郎织女不能相见,与作者想象的美好生活的对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B深层探究9.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渡河相会的神话故事在我国恐怕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正好位于天河的两边,在夏夜特别显眼牛郎星和织女星真能一年一度相会吗?解析:可以上网查找或阅读有关资料,弄清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参考答案: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两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它们也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牛郎星是天鹰座中的一颗亮星天鹰座位于银河的东南侧,牛郎星居中,是最亮的一颗星位于它两侧的两颗暗星,和牛郎星组成一个扁担形,俗称“扁担星”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天琴座位于银河的西北侧表面看来,牛郎星和织女星只有一“河”之隔,但它们相距非常遥远如果“牛郎”每天“坚持不懈”地走100千米,走到织女星那里,需要43亿年具有72般变化的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也得一个劲地翻上9亿个跟头假如“牛郎”和“织女”换另外的联络方式打电报,也要等上30多个年头才有回音呢可见,天空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是不可能“相会”的。
中考链接10.(2010浙江金华毕业考试)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2)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答案:(1)现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训斥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教育孩子(2)家长应该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