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2908804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九上忻城期中)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 (2) 妇姑荷箪食,_。(白居易观刈麦) (3) 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 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6) 今夜偏知春气暖,_。(刘方平月夜) (7) 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_,_。 (8)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

2、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_,_。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9八上烈山期末)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临涣镇的年龄,长达四千余年,春秋“铚(zh)城”已经名噪一时。站在那块“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面前,“临涣”两个字显得格外nng( )重。如此优久的历史,足以使此镇之水在地下积聚起千年能量,所以分外清li(( )醇厚。这样的水,不要说泡茶,单是那么轻轻地抿一口,怕也要汲取不少历史精华。古来有言:“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从临涣走出的历史名人,举不胜举。春秋时期,秦穆公的使者就曾千里迢迢,在这里找到蹇叔和他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他们

3、离开了“铚城”,从此一路奔向西北,帮助秦国成功了霸业。(1) 根据文意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nng _;重醇 _;厚清li _(2) “举不胜举”在文中的意思是_。 (3)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它的正确写法是“_”。 (4) 修改划线的句子。 _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 (2分) 名著阅读。(1)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语段选自小说_,“他” 是作者_(人名)真实生活的写照。(2)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4、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语段中的“他”是_(名字)。作者写此文表达对“他”的_的感情。(3)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语段中描写的“他”是 _(名字)。他最大的梦想是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九上晋江期中) 在“探究神话”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后面小题。 (1) 请你为本小组这次活动确定一个探究方向如:从神话看人与自然的关系(2) 许多神话中出现的事物在生活中已经成为现实,请你至

5、少列举四种。如:千里眼-望远镜(3) 请说出四个神话故事名称。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5. (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凝 石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6、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

7、、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

8、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1)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2) 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和、;“美酒”指的是(3) 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4) 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6. (25分) (2017八下灯塔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

9、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 第六句中的“这一声”指的是_,“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_?(2) 结

10、尾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_,表现了作者_精神。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7分)7. (7分) 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晏子治东阿 , 三年,景公召而数(sh)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

11、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焉。”节选自刘向:说苑理政【注】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数:责备诛:责罚内(n):纳便:顺左右:君之宠幸便僻:恭敬得很强:勉力与(y):参预,干预。(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臣请死之( )属托不行( )君反以罪臣( )再拜,便僻(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寡人将加大诛于子A . 积于今六十岁矣B . 苛政猛于虎也C . 管夷吾举于士D . 万钟于我何加焉(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当 此 之 时 饥 者

12、 过 半 矣 君 乃 反 迎 而 贺。(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 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2020八上永吉期末) 作文:凡人小事 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格式规范。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1、1-2、1-3、1-4、1-5、1-6、1-7、1-8、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1、2-2、2-3、2-4、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1、3-2、3-3、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4-1、4-2、4-3、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5-1、5-2、5-3、5-4、6-1、6-2、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7分)7-1、7-2、7-3、7-4、7-5、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