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物的定义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28KB
约8页
文档ID:531066747
矿物的定义_第1页
1/8

矿物的定义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 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目前已知的矿物约有3000种左右,绝大多数是固态无机物,液态的(如石 油、自然汞)、气态的(如天然气、二氧化碳和氦)以及固态有机物(如油页岩 琥珀)仅占数十种在固态矿物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晶质矿物,只有极少数(如 水铝英石)属于非晶质矿物来自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称为 宇宙矿物由人工方法所获得的某些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则 称为合成矿物如人造宝石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天然资源,广 泛应用于工农业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图:世界矿产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 资源分布图) 煤的化学成分很不稳定不是矿物,是典型的混合物2 •矿物的概述在科学发展史上,矿物的定义曾经多次演变按现代概念,矿物首先必须是 天然产出的物体,从而与人工制备的产物相区别但对那些虽由人工合成,而各 方面特性均与天然产出的矿物相同或密切相似的产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 晶等,则称为人工合成矿物早先,曾将矿物局限于地球上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 然产物。

但是,近代对月岩及陨石的研究表明,组成它们的矿物与地球上的类 同有时只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来源,称它们为月岩矿物和陨石矿物,或统称为宇 宙矿物另外还常分出地幔矿物,以与一般产于地壳中的矿物相区别其次,矿 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显然都不属于矿物但有人把液态的自然汞列 为矿物;一些学者把地下水、火山喷发的气体也都视为矿物至于矿物的均匀性 则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它分成在化学成分上互不相同的物质这也是矿物 与岩石的根本差别此外,矿物这类均匀的固体内部的原子是作有序排列的,即 矿物都是晶体但早先曾把矿物仅限于“通常具有结晶结构”这样,作为特 例,诸如水铝英石等极少数天然产出的非晶质体,也被划入矿物这类在产出状 态和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特征均与矿物相似,但不具结晶构造的天 然均匀固体特 称为似矿物(mineraloid)似矿物也是矿物学研究的对象,往往并不把似矿物与 矿物严格区分每种矿物除有确定的结晶结构外,还都有 一定的化学成分,因 而还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化学成分可用化学式表达,如闪锌矿和石英可 分别表示为ZnS和Si02但实际上所有矿物的成分都不是严格固定的,而是可 在程度不等的一定范围内变化。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矿物中原子间的广泛类质 同象替代例如闪锌矿中总是有Fe2+替代部分的Zn2+,Zn : Fe(原子数)可在1 :0到约6 : 5间变化,此时其化学式则写为(Zn,Fe)S,石英的成分非常接近 于纯的SiO2,但仍含有微量的A13+或Fe3+等类质同象杂质最後,矿物一般是 由无机作用形成的早先曾把矿物全部限于无机作用的产物,以此与生物体相 区别,后来发现有少数矿物,如石墨及某些自然硫和方解石,是有机起源的, 但仍具有作为矿物的其馀全部特征,故作为特例,仍归属于矿物至于煤和石油 ,都是由有机作用所形成,且无一定的化学成分,故均非矿物,也不属于似矿物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无机化合物和单质,仅有极少数是通过无机作用形成的有 机矿物,如草酸钙石[Ca(C2O4) 2H20]等3 •矿物的形态矿物千姿百态,就其单体而言,它们的大小悬殊,有的肉眼或用一般的放 大镜可见(显晶),有的需藉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辨认(隐晶);有的晶形完好 ,呈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有的呈不规则的颗粒存在于岩石或土壤之中矿物 单体形态大体上可分为三向等长(如粒状)、二向延展(如板状、片状)和一向伸 长(如柱状、针状、纤维状)3种类型。

而晶形则服从一系列几何结晶学规律矿物单体间有时可以产生规则的连生,同种矿物晶体可以彼此平行连生, 也可以按一定对称规律形成双晶,非同种晶体间的规则连生称浮生或交生矿物集合体可以是显晶或隐晶的隐晶或胶态的集合体常具有各种特殊的形 态,如结核状(如磷灰石结核)、豆状或鲕状(如鲕状赤铁矿)、树枝状(如树枝状 自然铜)、晶腺状(如玛瑙)、土状(如高岭石)等4•矿物的物理性质长期以来,人们根据物理性质来识别矿物如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比 重和磁性等都是矿物肉眼鉴定的重要标志作为晶质固体,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并体现 著一般晶体所具有的特性一均一性、对称性和各向异性⑴矿物的颜色矿物的颜色多种多样呈色的原因,一类是白色光通过矿物时,内部发生电 子跃迁过程而引起对不同色光的选择性吸收所致;另一类则是物理光学过程所 致导致矿物内电子跃迁的内因,最主要的是:色素离子的存在,如Fe3+使赤 铁矿呈红色,V3+使钒榴石呈绿色等;是晶格缺陷形成“色心",如萤石的紫色 等广物学中一般将颜色分为3类: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他色是指由混入物 引起的颜色;假色则是由于某种物理光学过程所致,如斑铜矿新鲜面为古铜红 色,氧化后因表面的氧化薄膜引起光的干涉而呈现蓝紫色的锖色,矿物内部含 有定向的细微包体,当转动矿物时可出现颜色变幻的变彩,透明矿物的解理或 裂隙有时可引起光的干涉而出现彩虹般的晕色等。

⑵条痕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条痕色可消除假色, 减弱他色,通常用于矿物鉴定⑶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根据平滑表面反光的由强而弱分为金属光泽 (状若镀克罗米金属表面的反光,如方铅矿)、半金属光泽(状若一般金属表面的 反光,如磁铁矿)、金刚光泽(状若钻石的反光,如金刚石)和玻璃光泽(状若玻 璃板的反光,如石英)四级金属和半金属光泽的矿物条痕一般为深色,金刚或 玻璃光泽的矿物条痕为浅色或白色此外,若矿物的反光面不平滑或呈集合体时 ,还可出现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及丝绢光泽和珍珠光泽 等特殊光泽类型⑷透明度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影响矿物透明度的外在因素(如厚度、含有包裹 体、表面不平滑等)很多,通常是在厚为0.03毫米薄片的条件下,根据矿物透 明的程度,将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如石英)、半透明矿物(如辰砂)和不透明矿 物(如磁铁矿)许多在手标本上看来并不透明的矿物,实际上都属于透明矿物如 普通辉石等一般具玻璃光泽的矿物均为透明矿物,显金属或半金属光泽的为不 透明矿物,具金刚光泽的则为透明或半透明矿物⑸断口、解理与裂理矿物在外力作用如敲打下,沿任意方向产生的各种断面称为断口。

断口依其 形状主要有贝壳状、锯齿状、参差状、平坦状等在外力作用下矿物晶体沿着一 定的结晶学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解理面平行于晶体结构中键力最强的 方向,一般也是原子排列最密的面网发生,并服从晶体的对称性解理面可用单 形符号(见晶体)表示,如方铅矿具立方体{100}解理、普通角闪石具{110}柱 面解理等根据解理产生的难易和解理面完整的程度将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如 云母)、完全解理(如方解石)、中等解理(如普通辉石)、不完全解理(如磷灰石) 和极不完全解理(如石英)裂理也称裂开,是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 晶学平面破裂的非固有性质它外观极似解理,但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裂理往 往是因为含杂质夹层或双晶的影响等并非某种矿物所必有的因素所致⑹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机械强度矿物学中最常用 的是摩氏硬度,它是通过与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相互刻划比较而得出的10种 标准硬度的矿物组成了摩氏硬度计,它们从1度到10度分别为滑石、石膏、方 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十个等级只表示相 对硬度的大小,为了简便还可以用指甲(2.5)、小钢刀(5〜5.5)、窗玻璃(5.5) 作为辅助标准,粗略地定出矿物的摩氏硬度。

另一种硬度为维氏硬度,它是压入 硬度,用显微硬度仪测出,以千克/平方毫米表示摩氏硬度Hm与维氏硬度Hv 的大致关系是(kg/mm2),矿物的硬度与晶体结构中化学键型、原子间距、电价 和原子配位等密切相关⑺比重指矿物与同体积水在4°C时重量之比矿物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元素的原子量 和晶体结构的紧密程度虽然不同矿物的比重差异很大,琥珀的比重小于1,而 自然铱的比重可高达22.7,但大多数矿物具有中等比重(2.5〜4)矿物的比重 可以实测,也可以根据化学成分和晶胞体积计算出理论值⑻弹性、挠性、脆性与延展性某些矿物(如云母)受外力作用弯曲变形,外力消除,可恢复原状,显示弹 性;而另一些矿物(如绿泥石)受外力作用弯曲变形,外力消除后不再恢复原状 ,显示挠性大多数矿物为离子化合物,它们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显示脆性 少数具金属键的矿物(如自然金),具延性(拉之成丝)、展性(捶之成片)⑼磁性根据矿物内部所含原子或离子的原子本徵磁矩的大小及其相互取向关系的 不同,它们在被外磁场所磁化时表现的性质也不相同,从而可分为抗磁性(如石 盐)、顺磁性(如黑云母)、反铁磁性(如赤铁矿)、铁磁性(如自然铁)和亚铁磁性 (如磁铁矿)。

由于原子磁矩是由不成对电子引起的,因而凡只含具饱和的电子壳 层的原子和离子的矿物都是抗磁的,而所有具有铁磁性或亚铁磁性、反铁磁性 、顺磁性的矿物都是含过渡元素的矿物但若所含过渡元素离子中不存在不成对 电子时(如毒砂),则矿物仍是抗磁的具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矿物可被永久磁铁 所吸引;具亚铁磁性和顺磁性的矿物则只能被电磁铁所吸引矿物的磁性常被用 于探矿和选矿⑽发光性些矿物受外来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加热、摩擦以及阴极射线、紫外线 X^线的照射都是激发矿物发光的因素激发停止,发光即停止的称为萤光;激 发停止发光仍可持续一段时间的称为燐光矿物发光性可用于矿物鉴定、找矿和 选矿5 •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是每种矿物的基本特征,是决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 以及成因的根本因素,也是矿物分类的依据,矿物的利用也与它们密不可分⑴矿物与地壳的化学组成化学元素是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地壳中产出的矿物研究较为充分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不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八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重量的97%,其中氧约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半(49%),硅 占地壳总重的1/4以上(26%)故地壳中上述元素的氧化物和氧盐(特别是硅酸 盐)矿物分布最广,它们构成了地壳中各种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

其馀元素相对 而言虽微不足道,但由于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有些趋向聚集,有的趋向 分散某些元素如锑、铋、金、银、汞等克拉克值甚低,均在千万分之二以下, 但仍聚集形成独立的矿物种,有时并可富集成矿床;而某些元素如铷、镓等的 克拉克值虽远高于上述元素,但趋于分散,不易形成独立矿物种,一般仅以混 入物形式分散于某些矿物成分之中⑵矿物晶体结构中原子的堆积(排列)与配位数共价键的矿物(如自然金属、卤化物及氧化物矿物等)晶体结构中,原子常 呈最紧密堆积(见晶体),配位数即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数 ,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的比值当共价键为主时(如硫化物矿物),配位数和配位 型式取决于原子外层电子的构型,即共价键的方向性和 饱和性对于同一种元 素而言,其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还受到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温度 增高,配位数减小,压力增大,配位数增大矿物晶体结构可 以看成是配位多 面体(把围绕中心原子并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用直线联结起来获得的几何多面 体)共角顶、共棱或共面联结而成⑶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变化一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晶体结构构成一个矿物种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范 围内变化矿物成分变化的原因,除那些不参加晶格的机械混入物、胶体吸附物 质的存在外,最主要的是晶格中质点的替代,即类质同象替代,它是矿物中普 遍存在的现象。

可相互取代、在晶体结构中占据等同位置的两种质点,彼此可以 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