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格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29075461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格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格式新阶段新形势下,扶贫工作是贫困地区的首要政治责任、主要经济工作和重要社会管理内容。围绕提升扶贫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创扶贫攻坚新局面的目标,某年以来,县在运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基础上,创新尝试“一县一式”,全面推行“划分五类扶贫对象、对应实施五大工程、配套建立五项机制”的扶贫工作方式,通过思路变新,推动机制创新,实现方法出新。一、做法县,地处秦某区腹地,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和秦某区集中连片开发覆盖县。期间,虽解决了.万贫穷人口的温饱问题,.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但依据新扶贫标准,某年全县尚有贫穷人口.万人。

2、某年,县委、县政府在总结前一轮扶贫工作和制定新一轮扶贫规划时,经过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对于贫困人群的差异性、致贫原因的多重性和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从理清思路、科学谋划入手,把准扶贫脉博,确立了“分类扶持,片区开发,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和“一县一式、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围绕全县减少贫穷人口.万人,移民搬迁1万户,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余元以上,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免费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的目标,决定瞄准“五种类型”,实施“五大工程”,建立“五项机制”,以推行扶贫方式来全面提高扶贫工作的能力和实效。(一)科学划分五类对象 提高扶贫工作对于性区别情况、

3、分类施策的扶贫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规律。通过带着分类意图的深入调查摸底,在全面掌握各类致贫不同原因和生存状态差异的前提下,把贫穷人口分成了五种类型。移民搬迁类,属分散居住高寒偏远山区需要搬迁的。现有.万户.万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濒繁,贫困程度深,倒致脱贫难度大,因灾返贫多,唯有搬迁才能拔掉穷根。综合扶持类,属于农业基础较好,生存条件尚可,人口相对集中,但基础设施薄弱,主导产业不强,农民收入低而不稳,公共服务不到位,脱贫返贫波动无常,这部分有.万户.万人,处在5个镇的9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救助保障类,是因生理缺陷形成的痴、呆、哑、傻和无依无靠的五保、低保等特殊群体。大多生存

4、能力弱,主要依赖救助保障,一部分虽享受社会保障但标准低仍摆脱不了贫困,另一部分游离于保障范围之外。目前,全县需要实行集中扶助和供养的特困对象有.万户.万人。教育扶贫类,专指没有受教育或文化程度很低,智能和技能“双低”群体。据抽样调查,某年全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66万人人,小学文化程度的60万人,文盲3多少人,三者合计占全县常住人口的.%。医疗扶贫类,主要源于因贫致贫或因病返贫群体。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虽已覆盖%以上,但由于受居住条件、身体状况、经济基础、贫困程度等因素制约,一部分群众看病不方便、看不起病、看不好病的问题仍很突出,有.万户2万人需要从医疗保障入手减轻医疗负担和提高劳动能力。(二)

5、着力实施五大工程 增强扶贫工作实效性掌握了贫困类型,清楚了不同需求,着眼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实施“五大工程”之决策油然而生。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该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的大好机遇,采取避灾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结合共推,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有业安置、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出台优惠政策,综合分类施策,抓点示范带动,创新解决难题,将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偏远山区、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严重,无发展潜力的贫穷人口,通过搬迁进城、入镇、进社区、进园区,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和发展问题。实施造血扶贫工程。按照“县域统筹、连片开发、项目到村、扶贫到户”的思路

6、,遵循“瞄准对象、分类扶持、整合资源、综合施策”的原则,重点对因基础设施、经济基础等原因,导致发展单一、缺乏后劲、处于温饱线上波动的贫穷人口和5个镇某个连片特困区域,采取政府帮扶、整合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等措施,不断增强贫困区域和贫穷人口造血功能,实现区域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目标。实施输血扶贫工程。贯彻“集中供养、开展救助,严格标准、落实政策”的原则,紧扣保障特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实现吃饱、穿暖、有房住的基本目标,一方面用好国家保障政策和政府救助资源,另一方面创新农村“三留守”管护机制,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资源作用,将低保户、五保户、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其

7、他需要政府救助的弱势群体立马纳入保障帮扶范围,分别实施集中供养、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切实缩小贫穷人口圈内差距,确保社会特困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思路,创新留守儿童教育管护机制,健全职业成人教育网络体系和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投巨资相继实施教育均等化六大工程,留守儿童管护的“模式”在全省推广,中职学历教育和产业“强村大户战略”有序推进,在全市率先实施职业免费教育、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一年至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开展机关对口帮扶28所学校和千名干部结对帮扶千名贫困学生活动。实施健康保障工程。出台贫穷人口住院医疗县内外报销

8、额度及重大特殊疾病救助、二次救助等优惠政策。全县累计建立贫穷人口健康档案.万人,对10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健康体检,接受健康教育群众.万人,开展经常国卫生运动、定期义诊、上门等活动。整合合疗、慈善资金、红十字会资金对特困人口的医疗费实行全额报销,在县乡医疗机构设置扶贫床位。(三)创新建立五项机制 强化扶贫工作保障性为充分激发扶贫工作的活力,整合政治经济社会各方资源,夯实扶贫开发的组织保证,该县大胆创新建立了扶贫工作“五项机制”,以实现推进顺利,运转顺畅。建立干部包抓机制。该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助需对接”的原则,建立了以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为核心内涵的“一问三包五联“

9、包抓机制。实行网络问需问计问民生,名县级领导包某个镇、某个村(社区)各由1名正科级领导包抓、1名后备干部包1某个贫困户、1名一般干部担任1名贫困学生的“代理家长”,一包三年不脱钩,同时县级领导和科级干部各自确定联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基层群众。对贫困村全覆盖的包联和对重点贫困户结对帮扶,有效加强了扶贫的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和直接投入,用制度夯实了扶贫开发的组织和干部保障。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借助新一轮省级“两联一包”工作契机,组织动员县内外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市场、带技术和扶产业、扶学业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实现脱贫。深入开展千企千村

10、扶助行动。截止目前,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共为贫困村直接投入资金万元,捐赠物资折价万元,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大扶贫格局。建立投入保障机制。该县不断加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将县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作为扶贫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贫综合开发。按照“渠道不乱 、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的%用于解决连片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及特色产业培育。积极争取上级扶贫开发和支农项目,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村级互助资金组织,强化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初步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有力解决了贫困村发展难、行路难、用

11、电难、饮水难等一批突出问题。建立评估验收机制。规定各单位负责包抓的贫困村,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事业和村级组织等内容,干部包抓贫穷人口按人均纯收入、生产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医疗卫生情况和子女受教育情况,分别实行百分制扶贫考核。考核采取召开镇村座谈会、听取汇报、实际察看、逐户评估、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现场验收,当场打分,结果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达到脱贫标准的特困村将其从贫困村中出列,达到脱贫标准的人口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扶持,对返贫人口将其列为贫穷人口扶持对象继续帮扶,直至脱贫。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扶贫工程纳入县上对各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给予重点赋分,把考核结

12、果纳入镇和部门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票否决 ”和“责任问纠”制度,扶贫包联工作与干部年度考核、职务任用相挂钩。二、成效去年以来,县在片区综合扶贫,对象按需扶贫的基本思路指导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一)贫困区域和贫穷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实施了十三年免费教育,惠及数千个贫困家庭,率先推行了特困人口医疗费全报销制度,低保实现了贫穷人口“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全部到位。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改善连片特困片区基础设施、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已经移民搬迁安置3户11多少人,从根本上改善了这部分人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扶贫方式,给贫困区域和贫穷人口带来了新发

13、展、新机遇、新气象,某年减少贫穷人口6多少人,贫穷人口人均收入增长90余元,创历年比较高。(二)农业主导产业稳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以桑、畜、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和合作社发展势头看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2个园区被评为省级示范,“池河明星猪沼桑现代农业示范园”模式在全省推广。合作社经营模式日趋成熟,逐步由互助组织性质向市场主体性质迈进,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推进“三业”富民,农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在扶贫工作中扎实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创业,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余元,增长.%,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两位数

14、以上,创业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先进。(四)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通过狠抓现代农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狠抓移民搬迁和现代新型社区建设、狠抓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某年城镇化率提高.%,达到.%,吸引5多少人进城入镇。今年已列入全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县。(五)农村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农村保持和谐稳定。建立和完善了干部联系群众、便民服务、信访维稳等八大社会管理机制,尤其是深化了农村“三留守人员”管护工作,建立了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健全了农村治安防控机制。全县未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件,继续保持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启示其一,跳出扶贫谋划扶贫。扶贫工作既属于经

15、济范畴,也是民生内容,还是社会问题。站在全县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管理大局来思考权衡扶贫工作,围绕扶贫而不局限于扶贫,立足扶贫但放眼全局。必须认识到扶贫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短板”,在规划制定实施,资源调配使用,政策措施落实上体现扶贫为重。必须把扶贫当作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头戏”,对贫困区域和弱势群体存在某个单位的矛盾隐患优先治理,对不均等、不到位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抓紧解决,打牢全县稳定和谐的基础。必须把扶贫当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大舞台”,扶贫就是贫困地区最重要、最迫切的群众工作,增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必须首先抓好扶贫帮困工作,下功夫努力缩小区域差别和贫富差距。其二,遵循规律实施扶贫。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在

16、实践中探索规律,把握规律,顺应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主观臆断。必须在规划上注意当前脱贫与长期发展相结合,在片区开发上注意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分类施策上注意物力扶持与智能培育相结合。自觉纠正赠予式、福利式、不计效益的扶贫思想,发展某个现代农业园区,扶持近5某个产业大户,组织起20余个民专业合作社,招商引资和本地城镇资本下乡办起一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做到主动遵循市场规律。而且坚持抓内因、强自身,特别重视贫困村领导班子建设和村级自治机制建立,对所有贫困村班子进行了整顿,%的村主职干部进行了调整,全面推行村级事务“五步三公开”工作法。其三,抓住核心开展扶贫。扶贫工作的核心在人,主体是贫困群众,主力是县镇村三级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参与式扶贫,尊重农民的意愿,着力于提高他们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在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