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标要求 立足教材基础 培养学生能力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 陈贤德【摘要】目前,许多教师对如何利用课程标准的理念处理好教材以及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本文举例剖析上述问题,阐明其中的实质性问题,指出教师应当以课标为教学指导,合理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四大要素从四者的关系看,教师的能动作用最为关键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课程标准,恰当处理教材和教授学生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教材的使用和驾驭能力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信任程度都会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效率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有些教师甚至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忽视课标的指导作用 1、现象 (1)某学校下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9年版)》(教育部,2019;以下简称《课标》),教师A看着自己书架上那本依然崭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19)说:“旧的我还没看过,新的又来了!” (2)学生A问:“老师,我们要掌握多少单词啊?”教师B凭着多年教学经验估计了个数字:“嗯……大概几百个吧。
学生A又追问:“那么我们要不要学语法啊?有哪些呢?”“这个……”教师B顿时语塞 (3)教师C刚参加工作不久,也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几次教研活动中,教师C听到教研员经常强调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翻看《课标》,但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因为她感觉:“这个《课标》不看也罢,枯燥难记,而且空话、套话一大堆,又不讲教学方法,用处不大 2、分析与建议 《课标》应该是教师首要的教学行为指南,但却得不到一些教师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将之作为书架上的摆设,有的只有在写论文需要参考文献时才拿出来读一读很多教师知道《课标》的重要性,却不能静下心来去认真研读《课标》,往往浅尝辄止,未能深入领会事实上,在教学上既有成绩又有建树的教师通常非常重视《课标》的作用,对于《课标》的理解也很到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课标》呢? (1)深入研习《课标》 研习《课标》不能仅仅关注其框架结构,还要研读其中的内容例如,课程总目标一级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和二级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的描述体现了高一级的目标在教学要求方面的提升我们也要辨析2019年实验稿与2019年修订稿之间的差异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撑。
例如,对于语言知识二级目标语法项的描述,实验稿以三个“知道”、两个“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而修订稿则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具体描述,并要求学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研读《课标》、熟记其理念,了解其中的一些重要细节,会更有利于教师加深对《课标》的理解教师应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去研读《课标》,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影响到他们对《课标》的理解对于《课标》中的部分内容,教师应能对照自己的教学实例并产生共鸣;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不妨先熟记于心,结合以后的教学实践去理解 (2)以《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要努力将《课标》中的理念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落实到英语课堂中去(凌应强,2019)学习《课标》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都应该以《课标》为指导,并经得起《课标》的检验许多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都可以在《课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或解读《课标》尽管没有告诉教师应该怎么做,但是明确地指出教学中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这也就为教师“为什么应该这么做”提供了理论依据 (3)经常结合《课标》反思自己的教学 对《课标》的理解是逐渐深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加以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19)如果教师能经常对照《课标》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有效加深自身对英语教学的理解,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速对于我们教学中的一些热议话题,如小学英语中的读写教学、语法教学等,如果教师能多结合《课标》进行思考,理解便会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寻求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总之,重视《课标》的引领作用能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误区二:弱化教材的基础性作用 1、现象 (1)学期快结束了,教师D从抽屉里翻出了一盒还未拆封的教材配套录音磁带办公室的同事问她:“你这学期没有用过磁带啊?”教师D不屑地回答:“教材的课文反正我都会,学生跟我读就行了,这磁带没什么用 (2)在教师E的一节六年级读写课上,她自编了一段文本进行教学,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自编的文本固然迎合了学生的情绪需求,但教师E整节课对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置若罔闻,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重、难点也只是一笔带过有教师提出了质疑:教材的再处理总得有个度啊?这样上课还需要教材吗?我们是主要围绕教材来教学还是自编教材来教学啊?即使是成功的文本再构是否也应该要基于教材来进行呢?然而,有些教师认为这就是很成功的文本再构。
(3)有些教师经常抱怨手头的教材所存在的问题,觉得教材不理想;许多学校还热衷于编写校本英语教材 2、分析与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依据进行编写的,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育部,2019)因此,教师应当先学会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切不可低估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1)深入研读教材 教师应当尽快熟悉自己所使用的整套教材,明确各册、各单元、各课时和各活动的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听熟教材录音;熟悉教科书的配套书籍等 钻研教材要求教师更深入地解读和挖掘教材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教师不妨整理出教材人物(Sarah、Mike、John等)的年龄、国籍、身高、体重、生日、喜好(颜色、动物、食物、运动、季节等)、家庭等信息;研究五年级下册Unit 4“What Are You Doing?”Part A Read and Write中的三句“What are you doing?”的不同语调;汇集整套教材涉及的以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如果教师能对教材作如此深刻的解读,就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2)有效使用教材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读物、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教育部,2019)同样的教材经过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即使面对同样的学生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教师与其挖空心思去改编、自编教材,倒不如深入思考如何使国家课程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教学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育部,2019)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内容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追求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设计;意味着教师需要物尽其用地发挥配套录音、练习册、卡片、多媒体软件、教材配图等资源的作用;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删减、调整、拓展等创造性的使用有效使用教材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比如情境创设、语境铺垫、解释等),使教材适应学生,也使学生适应教材 (3)慎用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应是国家课程教材的合理补充,需要因地制宜地使用从现实情况看,许多教师自编的校本教材在选材、知识、语法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如果能有现成的优秀补充教材就不建议自编校本教材教师可以选取补充材料中一些适合本地教学的内容并作适当改编,以此来丰富和开发英语课程资源,不仅高质而且省时 误区三:低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现象 (1)教师F一脸疲惫地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抱怨道:“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我让他们跟着读,一个班的声音比我一个人还要小;我让他们做练习,以前全部核对过答案的题目,这次全对的还是寥寥无几;课堂成了我自问自答的独角戏吃力不讨好 (2)教师G以前一直要求学生将新学的词汇和句型抄写8遍,但最近发现学生的抄写中总是错误百出于是她与学生约定:“今后的抄写作业改成3遍,但如果你们的听写成绩有退步,就恢复为抄写8遍学生为此欢呼雀跃,不仅抄写的正确率提高了,连听写也有了很大进步 2、分析与建议 “吃力不讨好”恰恰命中了某些教学行为的要害许多教师总是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示范语速快了怕学生听不懂;提问开放性大了怕学生答不上来;作业布置少了怕学生掌握不扎实;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多了怕学生不自觉……结果,教师养成了“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习惯,而学生养成了“跟在教师后面走”的习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吃力又讨好”呢?答案就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专心听课、积极参与、自觉学习、能请教、会合作、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律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如果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解放了自己 (1)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育部,2019)教师的教学不能过分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应当指导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课标》中关于学习策略的二级目标明确规定了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请教他人、制订计划、使用英语词典等11项具体内容,这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指明了方向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育部,2019)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小学阶段应以包括课堂学习、课外自习、合作学习等多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主教师适时、适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on、in、under三个方位介词时,让学生自己想出区分的办法,而他们提出的方法也确实是笔者所想不到的。
比如,有学生想出的区分on、in、under的方法是:on的第一个字母o像个气球,是飘在上面的,under字母最多也最重,所以就到下面了,in的i就像一个人手里拿着气球站在中间,就是在里面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是以强烈的情感因素为前提的,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等内容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更多的探索性、思维性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凌应强,2019) 例如,笔者在六年级的期末口语测评中,采用了“产品推介会”的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一项产品,构思广告词,创编、表演关于该产品的广告,回答同学和老师关于产品的提问学生觉得这样的活动不再是老师强加的枯燥任务,因而积极参与其中 (3)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的放任自流,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各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我监控使用策略的情况和效果,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2019)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时应能够提前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设置朗读小组、互助小组、表演小组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