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2913929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考官与应聘者面试心理大剖析一、主考官的心理与心理偏差 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因处于主动、支配地位,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有利于主考官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但把握不好也容易形成极端化倾向。面试实践表明,主考官易出现以下心理特征及心理偏差: 1愿当伯乐主考官是带着任务来参加面试的,他们大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公正的考官,希望自己就是慧眼识千里马的伯乐,能够从众多应试者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如果任务完成不好,挑选的人到单位正式工作后不合乎要求,他们的脸面不免难堪。因而,主考官对面试工作大多认真对待,尽职尽责。 2择优心理主考官面试应试者,虽不能等同于人们在商场中选商品,然而其心理特征有

2、相似之处。买东西时,人人都想挑个价廉物美。面试时,主考官就想从应试者中优中择优。面对主考官的谨慎考核和细致询问,应试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实事求是,耐心诚实,以赢得主考官的信任。 3注重第一印象 从心理学角度讲,第一印象在主考官心目中非常重要。因为,同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对方的仪表、言谈、举止、气质、反应力等等,往往给人们留下一种最初的感觉印象。由于是最初的,所以新鲜、深刻、引人注目,容易记住。又由于是以观察的感觉形象为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反应mds;ah;喜欢或不喜欢。在喜欢或不喜欢的第一印象支配下,对应试者的进一步认识,也常常不自觉的受第一印象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要

3、克服和剔除却绝非易事。在主考官面前,应试者应建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呢?自卑怯懦,狂妄自大,自我封闭,计较多疑,虚伪势利都是不可取的。应试者的形象应该是诚实而不虚伪,自信而不自负,热情而不孤僻,根据自身条件,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地和主考官面谈。惟有以真诚的态度与主考官沟通信息,交流感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主考官的脑海里。 4优势心理 指主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谈话中的随意性、分析判断上的主观性和对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性倾向性。 5自炫心理 指主考官的优势心理所产生的自我表现倾向。自炫心理因考官个性差异而有不同表现。此外,应试者的自我炫耀也容易激起

4、表现型考官的发难心理,以难倒考生而后快。 6疲劳心理 指面试过程的重复性操作所引起的考官懒散、困倦倾向。面试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劳动。它要求考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重复性操作活动,并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主考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心理能力,也要具备较强的体力、精力和意志力。否则,就容易出现打呵欠、吐长气、坐姿不端等疲劳现象,从而影响面试气氛。 7定势心理 指考官以自己的思维惯性来判断、评价考生的倾向。思维惯性指人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习惯行为。定势心理往往让主考官判断带上个人色彩,降低评价的客观性。喧宾夺主倾向 指主考官角色混淆,以自我为中心,言语过多,由导演变成演员,占

5、去面试大部分时间。高明的主考官总是用最少的话引起应试者最多的话。因为一个人讲得越多,他的优缺点暴露得越充分。 9专业化倾向 指主考官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职业行话或方言俚语的倾向。这是主考官背离面试要求,主观随意的具体表现。专业化倾向往往让应试者扑朔迷离,不知所云。 10标准化倾向 指主考官以自己理想标准衡量考生的倾向。表现为主考官标准过严,肆意挑剔,求全责备的评价倾向。 二、应试者的心理与心理偏差 在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处于一种接受提问与考察,同时又要自我表现的角色。这种角色往往让应试者出现两种极端倾向,或者因过于拘谨而表现不足,或者因表现过分而卖弄做作。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面试成绩。应试者的心理与

6、心理偏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望过高有些应试者看社会过于理想化,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与周围环境,常常对自己期望过高。在面试过程中,这类应试者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态势。他们一般个性鲜明,或某方面有专长,或过去多受奖励。但期望值过高、过于自负的应试者往往事与愿违。克服期望过高的办法是,有意识地参与社会生活,拉近自己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2求全心理 一方面,应试者希望自己选择的工作单位待遇高,福利好,工作舒服;另一方面,又希望能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得到领导的重用。这种求全心理在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3趋同

7、心理 指应试者一味迎合、顺从主考官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对考官言听计从,甚至言行举止都愿与主考官保持一致。趋同心理的根源在于缺乏应有的个性品质。如缺乏自信、盲从模仿、无主见等。4表现心理 指应试者主动展示自我的倾向。表现心理强的应试者可能主动与考官握手,回答问题时可能抢每件事,自我表白,言语过多等。应试者的适度表现是正常的,但过分表现就可能给主考官留下相反的印象。此类应试者多属外向型性格。 5负重心理 指应试者因对面试期望过高而产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急躁、焦虑、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现晕场现象。 6戒备心理 指应试者与主考官之间因彼此陌生而出现的心理上的距离感,具体表现为应试

8、者过于拘谨、防范、疏远、不愿说心里话等。 7掩饰心理 指应试者企图掩盖自身缺陷的倾向。表现在回答问题上,支吾搪塞、答非所问;表现在言行举止上,神色不安,抓耳挠腮,避开主考官视线等。此类应试者或者虚荣心较强,或者有明显的缺陷和弱点。 8怀疑心理指应试者对面试过于敏感和多虑倾向。表现为对考官的警惕性,对面试过程的敷衍态度以及对面试得分过于关注。其原因主要是对面试本身的公正性持怀疑态度,或是个性原因,如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性格内向,顾虑多多等。 9完善心理 一个全国性的大公司的老板说,他之所以拒绝考虑一个在各方面都合格的面试者,是因为此君在仪表方面太注重装饰细节。 我承认,良好的修饰是必要的,老板解

9、释说,但是,这个伙计的仪表完美得令人望而生畏。他的衣着是完美的,他的头发是完美的,他的指甲是完美的,连他的牙齿也完美无缺。他简直是塑造的。我可不希望如此。没有人是完美的。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即意味着永远的自我否定者,因为他永远达不到他为自己所定的任何一个目标;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亦意味着不知轻重、不分主次,他会强迫自己在每一个细节上做着过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一般的完美主义者只是希望别人把他看成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人。他认为,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人老板发现了不完美之处,自己就会坐失良机。于是,他平时不轻易讲话,开会时坐在后排,尽可能地不引人注意,惟恐人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面试前,完美主义者最愿干的,是自己给自己

10、制造数不清的想像中的心理压力;面试中,完美主义者会尽量地掩饰、遮盖自己的不足之处,然而,却忽略了面试的根本目的mdash;mdash;全面而准确地展现自己的优点。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的缺点必然是越抹越黑,一个人的优点则是越擦越亮。 10恐惧心理 (1)面试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有: 第一,陌生恐惧。一见陌生人便脸红、紧张、说不出话,感到浑身不自在,这便是陌生恐惧。其实,别人在你的眼里是陌生的,你在别人眼里也是陌生的,所以大可不必恐惧。 第二,群体恐惧。当你去某单位人事部门应聘,而办公室里有许多人时,你发觉众人的目光都在投向你,便会感到一阵紧张,很不自在。因为对方是一群人,而你是单独一人,自然而然

11、就产生一种群体恐惧。这时,就应该这样想:我是来应聘的,而我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都不错,正是他们理想的人选。第三,高位恐惧。当去某单位应聘时,面试的主持人如果是高级领导干部,则往往会被他们的赫赫名声吓倒,一见面就会莫名其妙地紧张和不安,这就是高位恐惧。其实,应当这样想:对方地位高,名声大,但他们不是神,地位和头衔不过像一个人的衣帽罢了,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衡的。这样便会增加自己的勇气,建立与对方平等的新关系,使面试顺利进行。(2)消除恐惧的方法: 第一,应聘面试时的服装,已不是件普通的衣服,同时也是一件保护心灵的外套。穿上相应档次的服装,提高自信心。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与对方建立起平等

12、关系,就不会胆怯了。要是穿得太随便,看着对方西装革履,自感相形见绌,就会信心不足,站在别人面前,心理上就已比别人低了一等。第二,公开说出自己的紧张,让对方帮你放松。当面对众人或陌生人感到紧张时,不妨干脆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嘲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使自己轻松起来。 第三,亲切有神地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应聘者在与招聘者会见时,要尽量建立平等的关系,当觉得心理害怕,很可能会被对方压倒时,最好鼓起勇气,抬起头来注视对方,用亲切有神的目光与对方交流,会消除紧张情绪。 第四,发现对方的弱点,减轻心理压力。如果感到心理上有压力,面试时不妨仔细观察对方的仪容、服装以及谈吐等,借以发现对方的缺点,这时

13、就会产生一种宽松感,自觉不自觉地增强了自己的勇气,建立起与对方平等的新关系,这样就自如得多了。 第五,深呼吸能使你增添勇气。如果在步入面试大门之前,认真做几次深呼吸,心情肯定会平静得多,使勇气倍增。与陌生人第一次会面,特别是在关系应聘成败的面试时,心理胆怯、情绪紧张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把拳头握紧、放松,反复几次,也有助于情绪的安定。 ()要科学的让自己最大限度得到最好的休息 长时间的高强度或重复性工作往往会令大脑不堪重负,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暂的午休时间,为超负荷运转的大脑充电,这其中大有学问。一系列最新研究表明,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与积极的心理暗示才是最好的精神清新剂。 、心理疲劳的自然疗法 据

14、加拿大罗特曼研究所的马克middot;伯曼博士介绍,在最近一项记忆力及注意力测试中,选择植物园作为散步地点的受试者的成绩提高了2;在闹市区散步的对照组成员则未能表现出任何认知方面的改善。在后续研究中,受试者被要求观看房间里的自然风景图达10分钟以上,这种望梅止渴的做法竟也收到了不俗的效果。 在欣赏自然风光时,我们的大脑仅仅调用了所谓的无意识注意力。伯曼博士解释到,这意味着我们可在不经意间被某个有趣的事物吸引,而无需打断原本的交谈或思考过程。相反,应付工作或潜在威胁所需的导向型注意力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陷入低迷之中。因此,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是缓解心理疲劳的最佳药方。假如你的办公地点远离花园或绿地,那

15、么,一条点缀着盆栽等自然元素的安静小巷也是不错的选择。 、警惕咖啡后遗症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则发现,时机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在时间紧迫的高压环境下,与其忙里偷闲,不如一鼓作气速战速决。此时通常意义上的心理疗法往往无法起到缓解疲劳、提高认知水平的效果。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深受白领一族青睐的咖啡饮料可能会起到加剧疲劳症状的反效果。前对64名志愿者的追踪调查表明,当咖啡因摄入量超过日常水平时,任务小组中的男性成员感觉比午休前更加疲惫,女性成员的绩效水平却有所提升。研究小组成员林赛mit;圣克莱尔指出,咖啡因将强化高压工作环境中的刺激性因素,它固然可以起到提神效果,却未必能够改善工作表现。相比之下,适量的运动或高蛋白低脂肪的零食是更好的选择。 、意念的力量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ms;mdah;这句话无疑适用于大部分人,然而,根据斯坦福大学研究者日前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强大的意志力或可弥补注意力的不足。相比于对照组成员,那些相信自己拥有无穷尽的精神力量的受试者能够坚持工作更久,业绩水平同样毫不逊色。根据研究报告作者维诺妮卡middot;乔布博士的解释,卸下了对疲劳的顾虑之后,大脑可释放出更多的认知能量来完成现有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大的信念足以改变你的一生:拥有限制型心态的人在完成一项任务后会告诉自己:终于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