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编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入学教育 师生相互介绍认识 音乐课堂常规训练, 起立音乐:12 34 | 56 71 | 1 11 | 1 ,|| 师生问好:12 34 | 5 , | 15 5 | 31 1 | 54 32 |1 ,|| 坐下音乐:17 65 | 43 21 | 1 11 | 1,|| 节奏训练, 碰铃和三角铁:× , , , × , ×, 响板:× ×× × × ×× × ×× × 手铃:× × × × × × × , 沙锤:× ×× ×× × × ×× × ×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编号 第二课时 一、 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2) 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 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3) 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谢谢你老师 (4) 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 (5) 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编号 第三课时 一、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习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随琴演唱歌曲 二、歌曲表演 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三、尝试填词 四、小结 教学后记: 2、折纸船 教学目标: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
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编号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1)找台湾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观察其形状,量一量与大陆的距离;找出一些台湾的著名山水、地名 (2)谈台湾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说说其风土人情与富饶的物产后老师综合 (3)听相关音乐 播放《鼓浪屿之波》,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不绝的思念之情 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 让学生先听歌曲,说出歌曲表达的内容或听赏后的感受 2、随乐律动 让学生手拿纸船,随着旋律进行方向移动使学生体验到船儿在起伏的海上进行的情景,又使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哼唱 4、演唱歌曲 采用小组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编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折纸船》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
引导学生唱《风儿的歌》 三、听赏歌曲 1、让学生分别听三首歌曲《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 2、体会不同演唱者的声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人声的分类 再听几首歌唱作品,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3、 山野童趣《采 山》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 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一、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 、 小结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编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农村么,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教学后记: 4、音乐家聂耳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编号 第一课时 《卖报歌》 教学目的 :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3(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新课 (一)、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