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给排水考试题目与复习资料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6.50KB
约17页
文档ID:530374945
给排水考试题目与复习资料_第1页
1/17

填空题1. 给水系统由 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与管网 和调节构筑物等工程设施组成其中,调节构筑物主要有 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 这几种类型其中,泵站可分为抽取原水的为 一级泵站,输送清水为 二级泵站 ,设于管网中为 增压泵站 ;其中 泵 站、输水管渠、管网和 调节构筑物 统称为输配水系统2. 消防用水时其水压要求是自由水压一般不得小于 10mH ?0 o3. 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 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3. 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分为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给水系统3 .根据向管网供水的水源数,统一给水系统可分为 单水源 和 多水源给水系统两种形式4. 分系统给水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为 分质给水系统 、分压给水系统、 分区给水系统 三种类型5 .工业给水系统可分为 循环系统、复用系统 和 直流系统其中, 循环系统 给水系统中的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5. 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 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 分自流系统(重力供水) 、 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 和混合给 水系统5.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有 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工 业给水系统、区域给水系统 这四种。

5.分区给水系统按其布置形式可分为 串联分区、并联分区两种方式5.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 地表水 和 地下水 给水系统:按服务对 象分为 城市给水 和 工业 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 循 环系统 和 复用系统5. 对置水塔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用水由 二级泵站 和 水塔 同时供给,两者各有自己的给水区,在 供水区的分界线 上水压最低5. 给水系统中不设水塔,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 应等于 用水量给水系统中设水塔时,二泵站每小时供水量可以 大于 用水量6. 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 一、二级泵站供水线 曲线确定:水塔容积,由二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 曲线确定7. 无水塔的管网二泵站的扬程公式 Hp Zc He hs he hn,其中,He是指控制点所需的最小服务水头 ,乙是指管网控制点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 7. 设置网前水塔的二泵站扬程公式 Hp乙 出 Ho hs he,其中,乙是指 水塔的地面标高 , H t是指 水塔高度 , H o是指 水位的有效深度8. 水塔高度计算公式Ht He hn (乙Ze),其中,出是指 控制点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 , Zt 是指 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咼 , Ze 是指 控制点的地面标高8. 对于树状网,管段数P、节点数J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P=J-1 o对于单水 源环状网,管段数P、节点数J、环数L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P=J+L-19. 城市管网定线时干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情况,采用 500〜800m 。

连接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大小考虑在 800〜1000 m左右10. 任一节点的节点流量等于 与该节点相连管段的沿线流量综合的一 半 o10. 节点包括水源节点、不同管径或不同材质的管线交接点以与 两管段 交点或集中向大用户供水的点11. 城市管网定线时一股只限于 管网的干管 以与 干管之间的连接管 12. 管网平差时,电算精度要求达到 0.01〜0.05m 管网平差时,手算精度要求基环达到 小于0.5m ,大环 小于1.0m 13. 管网核算时,将消防流量加在着火点处, 当管网中着火点有两处, 一处 放在控制点,另一处放在离二级泵站较远或靠近大用户和工业企业的节 点处14. 在管网简化方法中,当两管网由 两条 管线连接时,它可以分解为两个 独立的管网,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存在15. 管网计算的原理是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由此得出连续性方 程和能量方程15. 管网计算课题一般分为 管网设计计算 和 管网校核计算 两类15.管网计算方法可以分为 解环方程、解节点方程 、解管段方程三类15.管网的核算条件包括 消防时、最大转输时 、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水压要求 三种15. 多水源管网计算结果应满足 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各水源供水至分界线的水压相同 三个条件。

16. 设计用水量由 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 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和未预计水量与管网漏失水 量组成16. 设计用水量中未预计水量与管网漏失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0% 17. 给水系统中设网前水塔时,二泵站以与二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流量按 _泵站分级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 计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按 最高时用水量 计算17. 给水系统中设网后水塔时,二泵站、二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 _计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 计算,配水管网按 计算17. 给水系统中的取水构筑物、 一泵站、水厂的设计流量是按 最高日的平 均时流量计算17 .给水系统不设水塔时,二泵站设计流量为 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渠、管网的设计流量按 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计算18. 确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低流速不小于 —0.6m/s ;确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大设计流速不超过 2.5 〜3m/s19. 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双侧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 管道实长 ;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单侧配水, 干管总计算长度为管道实长的一半: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 时,如果双侧均不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 空。

20. 输水管渠根据供水方式分为 泵站加压和重力管渠输水管渠两种,且输水管渠条数一般不宜少于 两条21. 日变化系数Kd的经验参数一般为 1.1〜1.5 ;时变化系数Kh的经验参数一般为 1.3〜1.6 22 .管网的布置形式有 树状网 和 环状网 两种23.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有 城市规划、水源和地形23. 在管网简化方法中,管径较小、相互平行且靠近的管线可以考虑 合并24. 管网的环有 基环、大环、虚环 三大类25. 单水源树状网分配管段流量时,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该管段以后(顺 水流方向)所有节点流量的综合26 .经济流速是指在投资期限内 (t年内),管网造价 和 管理费用 之和最小时的流速27. 管网核算时,将消防流量加在着火点处,当管网中着火点有一处,把 着火点放在控制点上28. 重力供水时的压力输水管渠,用 两条连接管将两条平行管分成 3段满足事故时的流量要求29. 城市给水管网需保持最小的服务水头为:从地面算起 1层为10m,2层为12 m,2层以上每层增加 Am,如果当地房屋按6层楼考虑,则最小 服务水头应为28 m o30. 最高日用水量为 Qd,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为 6%Q d,平均时用水量为4.17%Q d,则时变化系数为 1.44 o三、名词解释1. 复用给水系统:是按照各车间对水质的要求,将水顺序重复利用。

2. 循环给水系统:是指使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行回用3. 分质给水系统: 因水质要求而分系统供水4. 分压给水系统: 因水压要求而分系统供水5. 最高日用水量: 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6. 最高时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的那天,用水最多一小时的用水量7.日变化系数: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8.时变化系数: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9. 管网水压控制点: 指管网中控制水压的点,往往位于离二级泵站最远或 地形最高的点10. 城市给水管网定线: 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11. 比流量: 假定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算出干管线单位长 度的流量12.节点流量 :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13.沿线流量 :指供给该管段两侧用户所需流量14. 折算系数:把沿线变化的流量折算成在管段两端节点流出的流量16. 年折算费用:有条件的将造价折算为一年的费用17. 经济流速:一定年限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流速18. 连续性方程 :対任一节点来说,流向该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从节点流 出的流量19. 能量方程:管网每一环中各管段的水头损失总和等于零。

20. 管网平差:在初步分配流量确定的管径基础上,重新分配各管段的流量,反复计算,直到同时满足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为止这一计算过程称为管网平差21.环闭合差:环各管段水头损失的代数和四、简答题1. 简述给水系统的分类答:①按水源分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②按供水方式:分为 自流系统、水泵供水系统、混合供水系统;③按使用目的:生活用水、生 产用水和消防给水系统;④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 在工业给水中,又可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2. 设计用水量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答: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未预计水量与管网漏失水量3•试绘出一般地表水水源的给水系统示意图,并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取水构筑物1从江河取水,经一级泵 站2送往水处理构筑物3,处理后的 清水贮存在清水池4中,二级泵站从 清水池取水,经管网供应用户4•试绘出一般地下水水源的给水系统示意图,并解释各部分的作用1管井群25•试述给水系统有哪几种布置方式与各自特点 哪种系统目前用的最多?布置方式:①统一给水系统:即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② 分系统给水系统:③ 工业给水系统④ 区域给水系统。

使用最多:统一给水系统6•试述以地面水作为水源的城市给水系统中 (无水塔情况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流量关系取水构筑物二级泵站输水管配水管网QhQhQh7. 管网布置有哪两种形式与其各自的特点答:树状网:①布置成树枝状②供水可靠性差③水质容易破坏④有水锤作 用产生的危害⑤造价低环状网:①呈环状②供水可靠性增加③大大减轻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④造价高8. 试述单水源环状网管段流量分配的特点与步骤答:特点:各管段的流量与以后各节点流量没有直接的联系;每一管段不 可能得到唯一的流量值;环状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流量分配方案步骤①按照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 个管段的控制点;②为了可靠供水,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之间选定几条主 要的平行干管线;③布置和干管线垂直的连接管9. 试述多水源环状网管段流量分配的步骤答:多水源的管网,应由每一水源的供水量定出其大致供水范围,初步确 定个水源的供水分界线,然后从各水源幵始,供水主流方向按每一节点符 合qi+ qj=0的条件,以与经济与安全供水的考虑,进行流量重配位于分界线上个节点的流量,往往有几个水源同事供给10. 多水源管网水力计算结果应满足什么要求 。

答:①进出每一节点的流量总和等于零,即满足连续性方程 qj qj 0②每环各管段的水头损失代数和为零,即满足能量方程 ; 0③各水源供水至分界线处的水压应相同,就是说从各水源到分界线上控制点的沿线水 头损失之差应等于水源的水压差11•树状网计算的步骤怎样答:①求出总用水量;②求出管线总长度;③求出比流量;④求出沿线流 量;⑤求出节点流量;⑥选取控制点;⑦计算干管各支管接出处节点的水 压标高;⑧求水塔高度和水泵扬程12. 试述哈代-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