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光谱干扰及其抑制.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4页
文档ID:530570958
光谱干扰及其抑制.doc_第1页
1/4

光谱干扰及其抑制指与光谱发射和吸收有关的干扰效应,主要来源于原子化器和光源1.非共振线干扰 在测定元素的共振线附近,含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非共振线产生的干扰如:Ni 232nm(共振线),附近有231.6nm 干扰 消除方法:调小狭缝;另选吸收线 2.光源辐射干扰(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干扰) 在被测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光谱带内,光源发射的非待测元素谱线和灯内所充气体发射的谱线产生的干扰如:铅灯中痕量铜发射216.5nm的谱线干扰铅217nm的吸收;充有氩的铬灯中,氩发射357.7nm谱线干扰铬的357.9nm吸收消除方法:减小狭缝;换高纯度单元素灯;纯化灯内气体二、电离干扰及抑制是指某些易电离的元素在火焰中失去电子形成离子而使参与原子吸收的基态原子数减少,引起吸光度下降的一种效应这种干扰对电离电位≤6ev的元素尤为显著(碱金属、碱土金属 ) 火焰温度↑→干扰↑;电离电位↓→干扰↑抑制方法:⑴ 加入消电离剂(易电离的其它元素)M M﹢e ←e↑测K时,加入钠盐或铯盐⑵ 利用富燃火焰(碳电离)使火焰中电子浓度↑⑶ 用温度较低的火焰三、化学干扰及抑制指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到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是主要干扰源。

1. 阳离子干扰 待测元素与干扰离子形成难熔混晶体或不易挥发的混合氧化物 例:铝、硅、钛对碱金属的干扰;锰、铁、钴对铝的干扰2. 阴离子干扰 不同的阴离子与待测元素形成不同熔点、沸点的化合物而影响元素的原子化如:磷酸根和硫酸根会抑制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原子化影响次序: PO4>SO4>Cl>NO>ClO化学干扰的抑制:(1)加入释放剂—与干扰元素生成更稳定化合物使待测元素释放出来例:锶和镧可有效消除磷酸根对钙的干扰 2CaCl2+3H2PO4=Ca2PO7+4HCl+H2O CaCl2+H2PO4+LaCl3=LaPO4+3HCL+CaCl2(2)加入保护剂—与待测元素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防止干扰物质与其作用 例:加入EDTA生成EDTA-Ca,避免磷酸根与钙作用3)加入饱和剂—加入足够的干扰元素,使干扰趋于稳定例:用N2O—C2H2火焰测钛时,在试样和标准溶液中加入300mgL-1以上的铝盐,使铝对钛的干扰趋于稳定测钙时加入一定量的K,可 消除K对Ca的干扰(4)预先分离干扰化合物 萃取、离子交换、沉淀四、物理干扰及抑制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物理因素(试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毛细管长度、内径、溶液中的酸、盐浓度、溶剂效应)等变化引起的干扰效应。

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等,最终影响进入火焰待测元素的原子数量抑制方法:⑴ 配制与试液基体相似的标准溶液 ⑵ 稀释溶液(适当加入有机溶剂)一、分析条件选择1.分析线 一般选待测元素的第一共振线作为分析线,尤其是痕量物质但以下情况例外,可选次灵敏线 Ø 共振线附近存在着其它光谱线的干扰(Ni232.0nm、231.98nm、232.14)Ø 高浓度试样,为了取合适的吸光度Ø 某些元素(Hg、As、Se)的共振线位于远紫外区,火焰有强烈吸收2.通带(可调节狭缝宽度改变) 无邻近干扰线(如测碱及碱土金属)时,选较大的通带,反之(如测过渡及稀土金属),宜选较小通带 S↑→光强↑→信噪比↑→检出限↓3.空心阴极灯电流 在保证有稳定和足够的辐射光通量的情况下,尽量选较低的电流灯电流↑→发射强度↑→△入↑灯寿命↓→灵敏度↓灯电流↓→发射强度↓→△入↓信噪比↓4.火焰 依据不同试样元素选择不同火焰类型 不易氧化的元素(Ag、Cu、Ni、Co和碱土金属)选用贫燃焰; 容易氧化的元素(Mo、Cr、稀土元素等)选用富燃焰。

5.观测高度 调节观测高度(燃烧器高度),让作用光从自由原子浓度最大区域通过灵敏度高,观测稳定性好 6.石墨炉原子化温度 干燥温度:应稍低于溶剂沸点的温度 灰化温度:在保持待测元素没有明显损失的前提下,应将试样加 热到尽可能的高温 原子化温度:应选择达到最大吸收信号的最低温度 净化温度: 所有物质都变为气态二、定量分析方法1.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五个)浓度的标准试样,由低到高依次分析,将获得的吸光度A数据对应于浓度作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的吸光度A数据,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浓度值;或由标准试样数据获得线性方程,将测定试样的吸光度A数据带入计算 注意在高浓度时,标准曲线易发生弯曲,压力变宽影响所致;2.标准加入法: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cX),依次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cO),定容后浓度依次为: cX , cX +cO , cX +2cO , cX +3cO , cX +4 cO …… 分别测得吸光度为:AX,A1,A2,A3,A4……。

以A对浓度c做图得一直线,外推延长线在横坐标上的截距所表示的浓度(绝对值)即cX该法最少应采用4个点它可消除基体干扰;不能消除背景干扰;3. 内标法在标准溶液和试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内标元素首先测得标准溶液中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A值,并求出比值(A 待测元素/A内标元素),用此比值对标准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作标准曲线再在相同条件下,根据试液中的A 待测元素/A内标元素,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内标元素应与待测元素具有相似性 ,并且试液中不含内标元素内标法只适用于双波长的原子分光光度计 内标法能消除溶液黏度、表面张力、雾化率以及火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测定精度色谱复习第九章 色谱分析导论现代仪器分析的四大波谱: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色谱法、质谱法 §9.1一、色谱定义:利用物质(样品)中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受到作用力不同,而将待测样品分离,然后顺序检测各组分含量的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二、色谱的分类:按分离机理分类色谱: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排阻色谱)、电色谱、亲和色谱吸附色谱:利用组分在吸附剂上 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离子交换色谱:利用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9.2 色谱分离的过程:迁移、扩散迁移----分离 扩散----峰宽 一. 色谱图参数 1 基线 2 峰高 3 色谱峰宽 Y Y1/2 4 保留时间 tm tr tr´ 5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二. 色谱分配过程的参数1 分配系数(K):2. 分配比: k3 选择因子a 4 分离度 R§9.3 色谱法基本原理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