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吉溪武步溪大流域环境概况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4.50KB
约28页
文档ID:530130359
吉溪武步溪大流域环境概况_第1页
1/28

福建省吉溪、武步溪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 2 流域环境概况2 流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自然地理及水系吉溪、武步溪均为闽江中游北岸支流吉溪源于建瓯和古田交界的石大岗,流经建瓯市的迪口镇、延平区的南山镇于吉溪村汇入闽江流域面积591km2,河道长79km,平均坡降6.20‰,流域形状系数0.09,其中建瓯市内面积约407km2,南平市延平区内面积约184km2武步溪上游主要溪流为建瓯市境内大禄溪,流经延平区的洋后镇、巨口乡,于樟湖镇大丘头村汇入闽江流域面积504km2,河道长68km,平均坡降9.4‰,流域形状系数0.11,其中建瓯市境内流域面积为47km2,南平市延平区境内面积约达315km2吉溪、武步溪地理位置见图2-1-1,在闽江流域的分布见图2-1-22.1.2 气象、水文2.1.2.1 气象本流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内盛吹东南风,季节性气候明显,春季阴雨连绵,冷暖反复无常;夏季高温湿润,暴雨集中;秋季常受台风影响,较凉爽;冬季气温较低,干燥,有时会出现霜冻,雨量稀少。

区域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4℃~20℃之间;最热月出现在7月份,平均气温为28.5℃~34.9℃;最冷月出现在1月份,历年平均气温为5.4℃~9.1℃,每年冬季均有霜日出现,平均霜期为19.7天,平均无霜日在262~280天之间历史极端最高日气温达41℃(出现于1953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日气温达-6.3℃(出现于1949年1月19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9.9~1812.7小时风速年平均值为1~1.2m/s2.1.2.2 水文(1)基本资料吉溪流域内仅有一个的水文测站即大凤站大凤站从1958年底设站观测至今,站址位于南平市大凤乡大坝村,控制流域面积524km2,观测项目包括水位、流量流域内设有迪口、占村、仙源、西坑、郑魏、下庄、龙溪7个雨量站吉溪流域水系分布见图2-1-3武步溪流域内未设水文测站、雨量站和气象站,因此,没有水文和气象数据武步溪流域水系分布见图2-1-4吉溪、武步溪流域范围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1420~1950mm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分布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高山区多于丘陵河谷区,通风坡多于背风坡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春夏,秋冬少雨,但秋天受台风影响,有时也会形成暴雨洪水。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降水是枯水年降水量的2倍左右此外,月降水量的历年变化很大,同月的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之差最多时可达几百毫米、甚至滴雨不下降水是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在山区径流的分布有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的垂直变化规律,径流系数也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60~1100mm,陆地蒸发量在760~800mm之间2.1.3 区域地质吉溪、武步溪流域多为侵蚀型中、低山、丘陵地貌,冲沟较发育,宽谷盆地相同;河谷多数呈“U”、“V”形,河流坡降为6.2-9.4‰流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沿河两岸及冲洪积小盆地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砂质粘土,砂及砂卵石等;前震旦系迪口组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片岩、龙北溪群白云石石莫片岩及上珍旦统一下古生界石莫片岩、黑云纳长变粒岩、中生代的沉积岩和部分火山熔岩和部分火山熔岩;加里东期侵入的混合花岗岩,二长花岗、印支华力西期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以及燕山期的花岗岩体区域出露的断层以北东、北北西为主大地构造上位于政和-南平-龙岩华夏系沉降带中、东邻寿宁-屏南-德化华夏隆起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和0.05g(武步溪范围内)。

本区的地下水以贮存在松软土体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水位及水量随季节变化2.2 社会环境概况吉溪、武步溪流域主要涉及南平市的延平区、建瓯市和宁德市的古田县吉溪流域内行政区主要有:建瓯市迪口镇除中田和下房外的15个村、玉山镇的岭口和汲溪村,延平区南山镇等共两个市(区)的三个乡镇;武步溪流域内的行政区主要有:建瓯市迪口镇的中田和下房村,古田县凤都镇包括镇区在内的23个村,南平市延平区洋后镇、巨口乡等共三个县(市、区)四个乡镇根据古田、建瓯、延平三个县(市、区)统计年鉴,评价基准年吉溪流域内总人口60722人,土地面积563km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8人流域内耕地面积5470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48%,其中水田47996亩,占耕地面积的88.7%工业总产值22763万元,农业产值9773万元武步溪流域内总人口67100人,土地面积504km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9人流域内耕地面积6632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78%,其中水田58308亩,占耕地面积的88%工业总产值22396万元,农业产值15974万元吉溪和武步溪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分别见表2.1.1、2.1.2表2.1.1 吉溪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县(市、区)流域面积(km2)所属乡镇人口(人)土地面积耕地(亩)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总人口城镇(km2)总耕地其中水田(万元)(万元)延平184南山2734619461972042719594130402981建瓯407玉山4008541009447111511迪口293391697312258842429197235801总计5916072236435635470547996227639773表2.1.2 武步溪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县(市、区)流域面积(km2)所属乡镇人口(人)土地面积耕地(亩)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总人口城镇(km2)总耕地其中水田(万元)(万元)建瓯47迪口3080047488620920892延平315洋后123366731118947635952861557巨口13786843136130351226830722525古田142风都37898909621039456375891403811000总计5046710010612504663245830822396159742.2.1 建瓯市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

为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635万亩),其中山地519万亩,耕地49.2万亩;2004年末,总人口51.7万,其中农业人口41.9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6.71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1860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40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37亿元,其中农民储蓄存款余额5.20亿元全市农业总产值23.33亿元,其中畜牧、木材、茶果、水电为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34万亩,粮食总产量22.11万吨,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现有林地面积501.8万亩,林分总蓄积量19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1.5%,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市);淡水养殖面积2.8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31万吨,其中特种养殖2826亩,产量2959吨,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全市工业总产值25.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规模工业实现税收入库4374.2万元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化工三大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22种水资源总量44.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7.9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30万千瓦,全市拥有水电站117座,总装机容量9.69万千瓦,全年发电量20841万千瓦时,供电量29651万千瓦时,规模电力工业总产值5343万元。

正在兴建的北津电站、红湖电站、溪屯溪二期际头电站等三大水电站(位于建溪流域)竣工后,全市总装机容量将达17.09万千瓦,发电量达62000万千瓦小时建瓯为江浙入闽的咽喉要地,横南铁路贯穿全境,国道205与省道204、303贯穿建瓯,全市境内公路里程1829.7公里,通公路村205个,占村总数的94.5%全市供应合格自来水90处,其中城区3处,乡镇12处,行政村78处市区建成区面积7.98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1.6%建瓯的历史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为福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寺之一的佛教圣地光孝禅寺;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区归宗岩;有被誉为“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万木林;有鼓楼和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4处古城门;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的宋、明、清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圆通寺、宋朝理学家朱熹主持开凿的艮泉井等名胜古迹1)迪口镇迪口镇地处建瓯市南部,距市区86公里东与古田县凤都镇接壤,南与延平区洋后镇毗邻,西与延平区南山镇交界,北与小桥镇百丈村相接地处古田、南平、建瓯三(县)市结合部迪口镇辖1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 32534人,其中农业人口31120人,非农业人口1411人。

境内溪流共有7条,其中吉溪贯穿全境并注入闽江,吉溪、武步溪为迪口的两大溪流迪口镇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全镇森林面积41.49万亩,耕地面积2.99万亩,毛竹林面积18.1万亩经济作物有茶园1129亩,柑桔1954亩,油奈1525亩,梨241亩,杨梅569亩迪口土特产品较多,盛产香姑、黑木耳、笋干、松脂等境内水系发达,电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3.2万千瓦,实际可开发9500千瓦目前全镇已先后建成龙溪、可建、红旗、杨梅坪、岩下、鱼腰等6座电站,总装机容量4275千瓦,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矿藏资源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铜、白云石、透辉石、滑石、铅、锌等11种其中杉溪滑石矿,西坑、郑魏、下庄透辉石矿储量大、品位高,已在开采之中2)玉山镇玉山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北邻顺阳乡,南接迪口镇,东与屏南、古田两县交界,西与小桥镇相连,处瓯、古、屏三县(市)结合部,区域面积324.1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人口2.28万玉山是建瓯市的一个边远乡镇,境内地形复杂,山重峰叠,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被称为建瓯的屋脊玉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峡头、岭后、富地、榧村、白石、上半山、下半山、上后村、下后村等自然村曾是红军驻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陈贵芳、左丰美等一批老红军和革命先烈都在玉山战斗、生活过。

全镇现有竹山14.1万亩,用材林9.5万亩,锥栗1.1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 2400亩,果园 4166亩,、茶山2653亩,烟叶1500亩,形成了以竹、笋、木、栗为支柱,茶、果、菜、烟为特色的产业布局全镇现有笋、竹、木等加工企业32家,出现了一批玉发竹胶板有限公司、玉房竹制品厂、玉山镇食品罐头厂等龙头企业二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939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496万元,财税收入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7元2.2.2 延平区延平区地处福建北部、闽江干流源头,踞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扼八闽之咽喉,是福建省重要水陆交通所在地,闽北的中心城市人口总数5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0万人,辖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70个居委会,农村13个镇、2个乡、237个行政村竹木加工、畜牧水产、旅游、花卉为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