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版)成本粘性研究十年综述.doc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4KB
约11页
文档ID:531489106
(完整版)成本粘性研究十年综述.doc_第1页
1/11

完整版)成本粘性研究十年综述成本粘性研究十年综述   摘要:2003年Anderson等发现企业销管费用存在粘性,开创了成本粘性研究的先河自Anderson首次验证成本粘性存在已经十年了,有必要对成本粘性研究进行梳理.本文综述了十年来国内外日益增长的成本粘性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并且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成本粘性 文献综述 研究展望   一、引言   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成本和业务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即:y=a+bx成本被划分为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a和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动成本b,成本的变化仅与公司当期的业务量有关而与管理层的选择、公司历史的业务量和公司对未来业务量的预期等无关成本与公司现有的业务量之间保持着机械的线性关系,并且在业务量的增加额与减少额相等时,其对应的成本增加额与减少额也相等,成本随业务量变化具有对称性但是,Banker 和 Johnston (1993)发现美国航空部门的销售费用的增减变动幅度与销售收入的变化方向有很大的关系Noreen和 Soderstrom (1997)也发现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成本随业务量减少而减少的幅度。

但是,他们都仅仅是提出成本粘性存在的可能性并没有证据证实成本粘性的存在Anderson等(2003)通过研究美国7,629家公司20多年的财务数据发现当收入增加1%时销管费用增加055%而当收入减少1%时销管费用仅减少035%,从而第一次以实证研究的方式证明了销管费用粘性的存在从Anderson之后国内外学者便对成本粘性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成本粘性方面的文献也迅速增长今年正值成本粘性被证实十周年之际,笔者对上一个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个十年的研究方向   二、成本粘性研究文献回顾   ( 一 )ABJ模型的成本粘性存在性的研究 Anderson, Banker和Janakiraman (2003)(简称为ABJ)建立计量模型用大样本数据证明成本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业务量的多少而且和业务量的变化方向有关.随后很多学者以ABJ模型为基础对成本粘性进行了研究Subramaniam and Weidenmier (2003)发现销管费用、销货成本和营业成本均存在粘性.Anderson and Lanen (2009) 检验了其他类别的费用成本粘性,发现销货成本、营业成本、研究与开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存在显著的粘性.Kama and Weiss (2010)发现营业成本存在显著的粘性.DeMedeiros and Costa (2004)发现西班牙的公司存在明显的销管费用粘性。

Calleja et al. (2006)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成本,发现这四个国家的营业成本都普遍存在粘性.Banker and Chen (2006a)检验了19个OECD国家的营业成本,发现在这19个国家中有12个国家的营运成本存在显著的粘性Balakrishnan,Labro and Soderstrom(2011)却对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提出质疑但是,Banker等(2011)却发现他们的假设是不合理的并且他们的计量分析也存在缺陷纠正其研究缺陷后,其研究实际上为成本粘性的存在提供了额外的证据因此,可以得出成本粘性在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账户中是普遍存在的   ( 二 )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资源调整成本与成本粘性Anderson(2003)认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源调整成本较高,因此这些行业的成本粘性水平也应当较高.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的观点Subramaniam and Weidenmier (2003)发现销管费用、销货成本和营业成本随资本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劳动密集度仅仅对销货成本和营业成本有影响他们还发现制造业、零售业、金融和服务的成本粘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Kama and Weiss (2010)发现公司营业成本与需求不确定性成正比这可能是因为需求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调整成本较低的生产技术的原因.Banker and Chen (2006a)检验了19个OECD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对营运成本的影响他们发现工会力量较强大的国家(这增了资源调整成本)的企业成本粘性水平较高,反之则较弱同样的,成本粘性水平随着失业救济金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就业保护法的立法强度的加大而增加Calleja et al (2006)发现德国和法国的营运成本粘性水平要高于美国和英国这主要是因为在德国和法国解雇员的成本要高于美国和英国Balakrishnan and Gruca(2008)则考虑公司内部因素对成本粘性的影响,通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189家医院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与企业使命和核心业务相关的部门的营业成本较高,附属的不重要部门的营业成本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核心业务部门的资源调整成本较高2)管理者乐观预期与成本粘性ABJ认为如果管理者对未来预期比较悲观,那么当销售收入下降时,在同等条件下管理者会更大幅度的削减资源,因此管理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可以减少成本粘性。

他们通过研究也发现,如果公司销售收入在连续两个营业期间都下降成本粘性水平就会明显降低,并且当宏观经济向好时企业成本粘性就较强Subramaniam and Weidenmier (2003)通过对制造业、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成本粘性分别检验后,发现销管费用,销货成本和总成本均受到管理者预期的影响,研究支持了ABJ的观点.Banker and Chen (2006a)对19个OECD国家的成本粘性行为研究时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Banker、Ciftci and Mashruwala(2010)发现如果在连续两个营业期间销售收入都增长,成本粘性水平最高;如果在两个连续的营业期间销售收入都减少,成本粘性水平最低;如果一增一减,成本粘性水平处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另外,还在模型中加入了可能与管理者预期相关的其他变量,如订单积压、GDP增长和管理者对未来销售收入的预期,结果发现成本粘性确实会受到管理者预期的影响3)代理成本与成本粘性现代公司制度的出现使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公司的资源调整决策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经营管理者会从自利的角度出发而做出与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不相一致的资源调整计划,因此成本粘性也就必然会与代理问题有关.Chen et al。

2008)检验了管理者构建帝国主义行为、公司治理与销管费用粘性水平之间的关系,他发现管理者构建帝国主义行为是成本粘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好的公司治理可以通过改善构建帝国主义行为的经理人的激励机制降低公司成本粘性水平Dierynck and Renders(2009)以比利时的私有企业为样本检验了盈余管理与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当管理者面临达到或者超过特定的盈利目标时成本粘性水平较低,此时他们有激励去在销售收入降低时削减成本或者在销售收入增加时控制成本还发现能够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会很高Kama and Weiss (2010)的研究也证明了以满足盈利目标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可以降低成本粘性水平,发现如果管理者有较强的激励去减少损失或者增加盈余成本粘性水平就会降低Banker and Chen(2006b)构建了考虑成本粘性的盈利预测模型,发现其盈利预测的精确度高于传统的盈利预测模型Weiss(2010)检验了成本粘性与分析师盈利预测模型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当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较高时,分析师对其盈利预测精确度较低Anderson等(2012)研究成本粘性时,考虑在需求不确定时,约束性资源与柔性资源之间的采购决策是如何受到历史信息影响的。

他们提出经理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前期信息,制定合理的资源采购计划,把成本粘性应用于战略成本管理   三、我国成本粘性研究现状述评   ( 一 )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研究 孙铮、刘浩(2004)采集了292家上市公司1994年至200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费用粘性;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2007)测试927家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存在粘;万寿义、徐圣男(2012)研究了上市公司2004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发现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均存在粘性;韩飞(2010)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加入到成本中去进行检验发现总成本费用存在粘性   ( 二 )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主观因素.一是管理者乐观预期胡玉明(2011)认为较高的成本粘性传递的是管理者预期未来会计盈余增加的正面信息,即在业务量下降时存在较高的成本粘性是因为管理者对未来销量存在乐观预期,万寿义(2011)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二是管理者能力大小成本粘性的产生与管理者的学识和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当业务量变化时,他们并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能力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调整,这主要表现为成本粘性会随着跨期的延长而降低,孙铮(2004)、韩飞(2011)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

三是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孙铮(2004)指出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自利加大了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粘性,王红军(2011)对2007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1337家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我国费用粘性行为中确实包含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因素,刘青(2011)、尹湘洁(2012)的研究也发现机会主义行为与成本粘性存在正相关关系2)客观因素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刘彦文(2009)对我国234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对家电行业的费用粘性起增强的作用,但是对公用商贸和石油化工行业的费用粘性有减弱的作用;韩飞(2011)发现宏观经济增长具有减弱制造业成本粘性的效果二是市场化程度和所有权性质陈灿平(2008)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费用粘性水平有较大差异,东部地区较弱,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强因此得出市场经济越是发达、改革越是彻底的地区费用粘性行为就越弱龚启辉(2010)对1998年至2006年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公司所在地的要素市场发育水平越高,其成本粘性就会越小,并且国有控股公司所在地的要素市场化程度对其成本粘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崔亚男(2012)检验我国995家A股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1年的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行为与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负相关,国有控股公司这种负相关程度更加显著。

马景涛(2008)对大陆和台湾上市公司的销管费用粘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由于台湾的市场经济与大陆相比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两者的成本粘性水平有较大差异三是行业属性和公司属性.孔玉生等(2007)通过研究发现建筑业的成本粘性最大,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的成本粘性次之,房地产业、信息业和制造业的成本粘性较小,交通运输业、水电煤气生产和零售贸易业几乎不存在成本粘性这说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成本粘性水平较高刘彦文(2009)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公司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也会影响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吕静(2010)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大和较小的情况下成本粘性水平都会较大,而如果资产负债率适中成本粘性水平就会较低;流动资产比率与成本粘性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率越大,成本粘性水平越大,文颖(2012)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四是公司治理结构刘武(2007)对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5年的年度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结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企业费用粘性具重要的影响马景涛(2008)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越多销管费用粘性越低,好的公司治理能够降低公司的费用粘性行为。

万寿义、王红军(2011)研究也发现上市公司治理层的自利行为和销管费用粘性之间存正相关关系两职分离可以有效的降低销管费用粘性,独立董事比例与销管费用粘性水平成负相关关系而董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