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试卷A.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2908357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试卷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信原理试卷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信原理试卷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试卷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试卷A.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混凝土结构设计 A卷 试题一、填空题(1 * 10 = 10分)1. 通信是指不在( )地点的( )或( )之间进行迅速有效的信息传递。2. 串行传输的数据码元是一位接一位地在( )条信道上传输的。对采用这种通信方式的系统而言,同步极为重要,收、发双方必须保持( )同步和( )同步,才能在接收端正确恢复原始信息。3.等概率出现的二进制信号的信息量为( )比特。4.对于功率信号,帕什瓦尔定理描述的是时域中的平均功率( )频域中的平均功率。5.幅度调制就是调制信号f(t)改变载波信号c(t)的( ),即利用c(t)的幅度来传送f(t)的信息。6.线性调制就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线做( )的过

2、程。二、判断题(1* 10=10分)1、不肯定性越大的消息携带的信息量越小;反之,不肯定性越大的消息带给收信者的信息量越多。 ( )2、信号的功率谱,只与功率信号频谱的模值有关,而与其相位无关。( )3、时域受限的信号,在频域也是受限。( )4、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或光波来传递各种消息。( )5、根据信号传输方向与时间的关系,信号的传输方式课分为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和全双工传输3类。( )6、一般情况下,并行传输的速率低于串行传输。( )7、异步传输方式中,虽然每个字符的发送都是独立和随机的,但其发送速率仍然是均匀的。( )8、由于同步通信的效率高于异步通信,高速数据传输的场合下一般都选用同步通

3、信方式。( )9、表示信息的数据通常都是要经过适当的变换和处理,才能变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传输。( )10、虽然噪声可以由消息的初始产生环境、构成变换器的电子设备、传输信道以及各种接收设备等所有信号传输环节的一个或几个产生,为分析方便起见,在模型中把噪声集中一个噪声源表示,从信道中以叠加方式引入。( )三、单项选择题(2*5= 10分)1. 传统方式下,广播、电视系统是典型的( )传输系统;当某收音或电视频道节目采用听众/观众互动方式进行时,该广播、电视系统又成为( )传输系统。因此,综合而言,广播、电视系统是典型的( )传输系统。A.单工 B.半双工 C.双工 D.不确定2.异步传输

4、方法简单,但每传输一个码元都要增加23位的附加位,故传输效率较低。如传输一个汉字字符,每个汉字码有16位,若停止位用2位,再加上1位奇偶校验位和1位起始位,其传输效率只有( )。A.50% B.60% C.7O% D.80%3.信道是所有信号传输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通常分有线信道和( )两种。A.卫星信道 B.无线信道 C.移动信道 D.电磁信道4.数字通信最突出的缺点就是( )。A.码间串扰严重 B.占用频带宽 C.传输效率不高 D.传输速率低5.衡量系统有效性最全面的指标是( )。A.系统频带利用率 B.系统的带宽 C.系统的响应速率 D.系统的传输速率四、多项选择题(2*5 =10分)1

5、.异步传输中,字符的传输由起始位引导,表示一个新字符的开始,占( )位码元时间。每个传送的信息之后都有停止位,表示一个字符的结束,其宽度通常为( )码元宽度。A.1位 B.1.5位 C.2位 D.4位2.信号是信息的一种点此表示方法,它利用某种可以被感知的屋里参量如( )等来携带信息。A.电压 B.电流 C.光波电流 D.频率3.数字信号是信号的( )取值离散的信号,其状态数量即强度的取值个数必然有限。计算机以及数字电话等系统中传输和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A.电流强度 B.电压幅度 C.因变量 D.自变量4.和模拟通信系统相比,数字通信主要具有( )等优点。A.抗干扰力强 B.传输可靠性高 C.通信保密性强 D.易于集成、体积小、重量轻5.通信系统的指标主要应从信息传输的( )方面来考虑。A经济性 B.有效性 C.可靠性 D.电磁污染五、简答题(5*2 =10分)1、 时域均衡器中横向滤波器的抽头级数与什么因素有关?2、 线性调制有哪几种?并简述它们之间的区别。六、计算题(10*2 =20分)1、在A律PCM语音通信系统中,试写出当归一化输入信号抽样值等于0.3时,输出的二进制码组。2、已知输入信号的样值序列为x-2=0,x-1=0.2,x0=1,x1=-0.3,x2=0.1。试设计三抽头的迫零均衡器。求三个抽头的系数,并计算均衡前后的峰值失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