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2908140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题 总分:12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阳夏ji 社稷j 崩殂c 陈胜王wng B、辍chu耕 缟go素 陟zh罚 以数shu谏故 C、怅chng恨 猖蹶ju 咨诹zu 以遗wi陛下 D、忿恚hu 存恤x 臧否fu 以彰其咎ji 2、下列加线加粗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3、下面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藉第令毋斩 藉:即使,假若。 B、比至陈 比:等到。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王:称王。 C、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秦王色挠 挠:屈服。 D、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回头看。 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4、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 欲信大义于天下 D、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5、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3、苏、项燕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6.7亿,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众多农村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市里,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大大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2分) A、 快速城市化有利有弊 B、快速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 过快的城市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D、 应全面看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8题。(4分)望夫石【王建】

4、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望夫石【刘禹锡】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7、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8、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化为

5、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只似当时初望时”一句意思相近。B、刘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层层推进。 C、王诗在浓情重境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引起人们的共鸣。D、王诗结句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刘诗末句突现“初望”二字,写久望只如初望,更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3题。(10分)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

6、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疑皆/冲口而成 B、渊明/为小邑C、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D、凡三改/乃成今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至有一字穷岁月 ( ) 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

7、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译文: 13、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2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8题(13分)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

8、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

9、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睨:斜眼看。 1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有一项是( )(2分)A、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B、此亦天/亡秦之时也C、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D、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15、试解释下列加线加粗词的意思。(3分) 吴广素爱人( )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 16、翻译: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2分) 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8、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四)19、默写(8分) , ,沙场秋点

10、兵。 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渔家傲中用互文手法表现将士们思家恋亲的句子是: , 。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三、阅读栅栏两边苹果甜,完成2025题。(22分)栅栏两边苹果甜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

11、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

12、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